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為建教養院 婦女孩子上街頭(熊米屋)

作者: AnpingTW (七月七日安平見)   2014-07-13 17:42:37
人間福報
http://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360295
熊米屋公益勢業中心 為建教養院 婦女、孩子上街頭 盼老有所終
2014/7/13 | 作者:李祖翔
「大哥哥、大姐姐,幫幫我們建家園。」穿著黃色背心的大孩子,不時出現在
基隆國光客運、台北新光三越及市府轉運站前廣場,以同樣的口號賣餅乾,
「又不是八八風災的災民,建什麼家園?」答案是建一座庇護終老的教養院。
台北人如果聽到「天鵝堡」,立刻能理解是喜憨兒基金會為老憨兒建造的庇護
家園,而基隆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的大孩子也盼望有座教養院,才會頂著烈陽、
風雨無阻的籌措建設基金──以他們的努力換得報酬,不因同情索取救濟。
協會總幹事趙又琳說:「走上台北街頭,還是因為基隆資源太少,烘焙市場太
激烈、僧多粥少的緣故。」不過,常有人批評,覺得從基隆到台北叫賣,有
「撈過界」的嫌疑,對此協會很無奈。
基隆智協其實很早就推出月餅禮盒,起初競爭對手不多,加上東西太好吃,深
受總統府青睞,最高一年訂過兩千盒,但當愈來愈多公益團體以烘焙起家,及
台北市、新北市府有心耕耘社會福利領域後,協會進入了艱難的時期,「到今
年,官方訂購只剩一百多盒了。」政府資源有限,預算縮水,讓需要服務五百
多戶智障者家庭的智協,日子苦不堪言。
都說非營利組織發展與政府相輔相成,趙又琳卻苦笑,每年的補助只有五十萬,
發展捉襟見肘,使協會成立這許多年,真正有計畫的發展才邁入第三年。
趙又琳還說,智障者家庭多為單親、隔代教養及低收入,協會無法向他們收取
一般的服務費用,每年會費只收一百元,仍有家長追問:錢用在什麼地方?其
實僅僅辦一場親子活動,會費就大幅減少,根本不夠用。
婦幼雙弱勢成搭檔
羨慕大城市的資源卻不可得,基隆智協自然擔心未來,「於是我們意識到,得
做一些改變,而且一定要走出去。」起初,協會結合二度就業的中高齡婦女,
讓阿姨以行銷專員的名義,上街義賣餅乾,為教養院籌措資金。
直到有一回,阿姨為哄憨兒,帶他們外出賣餅乾,孩子竟念念不忘,愛上與人
接觸的時光,結算所得,收入還增加兩倍以上!大家才想到,與其讓孩子待在
機構、等著退化,不如以他們為主角、讓阿姨從旁輔導,從此兩人一組的團隊
就誕生了。
除了街頭的搭檔,基隆智協還有間「熊米屋愛心烘焙坊」順利在基隆火車站落
腳,盼望累積十年收入,能負擔教養院建院的主要資金。
而協會品牌熊米屋(諧音:想要有)餅乾,包裝繪有三種卡通圖案,如鯨魚、
長頸鹿和大象,後者之間還有八隻小熊排排站,阿姨說,長頸鹿個頭高、看得
遠,所以象徵「今(鯨)生有約,看見未來,相(象)信自己,走出一條自己
的路。」希望看見他們身影的人,就算囊中羞澀,至少給孩子打打氣,為他們
的自力更生喝采。
熊米屋官網:http://www.papid.com.tw。
賣餅乾是正職 月入近九千
基隆市智障者家長協會於服務中發現,雖然憨兒天生沒有競爭力,但僅存的一點
點力量,卻可以經過練習愈來愈強!正如所有家長的最大目標:期盼孩子能和一
般人一樣,走入人群、融入社會,因此「協助就業」是所有相關機構積極發展的
項目。
基隆智協觀察到,當智能障礙的孩子有了生活目標,就會有動力工作、甚至與人
互動!所以協會的阿姨每天下班前都要問孩子:「你明天來要做什麼?要幫老師
做什麼?」早上出發賣餅乾前,也要給他們精神喊話,讓孩子期待每一天的到來,
覺得老師需要他們。
經過受訓,孩子每天工作八小時,賣餅乾成了正職。按能力給薪後,每月固定有
八至九千元的薪水,「那是他們的老年基金,因為生理因素,他們比任何人都要
提早做人生規畫。」趙又琳說,如果沒有對未來做打算,在不想拖累其他手足的
情況下,家長會產生攜子自殺的念頭。
賣餅乾雖辛苦,協會卻認為可以得到很多機緣!例如有人和他們接洽,想了解賣
餅乾的理由,解釋完卻表示抱歉,要改訂喜憨兒的西點,對他們來說,失去一個
月一萬元的訂單絕對是慘痛教訓,所以會檢討原因,讓自己變得無從挑剔。趙又
琳說,有挫敗沒關係,相信會有人想要了解協會與孩子故事的。
父母觀念弱 阻孩子發展
基隆智障者家長協會服務的對象中,常有家庭被不肖人士利用,拿了點錢、為人
抵稅,無法申請低收證明,或將偏遠山地掛在他們的名下,成了「三餐不繼的地
主」;更有人因為住山上,過著「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生活,社會上發
生什麼事都不知道。
最讓協會印象深刻的,是發現一名從未上過學、十九歲有重度智障的少女,特教
界也震驚。
追蹤後,得知少女父親有輕度智障,母親是精神障礙,兩個女兒分別是中、重度
的智障,而母親防備心強,怕女兒被人騙去,將她們鎖在家中,社工撬不開門,
心急如焚,若非一位特教老師請替代役男協助,天天探望,無法讓姐妹重生。
這個家庭得以被改變,是在媽媽胃出血、過世之後。姐姐在協會學習溝通與清潔
技能,並慢慢接受外界的刺激、了解生活事務,如今已能用含混的口語,和人對
話,鬥嘴也沒問題;妹妹則在國中就讀,由於生活單純,外表看來比實際年齡要
小十歲以上。
當父母想的不夠長遠,無疑會阻礙孩子的發展性,在街頭賣餅乾的孩子,就有不
少遭遇讓協會感到惋惜,趙又琳想起一名離開協會仍繼續賣餅乾的女孩,深深嘆
了一口氣。
趙又琳說:「女孩父母離異,爸爸靠打零工維生,因為家窮,上不起職訓課,社
工也為她募了三年的費用。」第一年狀況不錯,女孩很快就投入職場,但協會擔
心花錢無節制,便為她開了一個新戶頭,小心保管,引起爸爸的不滿,咆哮:
「我女兒的錢,我為什麼不能用?」幾度協商,決定每個月提五千元給爸爸。
有了錢,離異的媽媽回來了,女兒成為炙手可熱的提款機。戶頭存到二十萬元時,
爸爸一狀告上法庭,檢舉協會扣住女兒的錢,但因為每次提款都有簽名紀錄而敗
訴。覺得協會管太多,在女孩存到三十萬元後便要女孩離開。現在女孩偶爾會揹
著沉重的籃子,在車站叫賣,賣的卻不再是熊米屋的愛心餅乾了。
每天賺三萬 但盼更少
趙又琳不是智障兒的家長,只因為覺得孩子可愛,教他什麼就會回饋什麼,還常
抱著她說:「我好愛妳喔!」感覺辛苦會有回報,才一服務就是十四年。
為了讓孩子生活有重心、每天期待到協會來,趙又琳努力讓自己適應孩子之間的
語言和生活模式,因為生活太單純,她笑自己都有些退化了,只會用簡單話語與
人溝通。
在基隆,照顧智障兒的工作不易被理解,因此常有企業老闆問她,協會是在做什
麼的?她都說:「我們是做烘焙的,一天賺三萬(台語:三慢),反應慢、學習
慢、賺錢慢。」不像企業愈賺愈多萬,他們反倒希望愈賺愈少「慢」。
賣餅乾對協會與孩子來說,意義非凡,所以阿姨都告訴他們:「只要大家看到你
們的認真、努力與笑容,就會喜歡你們。」如果孩子出門前心情不佳,協會就建
議:不要出門了。
「愛心手工餅乾,每包都是五十元!」每次五十元的販售,可以讓這些孩子生活
正常,不需到街上撿垃圾,每月的獎勵金更可以維持一家的生活開銷。
憨兒不是鬼 人客麥驚
在知名出版社工作過的王琦君,在帶孩子賣餅乾時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氣質。王琦
君服務的熱情從未因年資而減弱,她不清楚自己如何在客人屢屢婉拒後,還能擠出
陽光般的笑容,但她猜,或許是有人買,孩子快樂,跟著她的心情就好轉。
賣餅乾的心情其實很複雜,她說:「很多人看到孩子會忽然的退開,怕孩子傷害
他們或有傳染病,讓孩子沮喪的說:『我又不是鬼,為什麼躲我?』而孩子反應
不靈敏,如果客人不開口說要或不要買,他們就一直站在旁邊。像這種尷尬時刻,
我就會說:『沒關係,今天哥哥不想吃。』孩子才懂得離開。」
智能障礙的孩子有三種身份,一般人可能不知道!「他們有實際年齡、心智年齡和
生理年齡,比如他們實際年齡二十歲,心智年齡七歲,身體機能卻是四十歲的老化
程度。」為了減緩老化速度,必須走來走去,達到腦力刺激和體能鍛鍊的目的。
不過,上街「拋頭露面」需要很多審核,不只要取得家長同意,還要有足夠的勇氣,
能力和性情也都穩定才行。
王琦君說,帶孩子以後,個性變得比從前好,「以前我個性很急,現在就很有耐心,
一直觀察孩子有沒有累,精神好不好,視狀況帶他們到別的據點販售,累了則休息。」
協會的阿姨像保母,孩子叫她們老師,有的喊媽咪,她們就像金牌業務員,隨時保
持微笑。她們也認為自己有教育保護的責任,再累都要笑,否則孩子振作不起來。
沒客人光顧時,孩子無精打采,失落感明顯,王琦君笑說:「這時來一罐冰冰甜甜
的飲料,他們就能迅速恢復。」東西能賣出去,仍是最大鼓舞,孩子會跟阿姨說:
「我今天賣光光,我很棒!」沒賣完則失落的說:「我今天輸了。」
怕孩子天熱中暑,阿姨們隨身攜帶刮痧工具、薄荷油、陽傘和防曬乳,若天氣預報
有陣雨,雨衣就不能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