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WK (LWK)》之銘言:
: 蘋果作為媒體的自覺是?
: 一方面在報紙跨版PO出血腥圖片,
: 另一方面在網站上說"為死者默哀",
: 這不是偽善,什麼才是偽善?
: 講白了就是利字當頭,消費死者,
: 打死拒買今日蘋果。
事實上就是一堆人會買阿,
蘋果的銷售生態幾乎都是以零售為主,只有少部分是訂戶
自然很依賴每天早上的頭版的「第一印象」。
轉一篇,挪威的媒體如何處理相關刑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孩子成為殺人兇手,挪威、英國反應大不同(2)
文 / 方潔
(~續上篇)媒體的報導方式,往往也同時形塑社會大眾對事件的態度。
英國的詹姆斯.伯格案中,在案件進入正式審理程序前,媒體就開始對這個案件有廣泛並
情緒化的報導,因此辯護律師於審判前就開始爭執,本案的證人和陪審團很有可能已經因
為媒體的報導而產生心證預先受到汙染的情形。但法院仍然認為,本案的狀況不致有造成
審判結果不公平的嚴重偏見[1]。
在審判開始時,媒體報導了每一件在呈現在法庭上的證物,並詳細描述了兩個男孩在看到
那些證物的反應。被告之一的羅伯特.湯普森一邊舔著棒棒糖,一邊走進法院的樣子也被
記者捕捉下來。而伴隨照片的,是兩個被告在監獄裡使用的,看起來頗為「舒適」的設備
。羅伯特和喬恩辯護人的訴訟策略,和為了保障被告權益所作的一切訴訟行為,也受到詳
盡的報導。
英國媒體,尤其是八卦小報的報導和舉動不但左右了人民對於該案的想法,甚至還對被告
的處遇造成決定性的影響。每日郵報(Daily Mail)向法院聲請將兩名被告的身分公開,使
得法院以本案涉及重大社會關注和謀殺惡性重大,下了同意公開身分和照片的裁定。此舉
讓媒體可以更進一步挖掘兩個男孩和其家屬的一切,包括他們的成長背景和曾經的偏差行
為都攤在社會大眾眼前。
在羅伯特和喬恩最低刑期由8年增為10年後,社會似乎仍覺得處罰不夠。此時,太陽報蒐
集了近28萬要求加重刑罰的連署,呈給當時的內政部長邁克爾.霍華德。太陽報曾經製作
了一張信件格式,內容為「內政大臣閣下,我們和伯格夫婦同樣認為殺死小詹姆斯的兇手
應該受到終身監禁不得假釋。」可讓人民自己填上姓名並寄出。內政大臣的辦公室一共收
到2萬餘份這樣的信件。霍華德於1994年將羅伯特和喬恩的最低刑期增加為15年。
受到媒體充滿復仇,並妖魔化兩名被告的影響,民眾相信不僅是個案的羅伯特和喬恩,而
是大部分的不良少年都具有如此的暴力傾向,並期望嚴懲少年犯。
每日郵報的記者保羅.達克(Paul Michael Dacre)在文章中宣稱英國國民都希望英國的15
歲以下被告一概被監禁。
假釋委員會於2001年作出釋放羅伯特和喬恩的決定,也被媒體用譁眾取寵的偏頗之言放大
。太陽報當時對假釋決定所下的標題是「Crazy」,引用自被害者家屬的話。
媒體也報導了被害者家屬的感想。小詹姆斯的叔叔的言論讓喬恩的母親恐懼孩子獲釋後的
生活。
這個世界不會再有容得下他們的地方。殺了他們實在太便宜他們了,他們不該有
容身之處。
相較於英國,挪威媒體對於席莉.雷德佳爾報導的處理極端不同。
挪威媒體一向以維持高標準的倫理聞名。媒體在意外或刑案發生時,通常不會馬上去訪問
被害者或拍攝被害者的照片,也不拍攝犯罪現場。絕對尊重被害者和其親友之隱私,並會
對其保持一定距離。除非是公眾人物,媒體絕不會公布於犯罪偵查期間公布死者姓名。
席莉的屍體被發現當天,沒有任何一家報紙刊登出她的名字、照片,或屍體的描述。兩個
造成席莉死亡的男孩的姓名和任何個人資訊至今也不曾被媒體公開過。
挪威最大高銷量的報紙VG的記者托爾.波多 (Tor Bordo),回憶起當初聽聞席莉案時,他
和大部分的挪威記者一樣,決定不立即報導,而花了幾天時間觀察進一步發展。波多當時
詢問兩個男孩的父母們是否願意接受採訪,但皆獲拒絕,波多也就沒有寫出任何關於兩個
男孩的家人的故事。
當被問到身為新聞從業人員,他是否認為自己有責任對這個案件挖掘出更多資訊。以讓人
們對本案有更多了解,波多的答案是否定的。
我覺得給這兩個男孩治療和照顧,讓他們可以重回正常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波多提到不報導該案關係人的私人資訊,其實也有銷售的考量,只是這樣的考量似乎和許
多國家的狀況正好相反。
如果記者在報導新聞方面太超過,過分逾越了倫理界線,報紙的銷售量會因此下降。
挪威和英國的媒體文化大相逕庭:英國媒體慣於追逐血腥,爭相以煽情的照片和用語吸引
讀者;挪威 (以及瑞典、芬蘭等北歐國家) 的傳媒則通常維持冷靜、中立、客觀的態度處
理新聞報導。當報導犯罪新聞時,挪威媒體較少使用情緒化用詞,並且著重於提供事實,
且報導通常會伴隨著相關專業 (醫學,法律) 的專家的研究和評論。整體而言,挪威媒體
較少受銷售量和娛樂需求的影響。
這樣的差異和英國、挪威兩國的媒體所處的環境有極大的關係。以本文主要討論的報業為
例,自90年代以來,歐洲各國的報紙閱讀率逐年下降,然而英國在內的西歐國家下降幅度
較為急遽,北歐國家則維持相對和緩的下降,但整體報紙閱讀率仍偏高。根據世界報業協
會 (World Association of Newspaper) 和挪威媒體資料庫[2] (Media Norway) 的統計
,2004年英國僅有44%的人口會閱讀報紙,當時挪威仍有79%[3]的閱報比率,2012年挪威
全國的閱報比率仍超過七成[4]。
此外,英國最高銷量的報紙以八卦小報為主,且銷售通路大部分為零售。但挪威人民大多
閱讀地方報。Afterposten 是挪威最大的地方報 (奧斯陸和挪威東南地區),每日銷量約
26萬[5],其中有93%的銷售額是來自訂閱戶,而非零售。
大部分的挪威報紙讀者是讀地方報,而且以訂閱為主。因為讀者群為較小地區,新聞從業
人員會更小心在資訊正確性的確認上,以免被發現有錯誤資訊。另外也是因為地方小,記
者幾乎與所有人都互相認識,會避免做評論尖銳的報導而讓大家失了和氣。
英國媒體在缺乏固定訂戶和市場需求萎縮的環境下,競爭激烈,勝出之道往往是更為大眾
取向的報導。
除了兩國媒體生存的環境不同,讀者的閱讀傾向也影響媒體的報導方式。在挪威,知識性
的報紙和娛樂八卦小報的差距沒有像英國一樣大。挪威的兩大全國性報紙,VG 和挪威每
日報 (Dagblat) 性質都偏向小報。但即使是小報,也不乏精闢的政論分析和深度採訪報
導。這也許和挪威國民普遍尊重並信任專業,較少如同英國社會出現反菁英偏見的狀況有
關。從席莉案案發後,人民對於政府指派照顧兩個男孩的專業團隊抱以信任,認為危機受
到控制,並不擔憂自己的孩子們也會受到相同的危險威脅,亦可見一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但後來歐洲人權法院認為本案的情形已經侵害了兩個被告公平審判的權利。也有陪審員
表示因為媒體及社會影響,在執行陪審員工作時承受了極大壓力。
[2]挪威文化部下所設之挪威媒體研究中心。
[3]芬蘭和瑞典則超過90%的人口每天會閱讀報紙。
[4]在此筆者向各位讀者為資料提供不全一事致歉。筆者手邊不乏英國和挪威的報紙銷量和
閱讀比率資訊,但是比較基準皆不同,所以沒有辦法提供更新,更完整且更確切的資訊。但
北歐國家閱報率比英國高應是沒有疑問的。
[5]挪威的總銷量最大報為Verdens Gang(VG) 每日發行量約為39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