[新聞] 在德國讀中學的中國學生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5-07-18 14:56:11
在德國讀中學的中國學生
http://german.china.org.cn/news/2015-06/27/content_35923740.htm
在薩克森州有個小城叫瓦爾登堡,雖然這座小城不如柏林、漢堡、慕尼黑等大城市的知
名度高,當地的幾所中學在中國家長眼里可是德國高質量教學的典范。
小城內坐落著一座古典豪華的侯爵宮殿,古老而又精致的房屋和混凝土澆筑的預制板樓
公寓錯落有致地排列著,茨維考穆爾德河(die Zwickauer Mulde)靜靜地流淌在這些建
筑之間;萋萋芳草漫過陳舊的鐵軌,織出一片綠意;而每年6月舉辦的陶藝市場則為這座
安靜的小城帶來些許喧鬧。這就是瓦爾登堡,一個僅有4600多人居住的薩克森州小城。
從前,當地的居民還相對比較多,可是如今卻日益減少。由于小城里工作崗位稀缺,很
多年輕人都選擇去別的城市發展。
瓦爾登堡的中學教育在中國一些大城市的富裕家庭中頗負盛名。17歲的女生萬瑜(音譯
)是目前在瓦爾登堡留學的80名中國中學生之一。萬瑜來自廣西桂林,媽媽經營著一家
餐廳,爸爸則是國內一家大型石油公司的工程師。如今,她在瓦爾登堡歐洲文理中學的
寄宿生活已經超過兩年了。她十分享受小城的寧靜,覺得這里的生活舒適愜意,而且很
適合專注學業,用功讀書。
不過,這個小小年紀就出國留學的女孩并沒有強烈的思鄉之情,因為她早已習慣離開父
母獨自生活的日子。由于父母忙于工作無暇照看,但又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萬瑜
在只有12歲的時候就被送到國內一所寄宿學校念書了。問她為什么要來瓦爾登堡上中學
,萬瑜回答說:“我打算參加德國的高級中學畢業考試,然后申請德國大學。”
德國的教育體系在中國的好名聲
德國在當年的比薩測試(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國
際學生能力評估項目)慘敗后就著手對其教育制度進行了多番改革。與此同時,德國的
教育體系在中國則享有很高的聲譽。來自柏林自由大學的教育專家娜塔莉?范?洛伊(Na
thalie van Looy)女士曾對中國的教育制度進行研究,她對此解釋稱,在19世紀末20世
紀初的時候,當時的中國還沒有統一的教育體系,于是積極研習其他國家的教育模式,
其中,普魯士教育理念最受好評。
據范?洛伊稱,德國教育制度的良好聲譽一直延續至今。早在十幾年前,首批來自中國的
學生參加了薩克森州政府特批的中學生交換項目,他們本應在一年交換期滿后回中國繼
續讀書,可是卻一直留在德國并參加了高中畢業考試。從那以后,當地中學每年都會接
收一批來自中國的留學生。
施特凡?格林瓦爾德(Stefan Grunwald)先生是瓦爾登堡歐洲文理中學負責協助中國學
生學習的輔導員,他自豪地表示:“我們學校在中國很有名氣。”到目前為止,大約有
40多名中國學生成功通過了高級中學畢業考試,只有少數同學肄業。
在瓦爾登堡讀書的中國學生都希望日后可以考上德國大學。通過參加高級中學畢業考試
,外國學生也可以和德國學生一樣申請大學學位。
萬瑜對再生能源方面的知識很感興趣,而她的理想大學是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
。亞琛工大在歐洲文理中學頗負盛名,那里的機械制造、電氣工程以及生物工藝學等工
科專業深受中國學生歡迎,幾乎所有學生都選擇了數學或者物理作為主修課程,而去亞
琛工大讀工科也是他們的目標。
對此,娜塔莉解釋道:“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已經發生了改變,國內對工程師的需求量大
幅增加,專業人才的薪酬也相對較高。”
在中國,考個名牌大學不容易
在中國,國內學生想要考上名牌大學是很不容易的,他們需要勤奮刻苦地學習,然后參
加全國統一組織的錄取考試,高考成績優異者才有機會繼續念書。由于一流大學的錄取
分數高,而且錄取名額不多,考生們往往需要進行一番激烈的競爭,成功者如愿以償,
失利者深受打擊。
德國的高中學畢業考試看起來相對容易得多,不過每個專業的名額都有限制,為了考出
好成績并且被自己心儀的學校和專業錄取,學生仍然需要好好下一番功夫。另外,對中
國學生來講,外語首先就是一大難題。
在12年級的德語課上,同學們正在閱讀托馬斯?曼的小說《托尼奧?克律格》,黑板的左
半邊寫著“父親”,右半邊寫著“母親”。按照老師的要求,他們要在文章里找出描寫
主角父母的形容詞。萬瑜找到了形容詞“liederlich”,并念出整個句子:“Die heit
ere Leichtfertigkeit seiner Mutter findet Tonio liederlich.”不過,萬瑜的同桌
卻不認識這個單詞,她正拿起電子詞典準備查查。老師見狀趕緊用另外一個簡單點兒的
近義詞解釋,頓了頓,接著又補充道:“嗯,差不多是這個意思。”這就是中國學生在
德國留學時遇到的典型困難。
在這里的業余時間比中國多
萬瑜的同學洪博(音譯)覺得,與國內相比,德國的中學生活既輕松又自由,空閑時間
也更多。和萬瑜一樣,洪博也是從大城市來的孩子,他的媽媽是一名醫生,爸爸的工作
是工程師。根據他的描述,中國學生的一天通常是這樣的:早晨6:30起床后出早操,之
后和同學們一起吃早餐,接著進行早讀。上午9點正式開始上課,直到下午6點才能結束
,放學之后還要寫作業和溫習功課,甚至周末也要在讀書中度過。
與中國學生的學業繁重不同,瓦爾登堡的中學生在下午4點就放學了,而且這個時候他們
一般都已經做完了家庭作業。和國內高考緊張激烈的一考定勝負相比,德國的高級中學
畢業考試簡直像童話一樣美好。除了必修課之外,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選修課程并參
加相應考試,中學后兩年的考試分數均要算入畢業考試的總成績,體育和道德修養的分
數也包括在內。
洪博透露,學校收取的學費、住宿費以及餐飲費大概在每月1100歐元左右,這對中國大
部分工薪家庭而言確實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雖然費用昂貴,學生的食宿條件卻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奢華:大家都住在學校的公寓里,
吃的是瓦爾登堡一家餐飲機構統一提供的餐食。不過,洪博覺得學校的住宿條件很不錯
,因為他在中國住的是六人間宿舍,而在這里可以住單人間。
在德國得學會自己做飯
對于來自美食大國的中國學生而言,德國的飯菜就不盡如人意了。紅燒燉肉,烤豬排,
肉丸,還有相對適合中國人口味的蔬菜肉丁湯是這里常見的菜肴。雖然洪博覺得德餐很
美味,不過不單是他,所有的中國學生都從家里帶了蒸米飯的電飯鍋到宿舍。
洪博的周末生活非常精彩,他有時會去30公里以外的小城茨維考蹦迪,有時會和在瓦爾
登堡相識相戀中國女友去其他城市逛街游玩。萬瑜則更喜歡安靜地待著,她在當地認識
的一家德國人經常在周末邀請她去家里做客。
瓦爾登堡這座清凈的小城非常歡迎中國學生的到來,由于本地的中學生不多,當地中學
甚至已經連續兩年因人數不足而無法設立五年級了。此外,中國留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促
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輔導員格林瓦爾德透露,每次中國學生放假回國,超市老板都會
到他那詢問學生們到底何時返校。
Deutsche Version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