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先講結論
這不是完全的新發現,而是對舊理論做補充。
因為我本身在貝里斯待過一小小段時間,對這個還算蠻有興趣的。
洞穴我也去過,也有聽到一些旱災的問題
※ 引述《kingrichman (silent all these years)》之銘言:
: 風傳媒 http://ppt.cc/gyQw
: 中美洲馬雅(Maya)文明向來以特殊的曆法系統、自創的象形文字,以及因地理環境所形
: 成的叢林文化等聞名,不過消失之因卻始終成謎。一項新的研究顯示,「乾旱」可能為馬
: 雅文明消失的主因,關鍵證據就在「大藍洞」(Great Blue Hole)中。
: 大藍洞位於中美洲貝里斯(Belize)外加勒比海域中,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水下洞穴,探
: 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將其列入地球上最令人驚嘆的十大地景之一。知名潛水家
: 庫斯托(Jacques Cousteau)於1971年曾到此探勘,今為名聞遐邇的潛水勝地。
: 據美國生命科學網站(Live Science),來自美國德州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與
: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分析大藍洞海域及周圍
: 礁潟湖的沉積物,以顏色、晶粒尺寸和厚度的變化中,發現在西元8至10世紀時,其所含
: 鈦、鋁比率曾發生變異,兩元素間的比率一旦變小,意味著降雨量也逐漸下降。而此時期
: 恰為馬雅文明的衰落期。
藍洞是貝里斯近海的觀光景點,世界知名。但是,我因為行程關係沒有去過。
這次的研究是探究古典晚期乾旱的情形。這點在以前就有不少學者研究,就我來看
這個算是多Data,也可以幫助我們瞭解Belize附近的情形。
: 這項研究奠基於2012年以貝里斯洞穴石筍作為基準的研究上,「乾旱」的氣候變化可能為
: 引發馬雅文明滅亡的主因。大藍洞研究領導人、萊斯大學地球科學家杜賀斯勒(André
: Droxler)說:「當嚴重的乾旱發生,相繼而來就是饑荒與動亂。」
當年2012年,我聽了一場貝里斯考古學家Jaime Awe的演講。在演講中,Jaime提到
雨量減少的時候,洞穴中的祭祀行為就增加。有關洞穴的祭祀行為,之前寫得文章
有提到。馬雅人認為洞穴是雨神的居所,也是神聖的場域,所以會在石灰岩洞穴深
處,殺人祭神。例如,我曾經去過的ATM cave就有保留不少殺人祭祀的遺跡。馬雅
人甚至會在裡面做祭台、Bench或是道路等人為建築,營造洞穴是神聖場域的氛圍。
當雨量越少,貝里斯洞穴的祭祀行為也就越深入。這也反應當時馬雅人遭遇的困境,
他們相當無助,只好更加深入的進行祭祀行為。
: 馬雅文明坐落於中美洲北部、墨西哥東南部的猶加敦半島(Yucatan Peninsula)上,歷
: 史起溯至西元前1500年,全盛時期人口可達約200萬(台灣人口約為2300萬),到了西元9
: 世紀,大多數城市已遭遺棄。
這個研究提供雨量的資料,為我們瞭解古典晚期氣候增加一個資料證據。
有關馬雅古典晚期衰弱的問題,以前有寫過。並非單一原因,學界傾向多因論。
我們不能單純的說馬雅的衰弱是因為氣候。或是說因為戰爭。馬雅古典晚期的衰弱
是一個複雜結構下的結果。這個複雜結構包涵馬雅歷史本身的發展,以及外在的因素,
如本文提到的氣候問題。以下貼一段舊文說明:
這種說法,主要在書中有畫成一個表。因為很複雜,所以就沒畫了。
"The Petexbatun Regional Archaeological Project"一書
基本上
理論是這樣。首先,馬雅在古典晚期開始,提卡爾獨霸的局面已經被打破。
卡拉穆城和提卡爾城進行爭鬥。使整個馬雅世界變成兩大集團。各地都有他
們建立的魁儡。像是西馬雅地區的科潘,從萊頓玉圭來看,一直都是提卡爾
在西馬雅地區的忠實盟友。而在科潘附近的基里瓜原為科潘的屬邦。但在則
為卡拉穆所慫恿而反叛科潘。整個馬雅世界都在兩強的爭雄下常常有戰爭的
情形。如此下來,長期的戰爭破壞,使得兩強的實力下降。另一方面,貴族
、商人財富增加,以往強大的統治者必須跟他們分享權力。而使得當時出現
很多有關次級封君或是官員的紀錄。造成了城市的割據化。許多城市建立自
己的Emblem Glyph。而衰落的情形也隨著這樣的趨勢逐漸發生。
首先,一連串的乾旱襲擊了馬雅世界。在卡拉科爾地區,我們在洞穴中發現
以嬰兒為祭品的情形。洞穴作為雨神居住的地方,而以嬰兒作為祭祀,可見
當時乾旱的情形。而且,在洞穴考古中,我們也發現,當時越來越深入洞穴
進行儀式,可見他們的情勢越來越危及。
其次,我們知道這樣的儀式,在科學上來說是無助於降雨的。但是馬雅統治
者們無法解釋這一點。只能殺更多的人,但卻無濟於事。從前面象徵性建築
的文章可以知道,馬雅城市中心,有很大功能是做為儀式空間。而這樣的儀
式增加統治權威。但接連的祈求失敗,也影響了統治權威。導致大型建築也
無法興建。
其三,當時的人口過剩。許多城市採取進口糧食的方式取得平衡,但是前面
談到的戰爭,常常會破壞馬雅世界這種內部的交換體系。於是糧食的取得也
不穩定。在科潘,根據考古學家的檢驗。當時候的科潘人有很多有營養不良
的情形。另一方面,集約農業的耕作方式也逐漸興盛。而使環境負載。糧食
產量逐漸下降。
其四,我們都知道,馬雅的城市興起,最重要的是商路的掌握。無論是提卡
爾或是卡拉穆、科潘都具有優越位置掌握商路。但在提奧地華甘衰落後,這
條商路逐漸改變。最後,南部低地區被排除在商路之外。自然貿易維生的大
城便會衰落。而古典晚期出現的手工業小城市和附屬港口小城,這種服務性
的城市也跟著一起衰落。
綜合以上的的原因,馬雅統治者一方面權威衰落,一方面沒有資源可供建造
大型建築,當然無法會停止建造。在Dos Pilas的考古也指出他們在地區戰爭
中把大型建築拆毀而建立城牆。其他很多城市也開始注重防禦工事。所以簡
單來說,頻繁的戰爭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加上乾旱、貿易路線等等內外原
因導致了馬雅的衰落。而許多人向外移民到了北部低地。展開了我們熟知的
後古典期。在那馬雅融合中美洲的托爾特克文化,形成一些考古學家所認為
的「新馬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