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距離上次高考二級經建行政一般組招考已有十幾年之久,最近的一次是88年,當時的考試
組別名稱為"經濟分析",而近幾年經建二級的招考以兩岸組為主,所以考前僅能以過去
兩岸組的分享為參考,如今有幸上榜,也希望透過分享這次的心得分享給未來考生一些方
向。
背景
國立數學系(純數學程);國立風管研究所碩士班(管理組);國立經濟研究所博士班(
休學);103高普考統計;目前任職於游泳池,擔任游泳教練與救生員,以及家教老師。
成績
憲法與英文 33(0/4/9/5/15)
國文(作文、公文與測驗) 50(作文25/公文9/測驗16)
國際經濟學 38(16/7/7/8)
公共經濟學 16(3/5/8/0)
高等經濟理論 65(10/4/15/17/19)
數量方法 76(16/20/20/20)
第一試成績(占總成績80%) 47.3000(錄取標準:47.3)
第二試口試(占總成績20%) 81.3333
總成績 54.11(錄取標準:54.11)
筆試部分-各科準備方式
共同科目
憲法與英文
憲法部分參照過去前輩準備方式,將近期釋字找出來準備,不過今年似乎出題方向有所變
動,所以等於沒有拿到任何的分數,僅能依憑著先前準備高普考的記憶加減作答。
英文部分則是沒有特別準備,依舊維持每天背托福單字與閱讀文章的習慣,英翻中那題或
許與先前在外電報導看過類似的文章,也因此拿到了9/10,讓我覺得每天背單字似乎真的
有點回報,其餘部分則是吃先前老本。
答題策略
因為憲法真的是幾乎無法下筆,所以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在英文的書寫上,否則成績應該會
更慘澹才是,所以在考場中的時間分配也是相當重要的環節。
國文(作文、公文與測驗)
在考完今年高普考後整個放鬆,也因此和當時相較之下,考得真的非常糟糕,這科依然是
推薦林嵩老師的國文與作文課程,十分受用,但千萬要記得練習與複習!
總結
由於高考二級的分數計算方式與高普考不同,筆試部分的共同科目相形之下比重又更低了,
所以重點應該還是擺在專業科目上才是。
專業科目
國際經濟學
這科是在今年報名完二級才去補習班購買網院課程,但是因為剛考完高普考其實沒有什麼
動力去上課,也導致再考試前還沒有將該課程看完,在作答時採用的是過去作答總體經濟
學的方式來描寫,保持的心態是能寫多少算多少。
公共經濟學
這科和國際經濟學一樣都是在報名完二級才去補習班購買網院課程,而這科在考前只上了
前三堂課,所以上考場時的心態是-千萬不要拿零分,除了最後一題出的是一堆人名完全
無法下筆以外,在其他題目有稍微拿到丁點分數,算是有達成預期目標。
高等經濟理論
當初看到這考科名稱時非常的詫異,想說有聽過經濟學原理、個體與總體,就是沒有聽到
高等經濟理論,在參閱考古題發現其實出題也沒有一定的方向,但看起來又不像是Jehle
或是MAS-COLELL之流,所以選擇回去再上一輪研究所課程,強迫自己聽課,關於這科的準
備,相當推薦東方禹老師的研究所課程,今年的考題其實出的和老師的教學方向相當的契
合。
答題策略
至於答題方面,今年這份題目出的有點壞,把比較簡單的兩題個體擺在四、五兩題,而前
面三題是需要稍微思索的總體,如果照答題序寫的話想必會影響到四、五兩題的作答,也
因此選擇先將稍較單純的兩題個體先行完成再來慢慢磨前面幾題,就分數的結果來看,這
樣的方式有幫助固好基本盤,而不至於大崩,所以先將有把握的題目完成,再來慢慢思索
其他問題是個值得參酌的策略。
數量方法(含數理統計與計量經濟學)
會選擇報名經建行政高考二級,這個科目是主因,純粹喜歡計量經濟學,想測試看看自己
還記得多少便衝動地報名了。
在該科的準備上,在參酌考古題後其實也沒有什麼軌跡可循,大概可以看出過去曾考過AR
與MA的推導,但是因為份數太少沒有什麼參考價值,也因此拿出了之前林馨怡老師的計量
筆記來參考,其他關於迴歸的部分則是由先前考過迴歸分析所以還有些許印象,大致上是
透過這樣子的方式來準備。
而今年這份數量方法嚴格說起來整張幾乎都是迴歸分析,幾乎沒有所謂的數理統計或是計
量經濟學,所以還是無法看出一個出題模式。倘若是以迴歸分析的角度來準備這科的話,
則是相當推薦王瑋老師與秦大成老師的講義與書籍,相當受用!
二試部分(含基本資料、書面審查與口試)
在出發前去教召前一刻收到了第一試的成績及結果通知書,才知道基本資料與書面審查必
須在11/14前繳交,而我的解召日期正好是11/14,這樣可能無法如期繳交,於是在求助於
後備指揮部與考選部後得到的結果是,入營去想資料怎麼填,然後解召時趕快打完上傳,
也由於時間急迫與手邊並無資料,所以只能憑著印象去拼湊這份資料,寫得不甚理想。
在解召後得知有分數級距表,在看到級距時其實心裡涼了一截,但是也相對坦然,筆試我
輸第一名接近十分,輸第二名接近六分,即便不清楚第三名的成績,自行透過換算第二試
的占分比重後其實可以很確定不會錄取了,也因此就沒有再對於口試進行其他準備,想著
就讓一切順其自然吧!直到口試當天有一位考生並未到考,此時才驚覺似乎有了那麼一點
契機,人生跑馬燈瞬間閃過,我的自我介紹就在等待這位考生的期間拼湊出來,所以,我
想這一切都是機緣吧!
以下則是口試的進行流程與問題:
1. 面試方式採的是團體口試,輪流作答,且每個人都有機會第一個回答,逐一類推,若
以每人平均口試時間來算,每人約20至30分鐘。
2. 口試流程,首先是每個人輪流自我介紹,每個人的時間為三分鐘,主考官的桌前有三
項要點,分別為自傳、興趣與專長以及生涯規劃。
3. 結束之後三位委員輪流提問,考生則依序輪流作答,由於時間的關係,每個委員分別
提問兩個問題(因此共六題),而問題大致如下:
Q1. 大家都在討論國際化,那麼政府該如何彌平與產業國際化的落差?
Q2. 交通運輸建設在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未來在制定交通運輸建設的成本效益分
析?
Q3. 台灣高科技產業對台灣功蹟與過失為何?又未來高科技產業政策該如何制定?
Q4. 歐洲目前正在盛行"再工業",請問你對於"再工業政策"有何看法?
Q5. 研究報告指出,台灣對外投資逐漸由中國移往東南亞,請問產業政策該如何制定?又
運輸政策又該為何?
Q6. 試分別針對,金融風暴,貧富差距,全球暖化,少子化,高齡化社會幾點,來說明政
府應如何扮演其角色以及該如何制定策略?
從提問的部分大概可以看出Q2與Q5的委員是來自於用人機關(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猜測
Q3與Q6的委員可能是來自於另外一個用人機關(經濟部),也因此,未來考生在準備上除
了基本的自我介紹、時事議題...等,其餘的準備方向可以參考用人機關可能會問到的相關
議題來做為方針。
另外有一點值得建議的是,在回答上盡量搭配自身的專業與優勢,其實我在前面五題答的
真的是非常心虛且七零八落,但是在第六題的回答上比較有把握,這或許和之前在準備統
計實務有關,也因此對於相關的統計數據還有一定程度的印象,在回答上搭配著數據的演
變來佐證自己的觀點並據此作為政策訂定方針,且在金融風暴的回答上,更是直接點出以
自身風險管理師的角度來看,政府可以依循歐洲的巴賽爾協定為標的,來制定更符合國內
情勢的風險資本額之類的來凸顯自己的專業或是與眾不同之處。
感言
我想,這一次的上榜是許多機緣所造成的結果,而我也相信珍惜每一次應試的機會,即便
尚未準備完全,在應答時仍然全力以赴,總會有著一定的結果來回饋你的努力,再針對每
一次的結果逐步修正與調整,上榜之日便不遠矣!
以上,謝謝一直以來在國考板上所得到的協助,而我自己還有需要繼續努力之處,年底前
還得把國經與公經的課程看完,也會趁著近日的空檔將過去統計與經建相關書籍整理出來
餽贈版友,希望對未來考生有所幫助,也預祝大家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