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賽博空間中的交感視野──巴黎「媒介靈媒

作者: GETpoint (擲雷爆卦)   2014-06-14 21:57:17
1.媒體來源:
請寫出完整媒體來源!例如中國時報、TVBS等,沒寫者一率刪除。
中時電子報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a.(該新聞是否超過三天?搜尋一下有沒有OP?)
b.(社論特稿都不能貼!違者劣退,貼廣告會被劣喔!)
賽博空間中的交感視野──巴黎「媒介靈媒」展
馨梨
西元1844年,人類史上的第一封摩斯電報寫著:「What hath God wrought!」(上帝創造
何等神蹟!)這是《聖經.民數記》23章23節的一句話,電碼發明者摩斯(Samuel Morse
)通過第一條電信纜線從華盛頓傳送到巴爾的摩這19個字母,不僅標誌著電信時代的開始
,彷彿也寓意了電信科學與神祕靈性之間的超自然關係,以及某種理性之外的真實存在。
19世紀,電信技術再度大躍進,靈媒學也在英美一時盛行開來,一群自稱能與鬼魂聯繫的
靈媒圍坐在昏暗的室內,伸著手放在桌上靜待奇蹟,深信能召喚回死去的至親。儘管這荒
謬的招魂術引起嚴肅科學的爭議,但仍有人願意相信這超感知覺真的是能與靈魂溝通的媒
介,且執迷不悟。
而今,法國的文化政策正大力進行藝術與科學的銜接,日前於巴黎賽爾吉藝術學院(
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ts Paris-Cergy,簡稱ENSAPC)Ygrec畫廊展出的「
媒介靈媒」(Media Mediums),是巴黎第八大學跨領域藝術實驗室Labex Arts-H2H所投
資的研究計畫之一,由美國藝術家吉斯(Jeff Guess)與法國藝術家瓦更(Gwenola
Wagon)兩位策展人負責,以展覽為實體空間去延伸出一連串的研討會、講座、表演、藝
術書出版,不但累積非常豐富的考古圖文資料,更與資訊密集的未來密切共振,探討當代
數位科技中的網路應用、遠距的知識傳遞、電磁學……等,以及一些鮮為人知的靈異現象
:心靈感應、念力、隔空移物、召魂、超心理學等等,對此不持任何偏見的藝術家與學術
人士們,冷靜並天真地追尋這看似有所斷裂的兩個題目。
觀展這天,筆者戴上了一副虛擬實境頭戴顯示器(Oculus Rift virtual reality
headset),體驗瞬間全身浸入了一個新世界的感受。拜虛擬實境技術所賜,感官延伸進
入一個「賽博空間」(cyberspace),這是法國雙人組藝術家FLEURYFONTAINE的作品《我
需要剪個頭髮》(I need a haircut, 2014),賽博空間中的物象與空間境趣,開闢出一
個可居可遊的世界,讓視覺在游移中領受到新的空間觀,藉著可不斷前後、左右、上下游
動的視點,視野被解放,觀看方式與心理意識進入彷彿無窮的冷冽之中飄蕩遊歷,尋找在
紐約證券交易所旁一位營業了43年,專門為交易員剪髮的理髮師鬼魂。
Télécommunication(電信)、Télépathie(心電感應)等名詞的「télé」這個前
綴詞,指以其彼此間的通信線路將兩領域連接在一起;此外,19世紀末的television一詞
,是指可超越空間與時間的千里眼,這些被叫做千里眼的人們,可鉅細靡遺地形容遠古的
景象與物件,彷彿這一切正擺在他們的眼前一般。作品《數據鬼魂》(Data Ghosts,
2014)是一個追尋網路訊號幽靈的原型裝置,藝術家RYBN.ORG利用靈異電子音頻現象做出
一個會不停偵測網路的掃描盒「digital ghostbox」,捕捉數據流動過程所產生的數字程
序,同時將這出沒於傳輸流量中的資訊格式轉換成聲音,形成一個巨型的訊息回音室。
這些流動在賽博時空中的資訊與知識,究竟能否滿足人性真實且深刻的需求?還是只能成
為永恆唯心的鬼魅?法國科普小說家菲居耶(Louis Figuier, 1819-1894)說,如果把人
類社會中的文明與道德風尚比喻為一串念珠的話,那麼,扣起這串念珠的節點,則是人們
那一分對不朽靈魂的信仰;倘若把這些節點拿掉,念珠將散落一地。
3.新聞連結:
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24867
4.備註:
好吧,我在此宣布科學界下個里程碑是製造出四魂之玉;可能的話再造出能奴役的不死族
,畢竟死不了的話就能不吃不喝在台北買房了 ( ′-`)y-~
作者: tasogare (tasogare)   2014-06-14 21:59:00
賽柏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