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自由時報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哥大助理教授:MG149是超越美國的好制度
〔記者曾韋禎/台北報導〕台大醫學系校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科助理教授郭昇翰今
早透過友人在批踢踢發文指出,MG149具有社會保險的理念,由大家共同承擔風險,在研
究經費緊縮的年代更形重要。這是一個超越美國的良好制度,足以鼓勵醫學研究互助。
2004年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系,曾在美國擔任住院醫師、研修醫師,目前任職哥大神經科
主治醫師及助理教授的郭昇翰,今天凌晨透過友人eagle552162在批踢踢發文強調,MG149
是很好的概念,為美國醫學研究應該努力的方向。
他指出,自己用80%的時間做研究、15%做臨床、5%用來教導年輕的醫師與醫學生;許多美
國頂尖大學的教授都與他一樣以研究為導向,進而找出對疾病的治療方法,但醫學研究相
當昂貴,需要相當的經費。
經費主要來自政府經費、民間特定疾病機構、私人捐款。郭表示,小的研究經費,只能支
撐半年研究助理的薪水,大的研究經費大概足已支持實驗室5年的半數經費,所以一個成
功的實驗室通常要有好幾個研究計劃;他身為研究室主持人,就必須一直寫研究計劃,以
確保實驗室的運作。
郭昇翰提及,許多小的研究經費只有一年,難以支撐一個完整的研究計劃,若無新的經費
,研究人員大概就失業了,要等下次有經費才能重新找人;況且,許多實驗動物也要一、
兩年後才能看出年老對疾病的影響.因此,一年的經費是很難做完一個完整的計劃,往往
需要其他經費的來源。
他強調,醫學研究高度重視專業性及技術,所以人才及延續性極為重要,研究經費來源通
常是沒有延續性;故如同柯文哲在《白色的力量》說道,醫學研究生涯中,「長官」的支
持相當重要,若無長官支持,年輕的醫師通常都做不下去。這在美國也一樣,尤其美國國
家衛生研究院R01計劃的通過比率,大概是12%到15%,所以實驗室常常會面臨經費不足的
狀況;在下一輪的實驗計劃被批准之前,可能就有發不出薪水的問題,最後就由各科自己
決定,只有主任覺得這個研究很重要,才會出錢幫忙渡過難關;否則只好關門大吉,或轉
行去做臨床工作。
郭指出,還好美國很大,還有很多醫學中心提供研究者跳槽,去找有相同興趣的主任來支
持;近年來美國研究人員的流動率相當高,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經費緊縮息息相關。
郭表示,在台灣的話,過去的年輕醫師通常要「選邊站」,加入白色巨塔裡的派系,才能
得到更多資深教授的支持,持續研究;造成醫學院的小圈圈,進而加深派別問題。MG149
就像科裡面的「互助金」,當經費短缺時,能向MG149借經費讓研究足以繼續;等新的研
究經費進來時,再捐回去。而且MG149有縝密的審查方法、嚴格控管,不讓資源只掌握在
特定的教授或主任手上。
他形容MG149有社會保險的理念,由大家共同承擔風險,特別在研究經費緊縮的年代,更
形重要。另方面,MG149也有社會公平的原則,在一個開放的平台,提供大家均等的機會
。讓同一科的研究者有「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的共同使命感,更能加深同儕間的互信和
互助。
郭昇翰認為,這是很好的概念,是美國醫學院應該學習的目標。台灣因醫學文化的進步而
產生MG149,這已經遠遠超越了美國。千萬不能因為一時的選舉而抹殺了這個良好制度,
台灣的醫學研究在世界有重要之地位,這與醫學研究文化的成熟度密切相關。他希望美國
能有這種制度,一定可以加速醫學研究的發展。
3.新聞連結: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130536
4.備註: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碩士 連勝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