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美國券商遺產稅問題

作者: dogz (dogz)   2019-07-20 19:33:11
風險問題會隨著每個人的年紀、所處環境,甚至交易方式
都會有不同的解讀與處理方式
年輕單身時一人飽全家飽,突然有什麼意外身後也不需要留錢
使用海外券商省點小錢,投資標的又多當然是不二選擇
隨著年紀增長,有了家庭,可能也會開始思考身為家中經濟主要來源
萬一發生了意外,家人該怎麼辦?
是否需要為了每年省個幾千塊的手續費而負擔匯不回來的風險?
國民生命表上各種死法的比率與統計數字對我而言不代表什麼意義
新聞每天都在報導著各種意外,身邊也有親朋好友意外過世
或突然因病導致生活無法自理的
我的前公司(科技業)光今年上半年就有兩個同事太操勞,毫無預警就突然中風的
一個目前復健中,一個前二個禮拜聽說還在昏迷中
很多人知道的allan海外投資達人也是突然過世
我只在乎萬一意外或疾病真的發生在我身上,無論是突然身故或無自主能力
誰有能力處理好這些資產來照顧我的家人甚至是無自主能力的自己?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預簽好表格跟交付帳密給他人一樣是會有風險
即便是最親的家人
社會上也多的是人還沒死後代就開始偷轉財產,轉完就把父母踢一邊的
認為這種做法萬無一失的應該先換個角度想
假如你沒有海外投資,全部資產都在國內
你是否仍然能放心把自己的銀行密碼印章簽名、所有資產的權限全部交給家人保管?
有些人提倡擔心家人就另外買壽險規避風險
但不要忽略另外買保險的錢也算是成本之一
要比海外券商跟複委託的成本差異與優劣也應該要加上這筆額外保費才對
海外總資產500萬,35歲男性相同額度壽險大概也要11,000元
每年需要買足保額的保險費是否真的比手續費來得高?
當然依照每個人的交易習慣會有不同的答案
像我buy & hold 一年沒交易幾次的,壽險肯定是比較貴的
目前個人使用海外券商即將邁入第9年
過去的我,台灣只放一年的“個人”急用金,剩下的都匯到海外
能夠承擔風險,100%都買股票ETF與個股,想盡量讓資產極大化
現在的我,台灣改放了二年的“家庭”急用金
開始買點債券ETF降低波動
也開始認真思考轉用複委託方式投資
把大部分資產放海外券商
究竟是低風險高報酬,還是高風險低報酬?
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作者: LTpeacecraft (集氣是需要時間的...)   2019-07-25 07:19:00
一直想要去新港買境外保單,查完好像沒有免稅額度,只有被保險人遺產稅問題,沒有受益人海外收入問題?金管監理歧視境外保單,早晚被提釋憲…
作者: badfood (為自己加油)   2019-07-24 08:59:00
https://tinyurl.com/y2sfxfef 香港定壽報價保額五百萬港幣內是小額壽險保單 簡單回答幾個問題即可
作者: LTpeacecraft (集氣是需要時間的...)   2019-07-24 07:35:00
是的,補充說明未達最低稅賦而已
作者: miamo (咪阿摸)   2019-07-24 08:29:00
請問樓上T大, 是新加坡大部分的定期壽險產品跟台灣逼都是這個折數嗎?
作者: attitudee (熾熱之夏)   2019-07-23 12:46:00
致樓樓上LT大,謝謝,請問未達富邦複委託的申報標準是指670萬這件事嗎?或是其他,謝謝。
作者: techih (Super)   2019-07-23 12:27:00
定期壽險 去新加坡買大概是台灣的三折
作者: kitten123 ( )   2019-07-20 20:27:00
你和daze帳號好像XD
作者: yamiyami (甜月亮)   2019-07-20 21:21:00
推這篇寫的很中肯耶!匯到海外的錢接下來家人為了這筆錢要買幾張機票來來去去
作者: csjan (...)   2019-07-20 21:41:00
我查了定期壽險的保費,還真的近萬元,果然要納入成本考慮
作者: tsgd   2019-07-20 22:07:00
我是因為allen的案例 確定日後使用複委託的但很大因素也是我打定主意B&H 一年買1~2次 費用就不會太多絕大多數人應該是很熱衷交易 那這樣使用美券是合理的
作者: sgxm3 (sgxm3)   2019-07-21 10:31:00
某綠的臉書我天天按讚,就算是他近幾年也沒看過批評複委託了。沒有指責他的意思,只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作者: peterkan (Peter)   2019-07-21 18:06:00
如果有此疑慮又要選擇海外券商TD是比較好的選擇,至少匯款幾次不小筆的回台灣沒有碰過需要照會確認的狀況。
作者: duriel3313 ( 4545)   2019-07-21 22:13:00
推薦這篇 海外五年也有回家念頭
作者: kitten123 ( )   2019-07-21 22:57:00
複委託對於buy and hold的投資者來說,成本並不會增加太多,所以海外券商和複委託都是很好的方式我覺得海外券商的優勢是配息再投入,很懶人的複利我大部分是買VT,所以打算累積到一定資產就把VT轉回台
作者: SweetLee (人生如戲)   2019-07-22 11:42:00
推 我今年趁美股大漲就已經趁機把firstrade的賣光 全部轉回台灣複委託了 一毛不剩以我的投資方式 大概每次要匯2萬鎂 海外才會比複委託明顯划算 所以就省得麻煩了
作者: dreamsweaver (夢想者)   2019-07-22 12:22:00
樓上S大是非常少交易吧?
作者: RXIJDIL (S.C)   2019-07-22 12:55:00
印象中不是可以不用賣,直接轉回國內複委託嗎
作者: hh800315 (lonetime)   2019-07-22 14:36:00
樓上 請問怎麼ㄓㄨㄢㄋㄜ打到注音QQ 請問怎麼轉呢
作者: p72910 (總是有刁民想害朕)   2019-07-22 14:41:00
回樓上IB有官網的transfer&pay->Transfer Positions->InternationalAsset Transfer 然後選元大證券其他證券有沒有我不知道,我只看元大(我習慣用的)
作者: hh800315 (lonetime)   2019-07-22 17:14:00
謝謝 不過我有庫存再第一證 想轉回去但都找不到QQ
作者: attitudee (熾熱之夏)   2019-07-22 22:05:00
個人有匯撥海外股票過。分別是香港至台灣富邦;以及香港至美國IB。想請教,有沒有人海外單次匯撥台幣20M-30M股票回台過?會有稅務局來詢問的麻煩嗎?或是每年匯撥台幣6M左右、分幾年逐年匯撥回來?按富邦給我的說法,只有賣出台灣複委託股票時,才有原始成本舉證的問題?因為自己也是buy&hold,最近在思考是否一次性搬回台灣複委託?感謝大家上述無私分享。
作者: LTpeacecraft (集氣是需要時間的...)   2019-07-23 07:16:00
如果是純壽險,香港保單便宜未必不是選項之一致a大:匯撥股票回來要提出原始成本證明的!富邦複委託會要,我當初匯了幾百萬,但未達申報標準
作者: RWebster (Webster.R)   2019-08-08 10:46:00
用信託包保險就解決了免稅的問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