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紅利,在經濟學上,泛指因勞動人口在總人口比例的提升,所帶來的經濟成長效應。
根據台灣內政部月報統計,台灣自然增加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
民國70年約32.68萬人
民國80年約21.56萬人
民國90年約13.57萬人
民國95年約6.86萬人
到了民國102年則約4.32萬人,幾乎呈快速滑落的趨勢。
雖然還有外籍勞工、外籍新娘等社會移入所帶來的人口增加
然台灣人口結構已出現明顯的質變。
http://ppt.cc/ppa5
若以悲觀走勢來看,可能再過幾年,就達成黃金交叉,台灣正式結束人口紅利時代。
人口紅利的衰退,換句話講,也就是「少子化」的衝擊影響
受惠嬰兒潮世代帶來的人口紅利,台灣曾出現驚人的淹腳目奇蹟!
然而嬰兒潮世代步向退休後,台灣出生人口相對上卻沒有維持一定比例的增加,
造成日須維持龐大的年金壓力,以及稅收衝擊。
當人口紅利帶來的成長效應結束後,現今年輕人將背負龐大的扶養壓力
同時這批年輕人在邁入老年生活後,由於更新一波的制度改革,可能遭遇被拋棄的命運。
也因此,人口紅利的維持極度重要
問題癥結在於現在受薪階級的年輕人不願意生兒育女
起因於經濟環境給予的薪資所得不佳,以及背負龐大房貸或購房壓力。
而政府給予的生育補貼,由於物價快速波動,也起不了太大功效。
惡性循環下,沒什麼人想生孩子,沒人願意讓孩子來到世上受苦
也因此人口紅利無法提升,年輕人就更無法受惠於紅利帶來的好處
同時須背負龐大的老年人口退休金負擔,更甚加深世代對立的不安全感。
鄉民對於台灣人口紅利的維持有何見解? 是否有比較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