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ken90007: 也好奇為何home bias不是四個國家四等份的25%,而是40-6 08/02 19:19
→ ken90007: 0% 08/02 19:19
推 berkeline: 自己覺得怪 40-60的配置蠻特別的 08/07 11:55
這有點類似 Risk parity 的想法,再加上一點 strech。
Risk parity的作法,是組合低相關性的資產
讓不同資產的波動性貢獻類似
常見的例子如股票+債券
假設 S&P500的年化標準差是20%
30年treasuries的年化標準差是10%
(這裡只是編一個數字當例子,實際標準差是多少我並沒有去查)
一個股:債=1:2的組合,股票部分的波動性跟債的波動性相等
股:債=1:2的組合,波動性是低了,但是回報也低了?
好辦,加槓桿。
如果一切照預期發展,即使整體加個3倍槓桿
這個portfolio的波動性可能還是會低於無槓桿的100%股票
well,如果一切照預期發展...
======
總之,讓我們回到home bias
假設台股年化標準差30%,美股年化標準差20%
按照risk parity,台股:美股 就 2:3 組合起來
(這裡有一個strech: 台股跟美股算是低相關性資產嗎?
反例來說,把VOO跟VTI用risk parity組合起來,大概沒有什麼意義吧)
組合起來後,如果對報酬率還不滿意
較低的波動性提供了加槓桿的空間
至於實際上是否會照如意算盤發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