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AULDAVID (oops)》之銘言:
: 直接討論最普遍常見的島三型
: 假設採取長40KM直徑10KM的設定 其居住面積約為600平方公里出頭
: (吉翁公國所在的side3雖然是無透光玻璃全生活區設計
: 但短一半 所以視為同面積)
: 概念提出者給予的人口數約10~30萬人
: 但UC世紀設定人口高度密集 遠超原概念指定員額 那麼實際上可以多多少?
: 所以我想到了一個人口高度密集 又能夠(理論上啦)糧食自給的國家
: 對 我國
: 名目上的平方公里人口數約600多人/平方公里
: 但我們也是超高度山高平原少的地形
: 假設海拔100M以下通通算平原可居可生產(不清楚這是多算少算 另請高明)
: 面積只佔全國26% 約9490KM平方 帶入2300萬人 平均約2423人/KM平方
: 單顆殖民地人口約可達150萬
: 那麼現實中台灣有628KM平方 人口150萬的行政區嗎 這種地方的生活又是如何?
: 很侷促? 還好? 很鄉村?
有幾個點你沒有搞清楚。
地球本身資源是不均分佈,但太空殖民地是全人造環境,所有的條件都可以是人
為設計設定的。
如果要最大效率的利用殖民地空間,一定是依照各種用途分開,例如居住用、工
業用、農業用、商業用等等,就像每個國家都會有工業區、港口、機場這種人造
區域的規劃,甚至農地、林地也是可以有條件的人為操控。不要忘記建造殖民地
本身就是要花費資源的,不把利用率最大化就是一種不必要的浪費。
所以第一點你要拿地球現有條件去比較本身就沒意義。
其次不管是行政區劃分,還是你要定義可居可生產什麼的,也都是很奇怪的比較
方式。侷促也好鄉村也罷,你可能連你想問什麼都都沒搞清楚。
最後是糧食自給,這東西是算比例的,白話點說就是一個國家生產的糧食能供應
本國多少人口生活。糧食也是有存放條件,可以把生產的食物保存到日後使用,
或者是用來交易。
這個數字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低是高都不是什麼致命問題,因為各有其對應的方
法可以解決。而且如果人類真的開始向宇宙移民,這個議題就更沒有重要性。如
果連這種最基本的糧食問題都沒解決,是根本不可能開始宇宙移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