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聽說猶太人的故事?那以色列的教育是怎樣的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5-08-09 12:20:39
一直聽說猶太人的故事?那以色列的教育是怎樣的
http://mt.sohu.com/20150323/n410185314.shtml
 越是難的事情你越需要早一點開始,所謂難的事,只是需要更多時間而已。
  高佑思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歷史上首位來自以色列的本科生。出生于以色列,
14歲隨父母前往多元文化背景的香港開始新的生活,在香港完成高中學業后,他選擇了
一條和傳統國際學生完全不同的道路:來到中國大陸,并考取了國內最頂尖的學府。
  他作為以色列教育的代表受邀參加一次北京的教育分享活動,——“環游地球村”
,會議的主辦方邀請了美國,芬蘭,以色列,臺灣的普通人來分享他們所經歷的各國教
育,以期通過這些普通人的視角呈現多國的教育面貌,給受眾帶來啟發。
  這已經不是高佑思第一次在中國分享他的教育經歷了,與一年前的分享相比,他的
中文已經可以做到完全無障礙的交流,而這離他第一次接觸中文,還不到兩年的時間。
“越是難的事情你越需要早一點開始,所謂難的事,只是需要更多時間而已。”這是?佑
思的父親告訴他的。?佑思說他的父親是一個典型的猶太父親,給他非常多的挑戰,“把
你放在一個艱難的環境里面,你還必須學會適應。”?佑思總結父親對自己的期待。
  與來自美國的司圓直輕松愉快的分享風格不同(點擊閱讀原文:司圓直的故事),
?佑思的分享帶著結實的勵志感,他分享自己作為猶太人的自豪。“跟中國一樣,猶太歷
史也有三千多年,通過學習歷史我們堅持自己的傳統,不管發生什么,悠久的歷史讓我
們覺得自己很自豪,而我們也一定要堅持這個傳統。”分享他如何跟隨家庭遷移,如何
在一個猶太人,以色列人和世界公民之間進行角色的轉換。“面對文化沖擊,如果你害
怕做不同的事情,害怕改變自己的生活,你永遠成為不了最好的自己,Be clever,not
only smart!(做一個有變通性的人,而不僅是聰明的)”。
  除了為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佑思也為他身上以色列學生的特點所感到驕傲。猶太
宗教背景下的以色列教育,被稱為是以色列的第一競爭力,現場?佑思用他的成長經歷,
解構他身上的猶太文化、以色列文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
  猶太教育中“發問,獨立”塑造了自己
http://n1.itc.cn/img8/wb/smccloud/2015/03/23/142709989047512182.JPEG
(左一 :高佑思(Raz Gal))
 關于猶太教育,?佑思上的第一課就是要學會提問,對這個世界保持好奇心。從幼兒園
開始,大部分的授課也都是以提問的形式進行的,這是猶太教育中基本的教育方法,當
事情發生的時候,學生會得到很多不同的信息,應該在了解和學習的同時,敢于問問題

  “以色列教育不強調競爭,學校的目標是發展每個學生的能力而不是發展他們的成
績,跟在中國的課堂不同,我在以色列的課堂總是亂糟糟的,很多的討論質疑,但是老
師們并不會反對,開放自由的環境能夠激發人的潛能。會提問才會思考,這個很重要。
以色列很多猶太人是思想家或者科學家,比如愛因斯坦、馬克思,還有很多有名的商人
,為什么這樣?因為他們都很好奇,對事情很感興趣,常常問問題,常常想了解發生什
么,不只是攝取和獲得信息,同時還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佑思解釋。
  對于?佑思而言,這種想法的“植入”,源于猶太人的家庭教育和文化影響。猶太人
愛讀書,被稱為“書的國度”。拿猶太人的傳統節日,逾越節舉例子,猶太人都會在這
天慶祝當年離開埃及的那場逃亡。這個節日中,家人一起吃飯,還會一邊吃飯一邊讀書
,逾越節里有很多不同的故事,都是關于當年逃離埃及的故事。?佑思介紹自己最喜歡《
四個兒子的故事》,在這個故事里面,聰明的孩子,普通的孩子,甚至壞的孩子都可以
被教育好,唯有不知道怎么提問的兒子不會被教育好,因為他沒有好奇心,對世界上所
有的東西不在意,沒有興趣。在猶太人的文化里,不讀書不發問是不可接受的。
  “我們猶太人在世界上是非常少的,在以色列的猶太人只有不到北京的一半,所以
我們每個人都會顯的很重要,我們非常強調獨立性,非常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找事情做
,因為我們不努力,我們的國家就會滅亡。”?佑思用了這段非常簡單的話,解釋了為什
么他做事情刻苦,也解釋了猶太民族的“即知即行”。希伯來文中,學習(Learn)和教
導(Teach)是同一個字,引申的含義是,得到知識后,要分享出去,或是有了點子,就
要做出來。“我們經常說慢慢來,但是要快快做”。
  以色列除了75%猶太人外,其余還有阿拉伯人和少數民族。至于猶太人也是來自70
多個國的移民,因此它是個多元化的社會,也像個“大熔爐”,?佑思強調以色列人并不
能等同于猶太人。以色列文化也不同于猶太文化,而以色列人的文化,?佑思認為是非常
“奇葩”的,而自己也深受這種奇葩文化的影響。
  這個“奇葩”說的是以色列文化里強調的“厚臉皮”
http://n1.itc.cn/img8/wb/smccloud/2015/03/23/142709989078421598.JPEG
 《塔木德》里面解釋“厚臉皮”的意思是“用你的自信獲得成功”。
  不管你有沒有能力,以色列人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任何事情,在以色列如果你說自己
想開公司,做經理甚至總理,沒有人會嘲笑你。“如果以色列學生受到批評,老師告訴
你,你不是一個好學生,你沒有通過考試,你不會得到成功,以色列學生會問:真的嗎
?但是我媽媽說我會成功,我還是要堅持我的學習方法。如果以色列公司和其他人合作
,別的公司說你們公司的技術不先進。以色列公司會說,OK,我們相信自己,不在意你
說什么,我們覺得這個技術是最好的。”
  而上面這個例子這其實也很能體現以色列人的另一個特點,喜歡質疑權威,哪怕他
是老師、父親、老板、國家總理,如果觀點不同意,就會馬上反駁。實際上,以色列社
會,不太有階級或權威,比如以色列建國前,第一批猶太軍人沒有軍階,直到現在,士
兵看見長官也不用敬禮,下屬甚至可以否決上司的命令。
  有意思的是,高佑思自己也很難分清“敢于質疑”到底是猶太的文化還是以色列的
文化。猶太宗教語言希伯來文中Chutzpah,,意思是“斗膽”,解釋成:“不接受別人
給你的答案、挑戰真理、直接、當別人都反對,你還是執意去做”。知名哈佛大學教授
班夏哈(Tal Ben-Shahar)說,事實上以色列的教育就是希望教出追求真理的孩子。
  而這種自信和質疑,也被?佑思看作是以色列教育真正的魔力,人需要發展自信,B
elieve yourself,需要發展自己的能力。“你是自己的標準,達到你自己能達到的最高
水平。”?佑思說。
  發問、讀書、好奇、獨立、自豪、自信、“厚臉皮”,這是?佑思總結以色列教育的
特點,而這些特點也幫助?佑思在面對不同的文化、語言、社會環境時,能夠快速適應和
成長。
  回到以色列的教育系統里,這個讓孩子快速成長的國民教育系統終點站是服兵役
http://n1.itc.cn/img8/wb/smccloud/2015/03/23/142709989129887185.JPEG
 在以色列,從家庭、幼兒園、中小學、大學到當兵,都是國民教育的一部分。到18歲
以后,不管男女,都要服兵役,服兵役是一個人長成大人的標志,也被看作猶太年輕人
的成人禮。
  《塔木德》圣經里面講述服兵役的諸多原因,其中有一項讓?佑思印象深刻,當兵可
以讓人更自信,讓人擁有管理技能以及面對壓力時如何處理的能力。?佑思也認為“當兵
的辛苦和壓力,會讓你收獲一種更有效、更有力量的教育。每個以色列學生把服兵役作
為提高自己競爭力以及職責之內的事情。就如同每個學生大學畢業認真準備找工作一樣
,以色列學生也要為服兵役認真準備。”
  但值得指出的是,與其他國家不同,部隊被看作以色列最佳的企業家大學和新創企
業育成地。以色列的部隊有高科技、創新、商業等頂尖實驗基地,并提供全方位多元化
地培訓支持。
  現場?佑思并沒有列舉以色列國家取得的諸多成績,但他的分享讓我們更切實地感到
了以色列的教育實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以色列建國以來陸續創下許多世界
第一。全國人均研發支出位居世界第一(國民研發支出占GDP達到4.5%,高于日本的3.
2%、美國的2.7%)、人均工程師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專利申請數量同樣位居世界第一
。作為“新創企業之國”(Start-up Nation),以色列也是除了美國硅谷之外,創業氛
圍最佳的地方。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是世界之最。
  分享的最后,?佑思堅定地告訴大家,不要害怕成為不同的人,你是自己的標準,要
達到你自己能達到的最高水平。“也要有Ambition(野心),Don’t be afraid to be d
ifferent!就是別害怕成為不同的人,我們相信如果你告訴別人你的Ambition(野心),這
也會成為一個事實,如果不能,也會讓你不斷趨近事實。”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5-08-10 19:38:00
高佑思2年就學會中文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