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Hsinchu 看板 #1JkNi5V_ ]
作者: pure816 (玫玫) 看板: Hsinchu
標題: [食記] [新竹‧巨城] Capricciosa 卡布里喬莎
時間: Mon Jul 7 00:36:15 2014
[新竹‧巨城] Capricciosa 卡布里喬莎
網誌圖文好讀完整版:http://pure816.pixnet.net/blog/post/41060998
============================================================================
消費時間:2014/06
特殊聲明:文章PO在PTT上,不代表同意任人轉貼,
若僅轉貼連結,歡迎!
不歡迎全篇轉貼,卻完全不打招呼。
============================================================================
巨城的卡布里喬莎開了好一陣子了。
之前沒去的原因是,它的餐點似乎有些欺負落單者。
單點義大利麵就要價390~460元,若加上湯、飲料、...,一個人的餐費要多少啊!
但其實單點義大利麵,是二~三人份的量。
所以,卡布里喬莎應該是希望客人來是點幾樣餐點,然後再一起分享的吧!
只不過之前還有推5人套餐,現在除了單點就剩下雙人套餐了。
這樣就似乎與我臆測的用意不同囉!
雖說好像也可以三人分享雙人套餐的樣子,但也許沙拉、前菜、主菜好分,不過
雙數的湯與飲料要怎麼分呢?
若是人成奇數到訪卡布里喬莎,又不習慣與人分享餐點,似乎只有平日中午較適宜。
因為只有平日中午的商業午餐,才能吃到單人份義大利麵,且可加價點附餐。
由於商午是個人套餐,除了飲料、湯本來就是單人份,連沙拉都有特製單人份。
不管是哪一種套餐,甜點都是要另外加價的(原價120元,套餐加價為90元)。
上圖中是朋友點的奶油草莓蛋糕(其他詳見官網圖片),看起來不錯但不知滋味。
套餐的湯菜單中沒有,並非固定的,喝到的是用料蠻足、濃郁順口的玉米濃湯。
飲料可選90元以下或補差額點其他飲料,嗯~喝的卡布奇諾表現普通。
雙人套餐的沙拉與套餐都是各選一份。
卡布里喬莎的沙拉共有四款,套餐除了溫沙拉(230),其他(220)皆可選。
三款冷沙拉(燻鮭魚凱薩、凱薩、義式鯷魚油醋雞肉沙拉),都是以羅蔓萵苣為
基底,所以乍看其實很像。
所謂的義式鯷魚油醋雞肉沙拉,並不見鯷魚,應是油醋醬之名(或融入其中)吧!
沙拉的量很多,雞肉算可口,油醋不會太酸或太膩,算是很開胃爽口的沙拉。
前菜的選擇就多了,八款中其中價位在中間(180/220)的五款都可以選。
除了鯷魚油醋海鮮冷盤沒人選,其他都有人點了。
依序是義式辣腸薯塊佐酸奶油、蒜香洋芋杏鮑菇、蒜香奶油焗田螺、
香料薄餅佐松露奶油起士醬
實品上桌後,最不起眼的是蒜香洋芋杏鮑菇。
官網照片洋芋多於杏鮑菇,但實際吃來卻相反,以產品價位來說也許是賺到了,
但這款我愛洋芋勝過杏鮑菇啊!
辣腸薯塊與薄餅都是一送上就吸引住眾人眼光的,可吃巧又吃飽啊!
披薩有十款,但套餐只有380以下(另350、320)的六款可選。
這似乎是瑪格麗特與主廚披薩,不確定是單點還是套餐的。
因為義大利麵是單點還是套餐,份量是有差的,但披薩沒有分別。
所以雖說單點義大利麵大部分比單點披薩貴,但雙人套餐點兩份義大利麵(890)
卻比一份麵一份披薩(960)來得便宜。
沒吃到披薩,滋味就無法評論了。
義大利麵則是皆可以選,只是若是商業午餐跟單點一樣會有價差,雙人套餐就無。
嗯~這是別人點的,名稱我就不一一明列了。有興趣可以看官網比對。
而這個黑嚕嚕的,是我點的香蒜唐辛子墨魚醬義大利麵(單點價460)。
套餐義大利麵的量果然是一人份,比較難想像單點的盛況。
所謂的「香蒜唐辛子」好像不是用新鮮還是乾燥的材料,而是直接用泡油的辣油
來炒麵。
剛開始吃,其實還不覺得膩,只覺得口味重、偏鹹。
等吃到後來,那盤底閃亮亮的紅色辣油終於沒被掩蓋時,實在......
重點是,吃了許多辣油,可嗜辣的我卻只稍微感受到一絲絲的辣,^^;。
據說道地的義大利麵應該是煮到麵芯還有些硬,服務人員一開始也有聲明。
但我還是覺得麵煮得似乎比較硬些,不是應該外Q只有麵芯偏硬嗎?
也許是期待太深,也就有較多的挑剔。
其實麵、醬汁、海鮮,整體來說它是一道頗好吃的義大利麵。
只是與湯、沙拉、前菜相較,它就沒令人太過驚艷了。
這樣算起來一人就要快500元(有10%服務費),若是個別單點,要更高價!
就算是商業午餐,一個人最低價也要300元以上。
其實認真算來這裡的C/P值並不高。
--------------------
新竹市中央路229號7樓 03-6238706
一成服務費/現金、刷卡、禮券/停車場
延伸閱讀:[新竹巨城] 逛街也是要吃美食
http://pure816.pixnet.net/blog/post/393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