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草東得獎。轉貼一篇我去年五月寫的專欄文章供參。話說,草東的得獎致詞,
出乎意料地守規矩:前段的輪番致謝,生澀而守禮,合乎保守道德的期待;中段講他們
的創作心得,合乎藝術與學術的期待;最後講「沒有人是局外人」,合乎進步政治的期
待。這三種期待經常是互相衝突的,而草東的致詞卻都有顧到,這是大巧若拙,不簡單
。
http://www.storm.mg/lifestyle/110913
草東沒有派對做對了哪些地方?
「草東沒有派對」樂團成為了今年的台灣樂壇話題,首張專輯《醜奴兒》於四月獨立
發行後據說也成功賣完了初版2000片(若有錯請指正)。這幾天也有了一些圍繞著相關樂
評而生的戰文,對此我似乎不該缺席。
我也有段時間沒作歌詞分析了。這就來看看他們的〈大風吹〉和〈山海〉吧:
─────────────────────────────
大風吹
大風吹著誰 誰就倒楣
每個人都想當鬼 都一樣的下賤
哭啊 喊啊 叫你媽媽帶你去買玩具啊
快 快拿到學校炫耀吧 孩子 交點朋友吧
哎呀呀 你看你手上拿的是什麼啊
那東西我們早就不屑啦 哈哈哈 哈
一樣又醉了 一樣又掉眼淚
一樣的屈辱 一樣的感覺
怪罪給時間 它給了起點
怪罪給時間 它給了終點
哭啊 喊啊 叫你媽媽帶你去買玩具啊
快 快拿到學校炫耀吧 孩子 交點朋友吧
哎呀呀 你看你手上拿的是什麼啊
那東西我們早就不屑啦 哈哈哈
─────────────────────────────
山海
我看著 天真的我自己
出現在 沒有我的故事裡
等待著 我的回應
一個為何至此 的原因
他明白 他明白 我給不起
於是轉身向山裡走去
他明白 他明白 我給不起
於是轉身向大海走去
我聽見那少年的聲音 在還有未來的過去
渴望著 美好結局 卻沒能成為自己
他明白 他明白 我給不起
於是轉身向山裡走去
他明白 他明白 我給不起
於是轉身向大海走去
─────────────────────────────
我是看很多人都在談草東才去找來聽的,一看歌詞,我就覺得的確有些意思;再一聽
,果然很不錯,很有值得觀摩的地方。下面我就講三項:
一、 命意上做到了「探討所謂的廢,而非耍廢」
「魯蛇」(loser)之歌,關注失敗者、控訴世情的樂團,近年有不少,那為什麼草東
成為了這之中的佼佼者,我也覺得很不錯?我認為就因為他們做到了「探討」,而且是感
性的探討。
他們不是簡單的洩憤與埋怨,他們是展現出了魯蛇之所以成為魯蛇、感到自己落敗、
見棄的那些時刻,例如〈大風吹〉寫一個被同儕排擠、取笑的孩子,便能勾動大家童年記
憶裡對人性之殘酷的體認。
我們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為什麼我會成為一個失望的青年、有著陰影的大人?這
首歌給了一個答案,一個有著普遍性的答案;藝術在使人看見,它做到了這點,讓有過這
種經歷的人得以稍稍寬解,讓比較不熟這種情形的人能夠知所惻隱。
換言之,它描繪出了各種「適應不良」的根源之一,而不是用刻板的口號、理論砸人
,這便不流於教條。他不作同仇敵愾式的「耍廢」,不刻意發動什麼人去向體制叫陣,這
便不是徒呼負負。他是要將自己,將大家引向更深的知覺,或者說病識,進而保有一點耐
得住殘酷的溫情,這便不只是取暖。他不停止於一些簡單、確定的結論,而是合乎現實地
將仍在延續的悲劇與懸念交回給我們,這樣,當我們又碰到類似的情況時,我們就會想起
它。
我在其中感覺到了誠懇與智慧。他們寫的雖是負面的情事,但他們的心是很正的。這
不是新手隨便就能達到的境界,但如果善於學習和感受,也是可能達到的。一查來歷,北
藝大;看來,作詞兼主唱的巫堵,是一個能真正把藝術學到自己家的人。
二、 音韻上做到了詞曲咬合
前輩馬欣和馬世芳的樂評與訪問都指出,草東的歌曲做到了當前台灣青年一輩音樂人
很少做到的「詞曲咬合」。
詞曲咬合,就是唱起來順口、聽起來順耳,節奏相合、聲調與旋律合、聲情與文意合
。說來悲哀,這其實是每個寫歌的人都應該做到的基本。縱使不能完全做到,做個四五成
,照顧到關鍵處也好;如果有特殊的用意或理由,也不是不可以別出心裁,但現在許多人
是根本不知講究。
我講這個也講很久了,現在終於又有了一個講究而成功了的樂團,我們就來學習吧!
「詞曲咬合」並不是要你硬去遵守什麼「字正腔圓」,而是,你的腔調,你的語句,
要和你想傳達的東西是一體的、統一的。我們來看一下〈大風吹〉:
大風吹著誰 誰就倒楣
每個人都想當鬼 都一樣的下賤
哭啊 喊啊 叫你媽媽帶你去買玩具啊
快 快拿到學校炫耀吧 孩子 交點朋友吧
哎呀呀 你看你手上拿的是什麼啊
那東西我們早就不屑啦 哈哈哈 哈
幾乎都是用唸的,顯然它是先詞後曲,依著語句的節奏來編曲,首先保證了全曲都能
共同來突出這麼一個意念。再來就是腔調了,Youtube網友Runique Roy的留言說得很好:
「喜歡這首歌那種要死不活 卻又彷彿被揍過好幾拳的 風格」
要死不活,卻又彷彿被揍過好幾拳──似嘲笑,似解嘲;字面上是對著那個被排擠的
孩子發言,感覺上又是抽離出來對著自己說明,而「哎呀呀」、「哈哈哈」等語助詞,又
自然地在調和節奏的同時,起到層遞情緒的作用。這就是白話歌詞的威能,寫起來,唱起
來,學起來都不甚難,感覺對了,就能貼切。
很多成功的詞曲創作者,都是順著「語感」發展出了個人風格;最早期負擔著國語正
音使命的「字正腔圓」派是這樣,有所變化的劉家昌、高凌風、羅大佑、李宗盛、伍佰等
人是這樣,完全離經叛道的周杰倫也是這樣。草東在此也是對路的,他們循著他們所見的
情感,調整出了這樣的語感與腔調,自覺地發出了這樣的哀鳴。無論你喜不喜歡,應該認
為,他們能夠相當地代表這個年代的心聲,並且走在發展的前沿。
三、 文辭上做到了多層次的對比掩映
上面兩項,是比較容易指出來、學起來的。比較難講清楚的,是他們在文辭上的章法
。
例如〈山海〉。這首歌有點雲遮霧罩,但也不難懂:「我聽見那少年的聲音 在還有
未來的過去/渴望著 美好結局 卻沒能成為自己」,不用多講解,你也看得出這是在感嘆
沒能達到理想的自己。然而,徒有此意念,不足以成篇;換成你來寫,你要怎麼把它經營
出一個結構?
我們分析詩詞,最好用的一個概念是「對比」:今與昔的對比,失望與希望的對比…
…把對比和對比交疊,我們就有了層次;有了層次,就可以變著「正反合」的花樣,掩映
出各種情景與心境。
來看第一段:
我看著 天真的我自己
──今日已不天真的我,昔日還很天真的我,兩組;
出現在 沒有我的故事裡
──第二行就「合」到今昔之間「沒有我的故事」,又是一組正反:特別強調那故事裡沒
有我,便意謂著本該可以有我的。既成現實與當初理想的對比;
等待著 我的回應
一個為何至此 的原因
──我在想著「故事」的時候喚回過去的自己,來質問現在的自己,何以至此了。把前兩
行的對比更加夯實一些,同時又帶到下一段的回答:
他明白 他明白 我給不起
於是轉身向山裡走去
他明白 他明白 我給不起
於是轉身向大海走去
重複出現的「他」可能是同一人,可能是不同人,此處作不同人解較佳。這一段有多
少對比?「他」與「我」;「給不起」提示了供需問題中的理想與現實;「山」與「海」
相對於被拋棄的我所留在的「原地」,也彼此相對。
為什麼是山和海呢?又為什麼沒有寫出原地的樣子呢?聽一遍,他唱得先落寞後激昂
,總成一片荒蕪的心境,你就知道,「原地」已經在他的歌聲裡,現在在台上唱歌的他就
是「原地」了,而他也就必須找一些比較荒蕪的字詞來作對比。不然,如果把「山裡」和
「大海」改成「城市」和「鄉村」或「人群」、「鳥群」什麼的,那就變味了。又或者,
他一開始想到的就是山與海,所以就將它和今昔、人我的對比織在一起。
唱到這裡還有點不清不楚,第三段再點明出來:
我聽見那少年的聲音 在還有未來的過去
渴望著 美好結局 卻沒能成為自己
成年與少年,「還有未來的過去」,一句話概括上文的多層對比,之後就是補白了。
寫到這裡,意已盡,詞亦窮,如果再講下去,就太露了,所以再重複第二段,交回音樂來
作變化,來完結。
全曲沒有特指,也並不引向什麼新希望或者對世道人心的結論,可以說,這首〈山海
〉在草東的作品裡並不是特別具有野心的,然而它仍有匠心,匠心就在這些對比的經營裡
。掩映、含露,不應是故意不把話說清楚,而該是實在有其難為情的地方,實有其只想用
「他明白 他明白……」帶過,再以「卻沒能成為自己」吞聲一哭的理由。在這方面,草
東做得很好。
對比的修辭,人人會用,不須去記課本上那些什麼「象徵」、「映襯」的名堂也會用
;而用得好不好,也不在修辭學的那些名堂上,而在結構。結構能錯落有致,又能連繫到
實際的世情,我們命中人心與自心的可能就會增加。
以上的歌詞分析,希望可以幫助大家瞭解,「草東沒有派對」做對了什麼,進而在我
們自己寫歌時有所借鑑。然而,草東曾經借鑑過哪些作品,我應該幾乎都沒聽過,我於編
曲也是外行,所以本文也只能聚焦於歌詞和單曲的文本之上。如果有人能再進一步把編曲
加進來綜合分析,和海內外同類作品比較研究,當能更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