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抱怨父母不了解他,如果換來的只是『你憑什麼要我了解你』,
他當然會把對家庭的渴望投射到自己根本不了解的陌生人身上。
如果不是不得已,誰願意這樣?
用 『孝順』來規範下一代是最後的底線。
會開口問爸媽為什麼不了解自己,算好的了,至少他還有想溝通的意圖;
每月匯錢給家用確保人沒餓死,逢年過節才出現寒暄兩句,
之後消失一整年的孩子所在多有。
一輩子就這樣過了,除了逢年過節外幾乎老死不相往來,如此的家庭多的是。
家庭成員雙方之間沒有默契,沒有信任,只靠社會給予的責任枷鎖綁著,是沒有意義的,
任何關係都需要經營,親子關係跟戀愛關係是一樣無法被強求的。
前面的回文說得好,如果一個成年人不能了解未成年人,這表示你不是個成熟的成年人。
孩子提出一個問題,你卻回他,你憑什麼問?
呂大師講這話不覺得自己有愧於師道?
孩子如果能有如朋友一般能說心底話的父母是最幸福的。
我聽過不少為人父母者說過,父母和孩子不可能是朋友,孩子得被管,不打不成器,
孩子要認知父母是管理者,自己是被管理者,才能教出乖孩子。
每次聽到這樣的論調都讓人為了孩子心痛。
人如果擺著長輩的樣子不可親近,自然只會被當成祖先牌位供著。
這節目標題是『改變的起點』實在無比諷刺,
呂大師這番充滿封建意味的論調存在上千年了,不知道改變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