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心得] 絲路遊記(二) 地形

作者: NEWO (小狐狸)   2007-08-27 23:35:23
※ [本文轉錄自 China_travel 看板]
作者: mikeleon (阿亮) 看板: China_travel
標題: [心得] 絲路遊記(二) 地形
時間: Sun Aug 26 09:59:21 2007
你能想像嗎?從台北到高雄一路上只有碎石滿佈的荒地,中間沒有城市,
只有幾處打尖投宿的落腳小店?
這就是絲路上常常可見的場景,幾千年來都是如此,
即使到了網路拉近全世界距離的現在,絲路依然保持著古老的樣子。
不過在絲路沿線,手機都能收到訊號,因為杳無人煙的戈壁沿路都設有基地台。
絲綢之路,通常簡稱為絲路,在古代其實並無此稱呼。
該詞是因為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在1877年出版的《中國》所使用,於是被大家廣泛接受而成為正式名稱。
通常絲路是指西漢時,由張騫出使西域而開闢的從長安(今西安)為起點,
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這條長達幾千公里的路上,最吸引我的就是它穿過了許多特別的地形。
而且每種地形一綿延就是幾百公里或上千公里,
就如同整個台灣島都變成同一個樣子那麼令人震撼!
從陜西開始向西行,最先看到的就是廣大的黃土高原。
綿延不絕的黃色山丘在路旁不斷變換著形狀與氣勢,偶爾夾雜幾許綠意。
黃河果真名不虛傳,黃濁的顏色比台灣的颱風天沖刷出來的洪水還要黃。
若用手從黃河撈起一勺河水來看,其實是黃中帶橘紅色的感覺。
黃土高原與黃河
接下來行經10世紀時北宋為繞開西夏領土而開闢的經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
就會發現黃土顏色漸漸地越來越綠,最後轉變為青翠無邊的青藏高原。
在青藏高原上有著一個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
湖面廣闊如海,湖水青綠碧藍,故稱青海。
站在這個如同北台灣一樣大的湖畔就好像在海邊一般,望不到對岸。
北台灣與青海湖的比較圖
青色水波陣陣傳至沙灘,清涼的海風(是湖風吧?)徐徐地吹著,
心情就好像被放大而平躺在碧波萬頃的湖面上,與天空一樣地開闊了。
沿青海道往北前進,穿越當季最美的油菜花田與終年積雪的祁連山之後,
就抵達了兩側山脈合圍而成長達千里的河西走廊。
從青藏高原看到的祁連山南側是蒼翠生動的,
但到了河西走廊看到的祁連山北側就顯得乾燥荒涼了些,
唯一相同的是山頂白雪靄靄的冰峰,
在晨光與夕陽中分別展現出特殊的瑰麗色彩。
酒泉與祁連山黃昏
酒泉與祁連山清晨
戈壁灘綿綿不絕地一直延伸到祁連山山腳下
愈向西行,走廊兩側山脈漸行漸遠,景色也越來越單調,
戈壁灘無限地往地平線延伸,酷熱的地面開始形成海市蜃樓,
平常在台灣只能在柏油路上有機會看到小型海市蜃樓的我,
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所以一路上精神百倍,
沒有被單調無變化的戈壁給催眠了。
敦煌附近的海市蜃樓,遠方山脈變成了湖中小島。
到達敦煌市區,發現城外不遠就可見到好幾層樓高的沙丘,
這個景象令人感到震驚。敦煌會不會因沙漠化加劇而成為樓蘭第二呢?
後來到了近郊的鳴沙山上,終於見識到沙粒的可怕:
所有沒密封的物品都會進沙,連眼睛也習慣沙粒的存在了,
回台灣後還能把衣物內的沙子蒐集出一小袋,我只有走過幾個沙丘而已呢,
真的很佩服古人能穿越整個沙漠與絲路。
鳴沙山與駱駝隊
鳴沙山與遠方城鎮
鳴沙山沙丘
在鳴沙山旁有個神奇的泉水"月牙泉",因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
它是古黨河河道的一段殘留,黨河改道後仍繼續接受地下潛流的補給,
才使得處於極端乾旱、強烈蒸發環境下的月牙泉仍能千年不乾涸。
不過近年來卻因為地下水超抽而有乾枯的危機,
還好有許多人不願這美麗景色消失,已於1986年開始進行拯救的行動。
月牙泉四周的沙丘因為風力迴旋向上捲起而不至落入泉中,所以才能千年不淤塞。
月牙泉近照
月牙泉中段湖面
月牙泉彎彎的牙端已乾枯
月牙泉附近花圃
另外在這附近的荒漠裡,有一種奇特的地理景觀,它是一列列斷斷續續
延伸的長條形土墩與凹地溝槽間隔分佈的地貌組合,被稱為雅丹地貌。
雅丹是維吾爾語,意謂具有陡壁之小丘。
它是指強風對乾旱區的湖積或沖積平原吹蝕所形成的支離破碎之壟槽地形。
開始前往新疆,途經星星峽附近的戈壁灘
往星星峽的戈壁灘
這座小山的顏色有點像電腦貼圖做成的3D立體景象,很有趣。
跨越過甘肅與新疆的交界點"星星峽"之後,
開始進入這個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首先到達的哈密地區位於天山東部餘脈,沿途亦大多是戈壁地形,
直到火焰山附近才開始有較大的起伏變化。
哈密地區有少許丘陵有著花紋般的顏色,有點像五彩城或五彩灘的地貌,
我把它叫做"虎皮山"。
西遊記中著名的火焰山果然有著火焰般的氣勢與熱度,
因為當時的氣溫已經高達攝氏46度!就像在火爐邊烤火一樣,
我也想借把芭蕉扇來煽煽了!
火焰山有著火焰般的顏色
火焰山有著火焰般的酷熱
在火焰山旁的吐魯番窪地也是很著名的地區,
因為這裡是中國最低的盆地,盆地中心是海平面以下154公尺的艾丁湖面,
是中國大陸的最低點,也是僅次於死海的世界第二低窪地。
在這個酷熱的地表上,海市蜃樓更是顯而易見。
吐魯番路面上的海市蜃樓,柏油路變成水水的。
吐魯番附近的海市蜃樓,遠方看似有湖水與倒影,但車行一段距離後就消失了。
繼續西行進入天山山脈之後,氣溫就突然涼爽了起來,
天山山脈是亞洲中部最大的一條山脈,橫亙於中國新疆與哈薩克境內。
而位在天山博格達峰山腰的天池,清澈透明,有著天地靈氣匯聚的絕景。
上天池會先經過的西小天池則像一顆藍寶石鑲嵌在綠野之中,令人眼睛一亮。
西小天池近照
天池一景,經常出現在課本與旅遊書上。
天池屬於高山冰蝕冰磧湖,遠處山巔仍可見冰川橫亙於其上。
冰磧湖是指冰川消退後,冰磧物形成的凹地,或冰磧物阻塞河床而成的湖泊。
天池岸邊依山而建的王母娘娘廟,風景十分秀麗。
絲路的地形變化讓從小就喜歡地理的我感到收穫非常豐富,
能在短短十多天內就看到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大湖,戈壁,沙漠,高山,雅丹,
窪地與雪嶺,相對於歐美的中長途旅程而言,
這大概是環境變化最多的一條路線了。
參考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http://tw.myblog.yahoo.com/liangouy
作者: eric2003002 (卡瓦格博)   2006-08-26 10:43:00
推 好地理的遊記XD
作者: poweroil (又子)   2007-08-28 00:02:00
有徐霞客的小小味道  詳實紀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