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xelailni (何妨吟嘯且徐行)
2018-01-06 01:22:062018.1.9
有幾點要先澄清一下
1. 本文從頭到尾沒有說進外商才叫成功,亦沒有教唆、勸誘任何人走上這條路
會回這篇文單純只是看不過很多人的酸葡萄心態
外商也許沒有比較好,這見仁見智
但是那些沒有嘗試努力過、或努力但是失敗了,就用靠背景、靠關係一言以蔽之的人
讓人覺得很可笑
2. 本文從頭到尾沒有說只要努力就能進外商
如同我回覆推文時所說,我認為想進外商的確要有一定的運氣跟緣分
很多強者也是很努力但工作卻不盡如人意,這都很常見,畢竟台灣太小了
以台灣的學歷跟在台灣所能獲得的經驗,更幾乎無法與香港、新加坡、中國地區的人競爭
(想想看如果你的競爭對手每個都是Ivy league不然就是各國頂尖商學院出來
然後每個人都一堆BB、大公司的實習,又是英文native speaker,根本幾乎只能吃屎)
要不要付出時間去努力憑個人判斷,努力與回饋是否正相關也沒有客觀的答案
這是一個很基本的邏輯問題:想進外商一定要努力,但不代表努力就一定能進外商
為啥很多人要凹這個邏輯? 看不太懂
3. 生存者偏差確實存在(用成功者偏差又有人要咬文嚼字說我在暗喻外商才是成功)
生存者偏差確實存在,但這不是一體兩面的命題嗎
你可以說有人進外商所以我想嘗試,也可以說這很不符合成本效益所以不想跨足
這兩者沒有孰高孰低之分,因為每個人的自我追求是很主觀的
某h大所建議的走國內產官學界也很有道理,我也見過不少走這條路的例子
但是一直強調生存者偏差,好像因為有生存者偏差所以這個領域碰不得
這邏輯在哪我就不太懂
請問有哪個行業不存在生存者偏差嗎?
難道那些創業存活下來的每個企業家,我們都要說那是生存者偏差所以誰也別想創業?
當大家都有感台灣各方面都已經停滯不前很久了的時候
需要的應該是更多的正能量,大家更團結、彼此互相幫助、鼓勵
讓這個世代甚至下個世代都能感到更安全、更被啟發
打這篇文對我一點幫助都沒有,許多認識我的人也來跟我開玩笑說幹嘛又在刷存在感
但是一個時代的進退永遠都是在人身上
而唯有每個人都更往自己的領域的頂尖走的時候,風氣才會越來越好
當風氣越來越好的時候,有經驗、有能力的人自然就會願意回來分享,讓更多人受用
謝謝大家
以下原文
作者:
z5582143 (KaTsura)
2018-01-06 01:25:00推
作者:
Axwell (Axwell)
2018-01-06 01:34:00推
作者:
owLyc (owL_yc)
2018-01-06 01:42:00推,比起純粹抱怨不如努力去充實履歷!
作者: RealLeonard 2018-01-06 01:47:00
推
作者: rock9500 (阿元) 2018-01-06 01:54:00
推立哥
作者:
orzkk88 (歐阿理顆顆)
2018-01-06 02:15:00推個 管院小大一覺得受用
作者:
sean50301 ( (づ′・ω・)づ)
2018-01-06 03:09:00丟實習被打槍到麻痺了QQ
作者:
trapt (aa)
2018-01-06 04:10:00這篇很棒 一堆不努力只會酸靠家裡 可悲
作者:
ambrosian (Wei Wei Wei)
2018-01-06 06:35:00結論:你太弱給我閉嘴好好充實自己
作者:
kutkin ( )
2018-01-06 07:54:00不能說背景很好,但是要有時間去做這些準備你的環境也不能太差....不論是認為依定要靠背景 或是努力無上限都是有點矯枉過正
作者: steven37 (宗宗) 2018-01-06 08:41:00
連打槍的信都收不到QQ
作者:
men5566 (神般5566)
2018-01-06 08:52:00中肯
作者:
liker (like)
2018-01-06 09:11:00推
作者:
xmac1422 (spinach)
2018-01-06 09:19:00推
作者: Sandy101 2018-01-06 09:26:00
去年實習被打槍 印象太深刻了QQ
這就是台灣奴文化的形塑呀 求職者惡性競爭 勝出的以奴為傲 要求下一代同樣奴儘管可能只是倖存者偏差跟機運搞得不玩這套的人才一直外流 剩下的就…
作者: conception (茫茫) 2018-01-06 10:31:00
推
作者:
beambean (Chelsea)
2018-01-06 10:53:00推
推 這不是奴性吧 這是對於自己競爭力以及努力的方向的省思 國外也不是機會多就隨便都能進elite的部門
作者:
CCFANCIA (V(U_V)U你說呢)
2018-01-06 11:02:00Push
作者: lcc123 (小lc) 2018-01-06 11:06:00
推 說這樣是奴文化的人是不是只想不勞而獲?你憑什麼XD
作者:
HUAbee (喝每朝瘦身)
2018-01-06 11:08:00中肯!不過不曉得推文為什麼說這篇奴,可以分析一下嗎?
作者: Pudinmilktea (milktea) 2018-01-06 11:13:00
推推
作者: Yogaga (Yo) 2018-01-06 11:17:00
看內文感覺很有畫面,過去自己和同學都是這樣努力下來,為的是讓自己有更豐富的歷練、更多的選擇、更高的議價力。機會只給準備好的人,我看到的是這樣的努力可以創造機會,而不是看成奴化,這種想法降低自己的格局。
作者:
lulumii (魯魯咪)
2018-01-06 11:31:00在台灣的那些外商金融業=\=勝利組
作者: slipper123 (native123) 2018-01-06 11:55:00
推
作者:
winska (卡斯文)
2018-01-06 12:30:00推正面的力量
作者:
hotcom (臣又又-Chanyoyo)
2018-01-06 12:37:00看來是個出身小康以上的人呢
作者: donwdondonwd (老闆加飯謝謝) 2018-01-06 12:39:00
推
作者: peteki98 2018-01-06 13:06:00
推
反正拿到好的offer推文就會有眼紅的人酸背景 櫃員版不意外
怎麼不說一些一般大學出國洗學歷就翻了身,還贏過在台灣努力的土碩士
作者:
jn8029 (宅男8029)
2018-01-06 13:15:00ht大:我應屆大學沒考好但沒錢重考 所以蹲圖書館一年自修重考經過可以參考RESIT版的文,所以也不是大學考爆人生就定了吧
作者: rock9500 (阿元) 2018-01-06 13:24:00
推jn學長回Justin,Research當然是前台啊......
作者:
only0307 (塔史亮晶晶)
2018-01-06 13:34:00推 目前私立學店財金系 茫然
那是因爲你重考上的是台大財金.........如果念的是一般大學,可能都跟投行諮詢無緣了
說得沒錯 但就算是台政丟實習也是會被打槍到歪頭 但至少比其他學校有機會很多 不過不努力的真的就不用出來了
作者:
qq999 2018-01-06 15:42:00一半中肯,但是應該想想如果要付出同樣的努力,是否一定要進這些公司才是成功!
作者:
paz1117 (innerpeace)
2018-01-06 15:56:00勵志文
作者:
qq999 2018-01-06 17:23:00大學課堂學到的只是金融的初步遊戲規則,而有哪一個遊戲是只知道遊戲規則就能做得好甚至能贏呢?
作者:
Mk56 (魔導肥宅王)
2018-01-06 18:16:00這邊就一堆櫃員愛酸
作者:
only0307 (塔史亮晶晶)
2018-01-06 18:38:00靠 asd妳是不是哪個富邦業務員 我傻眼哈哈哈
作者:
simonno1 (simon)
2018-01-06 19:33:00受益良多
作者:
Kydland (RBC)
2018-01-06 19:52:00外商銀在台灣只會越來越縮編 並沒有比較好有辦法的話就應該去香港/新加坡的外商銀台灣學生對外商銀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
作者: s605171995 2018-01-06 20:11:00
台灣念理工付出一半的努力可以領到一倍的pay都念到財金系了,產業要會看啊啊啊啊不過既然頭都洗下去了,這篇文真的很值得參考尤其是心法上,積極主動可以贏很多趴的人
作者:
bealu (小璐)
2018-01-06 20:31:00推
作者:
Yujjlin (iam1800mm)
2018-01-06 22:31:00Puah,真勵志文,PTT總是一堆消極廢物,難得出現一篇好文話說s6大第一句很偏頗喔
作者: mike517 2018-01-06 23:14:00
S60大你真的有待過理工科嘛還是說你有待過相關產業?
作者:
foyes (狐貍)
2018-01-07 18:01:00台灣沒機會就來HK吧 台灣真的沒什麼缺
To ht大 也是有朋友台灣私大沒人靠還是進投行前台
作者: irenelolo (irene_lo) 2018-01-08 00:25:00
MS的W.K.不就私立當到頭的嗎
作者:
goshfju (Cola)
2018-01-08 02:14:00推推 讚讚 說得好
作者: borisgod (boris) 2018-01-08 13:24:00
看不懂不過還是推一下
作者:
qq999 2018-01-08 14:11:00X大你可能誤會我的意思了,我自己在大陸併購PE中看到的情況是努力絕對是這行成功最最基本的條件,但金融就是靠資本引領的行業,所以背景關係無可否認在這裡絕對是綜合實力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有機會成本,所以要問自己的是如果同樣努力,你是否嚥的下這口氣看到有人就是能一通電話得到你花大把時間精力累積人脈與研究都得不到的東西!所以了解自己,選對方向,好好努力!
推,不管是Bulge Bracket 還是tech 都有很多這樣的人大家只看到成果,看不到背後12個小時以上的工時,還有假日on call的心酸
作者: zaggoo (麥當勞叔叔賣豬腳) 2018-01-08 18:12:00
推 看完如同當頭棒喝 謝謝
作者:
eggies (呼...........)
2018-01-08 19:01:00Privilege is invisible to those who have it.能進外商 應該不用幫忙翻譯就懂吧沒人否定你的努力 但是能了無牽掛做所謂的「努力」 本身就是無比的優勢
作者:
zxc79690 (meowbao)
2018-01-08 21:11:00樓上講得蠻有道理的
作者:
stcr3011 (MurMur_Steven)
2018-01-09 02:09:00推
作者:
qq999 2018-01-09 07:59:00成功人士只會強調"努力"這類冠冕堂皇的美夢囈語..多少人用同樣方式努力 但結果豈會盡如人意?根本忽略倖存者偏差的問題!說到底 能成功因素很多絕不是單憑"努力"二字就能詮釋透徹的!簡言之,關鍵在於自身與外在環境人事物的緣分緣份的正向能量強者 自然有開出成功果實的強大機運講白點 就是所謂累世修來的福報也!
全台大財金的人都這樣做 進去的也不會比較多 因為職位就那麼多所有人都這樣做只是浪費社會資源而已 投行也不見得是最有生產力跟價值的工作商學院有很多迷思需要破除在萎縮的市場怎麼玩都是零和遊戲不過這種文會吸引很多大學生因為可以給大學生一個美夢批評別人不夠努力通常是慣老闆的口頭禪 看到還是打工仔就有這種思維很有趣給最原PO真心建議,學歷進不了外商也沒甚麼大不了考進金管會、央行、財政部、保險局,再跳業界也行這些公職往上爬當官發展不會比外商銀IBD之類差很可能是金融機構的人要反過來看你臉色很多監管機構當官+博士學位,跳業界管理層的例子簡言之 曲線救國方式==>產官學界,官+學再到產不想當官就去小投資機構練投資研究往交易、基金管理走這種績效導向的職位績效比學歷重要
作者: lcc123 (小lc) 2018-01-09 20:24:00
再推一次 一堆人真的只有嘴巴不輸人
作者: bw223731 (喜歡夜裡) 2018-01-09 21:12:00
推
作者: zero7810 (aa) 2018-01-09 22:10:00
嗯 有時候說了真相 沒有足夠歷練是不能理解的..會遇到慣老闆也是自己選的 慎選環境給自己歷練能力的人 身價跟資源只會越來多不會少 真正的天花板反而是壽命跟肉體帶來的限制不管哪個環境都一樣 能力越強責任越重 享受的資源也越多通常一直抱怨的 往往是最雷又最弱的那一個開始理解世道 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吧 怪環境怪父母沒啥意義 就算是含金湯匙環境出生 要顧慮的也更多 金玉其外 有些壓力不是普通家庭出生的人能想像到的
作者: Pudinmilktea (milktea) 2018-01-09 22:49:00
再推一次
作者:
Yujjlin (iam1800mm)
2018-01-09 23:54:00再推一次,某些人思想已經定型,信著恆信吧
作者:
mrjj123 (RRRRRRRR)
2018-01-10 22:29:00推
作者: liangniko 2018-01-10 23:58:00
推
作者:
Kydland (RBC)
2018-01-14 20:39:00外商銀只會越來越縮編 以前因為台灣金管會法令管得嚴加上本國銀行海外據點不多(特別是民營) 拿到牌照的也不多所以外商銀可以靠著區域平台大賺台灣的跨國金融但隨著法令逐漸放寬 本國民營銀行海外拓點增加 牌照也一一取得 外商銀變得越來越沒有競爭力 業務越來越縮編只剩下幾個比較特殊的單位可以有高平均獲利 ex花旗的清算本國銀行的舞台 未來發展性都比外商銀好有能力該去的是香港 新加坡 上海 曼谷 東京的外商銀而不是台灣的外商銀 台灣的市場太小了 外商銀根本不想在投資源了如果想外派 本國銀行也比較快 外商銀自己在那邊的據點就一堆了 幹嘛掉同樣是說中文的台灣人到上海?還是你英文有比香港 新加坡 曼谷金融菁英強?你日文有母語水準嗎?當然外商銀會有區域菁英挑選輪調 但與其花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 結果在本土銀行一樣可以得到外派 而且還是重用為了外派去外商銀根本是捨近求遠 重點是外商銀根本已經不看重台灣人了 他們現在擁抱的是中國人 連香港菁英都快被中國擠下去了台灣的外商銀投資報酬率太低了
作者: DaViDDixOn 2018-01-14 21:47:00
K大這樣點破,努力進台灣外資銀行的孩子會不開心
k大敘述的精闢 商管學院真的很多迷思要破除太多人瘋美國 mba 的玩法 但忽略台灣不是美國的事實
作者:
Kydland (RBC)
2018-01-21 19:22:00我要講的不是外商銀不能去 而是"台灣的"外商銀不值得去台灣的外商銀就只是個空殼而已 被母行 被區域營運中心邊緣化 業務越來越萎縮 只剩下光環而已如果是那種特殊單位也就算了 比如財金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