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現在我們《咿咿咿》/ 沈意卿

作者: Liugi (高秋獨眺,霽晚孤吹)   2011-12-22 20:19:22
※ [本文轉錄自 book 看板 #1EynzGvJ ]
作者: Liugi (高秋獨眺,霽晚孤吹) 看板: book
標題: [心得] 現在我們《咿咿咿》/ 沈意卿
時間: Thu Dec 22 20:15:09 2011
這是一個沒人看書的時代,沒人看書是因為這是個失速的時代,誰也沒精神正襟危坐幾個
小時把一本書看完。在人人還想爭吵網路文章算不算文章,有多少可信度、權威性、文學
性種種的時候,微博和臉書已經掃走了部落格文章的必要性。網路黏性急遽降低,沒過多
久,我們甚至沒有辦法專心看完一篇文章。部落格字很多,微博更快;留言太麻煩,按贊
就完。我們對事物的注意力越來越難超過十秒鐘,還有太多資訊等著滿足我們的貪婪。
《咿咿咿》正是這個時代的忠實寫照。主角安祖整天上網,和朋友說些天外捻來的斷句,
在心中呼喚那不可能的愛;電影明星和幻想動物穿插在現實中掏心掏肺,真實世界裡的每
個人卻誰也無法了解誰。這是本看來莫名其妙的小說,前面沒有鋪陳和懸疑,後面也沒有
解答和高潮。正因為它太新穎,還沒人來得及解釋它是什麼東西。它只屬於當代,只有完
整被支離破碎的時代潛移默化的讀者可以輕易上手。
《咿咿咿》本身能夠出版,也是因為這個時代。作者林韜在大學靠部落格《抑鬱書籍讀者
》發跡,性格古怪的他在網路上交朋友(包括妻子),賣還沒寫好的小說股份和用滑鼠畫
成的奇怪生物(比如,有鯊魚血統的番茄);一邊即時播報自己巡迴簽書會的進度,一邊
靠網路沿路找派對和毒品。破產了便從房間清出雜物,在朋友的網站上放拍賣私人物品的
消息。一般來說,這樣的怪人的作品通常生前只有身邊幾個人看過,在極少極少的例子裡
,死了以後才會因為某個出名的朋友推薦而莫名其妙的一炮而紅。
而中文版的故事是:人在海外的譯者偶遇此書後,靠社群網路找到並聯繫作者,然後藉著
網路和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介紹找到一人出版社,通信從未蒙面的兩人就這樣合作,直到
出版前一個月才在台灣見面,那時已經靠著網路上連載的翻譯日記有了頭一百名讀者。這
些來自四面八方的陌生讀者在新書發表會現身,現身的還有紐約來的作者本人(事實上,
是全家人),都是沒人邀請,自己從臉書上公佈的消息找來的。
如果這是一個大家只讀書的時代,這一切當然都不會發生。我們唯有繼續在書店裡找到一
些比較安全的書,或是花費數年嘗試找到一個編輯,一本值得翻譯的書,一個出版社,好
不容易出版以後,再悄悄地期待有人在書海中能找到這本奇異的小書。但正是在這個失速
的年代,我們才可以這麼快速地讀到一本這麼現代的作品,現代到令人反應不過來。對我
來說,這失速所帶來的暈眩,這本書獨特的即時性,也正是我翻譯/出版這本書的最大原
因。
如果嘗試在作者的敘事中整理出邏輯或故事的完整性,很快就會陷入無解和迷惑,想著“
這是一本無聊且混亂的書”然後將它扔開。這本書原本就不應一次看完,而應該一句句分
開,像閱讀一個人的臉書或微博,在各種凌亂的細節裡緩慢地描繪出它的模樣。唯有那些
早已習慣在短時間掃遍一個人在網路上的所有痕跡,迅速整合出這個人的完整心理狀態的
網路國民(而不是網路移民),可以輕鬆地一次完成。
任何年代都需要自己的故事。而每個經典在當代都曾令人暈眩。
這是個沒人看書的時代,這是個支離破碎、意義崩盤的時代,這是個每個人都有些注意力
不足過動症的時代,這便是《咿咿咿》的作者、譯者、出版者和讀者所參與,也唯一可以
出現的時代。
《咿咿咿》上市週年,已絕版的隨身口袋本將於聖誕節限量復刻,僅於博客來、小小書房
、有河BOOK販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