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很多人際互動的現實情況下,要怎麼創造自己的實相作者常常很懷疑。秘密等
這類書籍的說法是<要勇敢地向宇宙下訂單>,並非試圖改變其它人的想法,於是事情
就會莫名其妙好轉,若沒有好轉或實現表示你沒有衷心相信。而中彩券和相信又有何關
係?因為相信所以機率遊戲就會站在你這邊嗎?更常見的情況是,人們常常抱持著很高
的預期心理,結果期待愈大失望愈大。預期心理和心念設定有何不同?前者的信心強弱
還有現實的依據,後者照書中所言則像是空降部隊。自己沒有經驗或了解有限時,就急
著傳播半瓶水的觀念常常很危險。而且也不只有你在投射,每個人都有慾望在互相碰撞
,吹皺現實這池春水。<願望衝突資源有限時應該先滿足誰的?>和考試一樣最高分的
出線,念力最強的人取勝嗎?候選人發出念頭吸引認同的選民物以類聚,也不保證一定
勝選,數人頭的制度自然是最多票的人才會贏。
最典型的一人事件應該是讀書考試(定義:自己可以影響結果走向的比例>1/2)。
考試又分成分數和名額pass,前者多取決於個人的學習狀況和出題的考運(較符合單人
事件的定義)後者則存在相對比較的排擠性。換言之爭名額的競賽基本上也存在著群體
效應,方法&效率等勝過他人時才有出線的機會。除了考試外其它就皆屬群體事件了,
例如感情及工作等。其實這類法則講的就是心理學裡的比馬龍效應&自我實現預言〔等
同醫學上的安慰劑效應〕只是心理作用的比例到底佔了多少?多數人都了解,實力愈高
運氣的成份愈低,自己能掌握的點要盡量放大,不可測的因素則要縮小排除,就像具有
動力的船可自力行駛,反之則只能依風而行。心理作用就宛如運氣,只是技術面的東西
(但若一正一負下來,還是有可觀的影響)。若基本面不好的人,想要光靠運氣或心理
勵志加分,整體分數還是很低,只是捨本逐末而已。
作者認為,萬法唯心的成立條件:反業重者,不知或錯過;反業中者,知但難行;
反業輕者,努力可轉。無業者,願且能為;正業者,心想事成(有方法,資源及助緣)
。<悟道者只是不昧因果,而非不落因果>。佛教講業障妨礙修行,就算知道了成功的
訣竅,你還是沒辦法成功,這才是秘密對大部分人都沒效的原因,並不是什麼有無衷心
相信的問題。該做的先去做好,讀書工作都盡力了再去廟裡拜拜祈福,才是正確的生活
方式吧。
一個人很有魅力 不管是男性魅力 女性媚力 再怎麼有力 它的前提只在於吸引 所以叫作吸引力 心想事成?有了發想 創意的意思 動力在那 能夠吸引多少 才是重點 我們有力 別人能夠吸引過來 別人有力 我們被吸引過去 是啊 寫這書的人 吸了多少人 你也可以的當你懂了這道理 誰說 心想不能事成 吸引力法則有錯覺得有錯 只在於你連吸引力是什麼都不懂 如何創造都不知道 這樣 我們當然不相信 不是嗎☆很多學了之後 它有沒有在版面上創造 社會上吸引多的是 只不過你看了書 人家卻是身體力行 賺取經驗Ps:我常告訴朋友說 我不相信 很簡單 為什麼要相信不是因為相信它才存在 而是存在讓人發現而力行
樓上 謝長廷感覺蠻相信的 結果2008大輸馬220萬票..XD已經說了不是相信的問題 而是個業或共業你無法超越。
八力輸吸力 此力非彼力 強引萬有力 結果臉沾綠橫批:誰言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