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多了封面的網誌版:
https://www.elish-nbf.net/2022/06/blog-post.html
有些書是太過經典常被劇透到好像已經看過一樣,不過也有些書明明應該是
看過了,但奇怪朋友劇透我時怎麼像全新的情節?(爆)布蘭姆‧史鐸克
(Bram Stoker)這部經典作品對我正是如此,感覺需要,那就再看一次吧。
律師強納森受委任前往川西凡尼亞拜訪客戶德古拉伯爵,舟車勞頓後終於來到
城堡附近,開始越想越不對勁。附近鄉民一知道他的目的地要不態度微妙,就
是直接比出驅邪手勢。同馬車的旅客全用曖昧眼神看他,馬車車伕更是整個很
不想看到有人來接他。而當真的有人來接他時,更有股說不出的詭異……
在恐怖小說裡,越想越不對勁就是真的不對勁。
出版於1897年的德古拉(Dracula)就文化意義而言是無可磨滅的經典,這次
重看的感覺也蠻妙的。朋友劇透給我的情節看起來果然很有意思,但也有些當
初很喜歡的情節,比如強納森白天跑到地下室偷看睡棺材的伯爵這段,現在看
起來倒不怎麼覺得萌了 ~(欸當初到底在想什麼?)
老實說開頭超瑣碎的遊記段落真的會看到想睡,沒辦法我就是對這種很詳細的
寫景沒什麼興趣,甚至有時候會忍不住偏激的想,明明這世上根本沒多少讀者
喜歡看平鋪直敘又平庸的寫景,為什麼這些作家總那麼喜歡寫,他們該不會真
的覺得自己寫得很好吧?(喂)
還好這本由日記、電報與新聞報導等記錄組合起來的小說,只有開頭強納森這
部分特別讓人不耐煩。實際上進度過了四分之一,開始進入大美人露西同一天
被三個男人求婚,還有約翰.西華德醫生對精神病院裡那個喊著主人主人的詭
異食物鏈病患做記錄時,故事開始變得有趣。
德古拉作為恐怖小說有意思的一點是,它不是那種劈頭挑明那就是鬼,拜託這
是鬼故事欸的小說。正好相反,我忍不住覺得作者其實很渴望讓故事被正經看
待,所以花了很多篇幅鋪陳這是一個從科學角度紀錄的鬼故事(當然是那時代
的科普標準啦,就不要吐槽他們都不驗血型,看起來哪個男人可以就抓哪個男
人來當血包輸血給病人,令人不禁想吐槽露西也許根本死於溶血)。
到凡赫辛教授登場時其實已經看出問題出在吸血鬼作祟,但教授絕不直接挑
明,而是用披著科學家皮的口吻旁敲側擊。到後來讀者都忍不住在心裡怒吼好
了別再賣關子啦,木樁趕快拿出來那就是吸血鬼的時候,凡赫辛才終於一本正
經的說也許是這樣,來,讓我們去墓園看看發生什麼事。
這樣的處理方式讓小說的節奏變得緩慢且令人焦慮,但相對的也為這個吸血鬼
在倫敦的設定,營造出具說服力的氛圍。接下來五男一女組團對抗古老怪物德
古拉,先斷他在倫敦的後路讓他不得不逃亡,接著靠團隊裡的貴族動用各種關
係展開灑錢追逐戰。最後大伙兒一路越洋趕時刻表搭火車追到川西凡尼亞,拿
出霰彈槍進行最終大決戰的過程整個一氣呵成,就算用現代角度來看也非常爽快。
劇中種種情節涉及的對性、外國人(外來者)、瘟疫與種族的恐懼基本上已經差
不多被講到爛掉,而我在穆瑙沒買到小說版權(爆)的電影版諾斯費拉圖心得裡
也已經提過。該片正因為情節被極度簡化,所以那個不想讓中產階級婦女外出
工作的父權控制欲造就的恐懼也更形清晰。
不過可能是在疫情導致全球物流大亂的現在閱讀吧,我覺得作為吸血鬼始祖小
說,德古拉還涉及一個獨特的恐懼,那就是淦我的國際包裹現在到底在哪裡、
究竟有沒有辦法如期配送的不安與焦躁。
德古拉到底寄到哪裡去啦!?
老實說只要一想到小說後半差不多是,德古拉在棺材上貼郵票想把自己寄回川
西凡尼亞,凡赫辛團隊則金力和火力全開要去攔截這個雷到爆炸的郵包,我就
忍不住一直笑。
當然若要以更加正經的角度看待這種恐懼,那其實關乎於在現代化初期的時代
裡,人類對時間、法律、交通與物流,是否能被精準執行的渴望及焦慮。而無
論在那個時代還是現代,這都是一個國家是否文明、先進、已開化,所以更加
「高級」的判斷標準所在。
強納森在川西凡尼亞在被德古拉與其他女吸血鬼驚嚇之前,最受不了的正是這
個落伍之地每件事都很混亂,更沒有可靠的郵件遞送機制。到後來根本有信寄
不出去,甚至根本走不了就更恐怖了。
之後當凡赫辛一行人努力拯救露西時,一再失敗的理由,也是因為蠢人與僕役
搞不清楚狀況,沒能謹守規則與指示。露西的母親問都沒問就開窗還把大蒜花
都去丟(但根本沒人跟她講清楚,所以也是有點冤),接獲命令要守夜的僕役則
老是睡著。
被指示可以去喝點葡萄酒的女僕,誤喝藥酒醉倒一地。最糟的是還有女僕監守
自盜,把留在露西身上的金十字架偷走。正是因為這群大英帝國的公民素質極
低,規則無法落實且辦事效率低落,導致露西最後不幸死亡。
那之後以凡赫辛為首,召集優秀團隊確保計畫完美執行,一行人方才以以精密
行動、聰明又有效率的安排,成功摧毀德古拉在倫敦的佈局,也讓他不得不連
夜逃回川西凡尼亞老巢。
當然作為一個古早時代且身負大量限制的吸血鬼,德古拉懼怕陽光、聖物,需
要有來自故鄉的聖土才能安全入眠,僅在漲潮時才能渡過流動的水。
這樣的他即使可以呼風並召喚小規模的迷霧,讓自己變成氣體或動物,可仍然
無法正常旅行。於是他的逃亡方法就人類對抗他的方法一樣,都得是一連串的
精密安排,以確保裝了自己的木箱能安全無虞、一路上絕不被人開箱,而是迅
速送達老家。
結果最後劇情看點變成,究竟是德古拉化身寄件條件複雜的國際包裹之旅比較
成功,還是有多金貴族戈明德勳爵(可憐的露西未婚夫)以及富有的美國人昆
西.默里斯的凡赫辛團隊之截殺郵包大作戰更加順利。
更別提被譽為既有女性優點又兼具「男人的腦」,人形GPS + 導航模式,連戰鬥
組件都有的女主角米娜(這也是我看著某些跨運話術會感覺微妙的理由,儘管
號稱是比較「正確先進」的邏輯,骨子裡卻依然陳舊),更擁有擅長判讀地圖的
鐵道宅屬性,興趣甚至是背時刻表:
根據地圖德古拉八成是走OO線,最適合去這個OO的火車班次,我推薦明天
下午OO點的OO車……加上進入東歐之後米娜也負責駕車,最後更是自己拿
著左輪手槍上陣一起進行圍堵作戰。
德古拉想控心她,但反而也替自己做了標記讓米娜可以感應他在那裡。於是米
娜不只是單純的受害者,而是可以反過來利用這個特質成為獵捕者。雖然故事
裡不斷強調她很柔弱,但想想以現代人標準她可是非常剽悍。
當然上述情節歡樂之餘,也比什麼都更強烈的體現出對標準與效率的追求,以
及精準所能帶來的強大力量。這無疑是一種比拼,現代科學菁英與古老野蠻貴
族,究竟是哪邊更有效率、能訂出更聰明的計畫?(附帶一提凡赫辛成天在那
裡,我今晚坐船回阿姆斯特丹後天晚上回來的行程,害我也好想來場這樣的旅行)
剛開始雖然德古拉看似棋高一著成功落跑,擺弄了串連英國使館、港務並施壓
貨運和船運公司的英國貴族惡勢力(喂)但郵包能做的畢竟不多,故事最後捍
衛著德古拉木棺的東歐游牧民族,還是敗於英美荷聯手的現代武器攻勢下。
這是兩種權力競逐,最終有一方落敗的故事。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甚至有那麼點
讓人聯想起殖民制度與帝國主義,這不免讓人意識到小說本身,對於效率與標
準的要求其實是浮動的。
當對自己有利時,主角方無不希望每件事都一板一眼照規矩好好辦理。但當自
己需要時,比如想要打探消息、雇鎖匠開別人房子的門,又或者需要歐陸的貪
官污吏配合自己的正義之舉時,這些配合對象不守規矩的行為,可就讓主角群
一邊瞧不起一邊又欣然接受。
到頭來讀者不得不意識到,本書中的主角群甚至德古拉本人,對效率與標準的
渴望,其實都是對極致權力的追求。人們莫不期望可以按自己喜好掌控生命裡
的一切變化,而當這種渴望沒能如願時,便會引發包括焦慮在內的各種負面情
緒。如果讓這樣的情緒泛濫,答案也許就是人類歷史中的那些血跡斑斑,再搭
配現代的「精準之力」,一切災難都將變得更恐怖。
德古拉現在究竟寄到哪裡了?
人類對極致權力的渴望與註定不可得的現實衝突所帶來的焦慮,是我這次重讀
德古拉最強烈的感受。若再考慮現代化是如何建構標準以規制人類社會,使個
體役於制度,而整套制度又是如何為權力者服務時,德古拉這部寫在十九世紀
末、二十世紀初的恐怖小說,確實以某種有趣的形式體現出現實,是有意思的
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