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olololst (wind)》之銘言:
: 亞投行真正的目的只有一個
: 「買下他國中意的企業」
: 這個現在延續到之前的阿里巴巴馬雲來台事件
: 兩個是一體兩面的事
: 小弟目前在資訊界工作 當前資訊界的狀況是新創公司非常多 也不少握有先進技術
: 但這些公司籌措不到資金 台灣的金融、創投對這些技術沒有概念 且年齡層相差過多
: 講白一點就是慣性太重 無法接受新創的理念 雙方無法合作
: 久而久之 但其實也不久 也才半年的時間 中資和韓資進入台灣了
: 把台灣不少的新創產業買下 據我實際接觸到的
: 某新創遊戲公司(曾獲google提名)那間就是韓商買下的 另一間通訊app由長春藤盟校創業
: 排行榜上長年駐足的公司也是韓商買下 功能都特質都十分特殊 被取代性不高
: 另外外商買下的資安這年內也有兩筆 去年駭客年會有提到
: 中資買下的也有 更多就不提了 這些公司都有一些共通特質
: 技術非常強悍 而且具有高度的潛力與產業主導權 但是在台灣通通募不到資金
: 所以尋找資金的過程中就等著一間一間被國外的創投、資金收購
: 好一點的、自主性高的賣給韓商、美商 剩下的轉給中資
: 當然 外資給的條件也都相當優渥 是台灣資金無法相比的 例如技術股成份之類的條件
: 而馬雲來台為的就是買台灣的新創公司 因為阿里巴巴看得到他們想要哪些技術
: 也知道要培養哪些團隊 與其挖角倒不如就把整間公司買回家養 更快更省事
: 但相對上 買下來後這些公司有一部分的股份、主導權就在中國了
: 中國政府也知道這些事情 未來要掌握台灣的市場不是光靠老企業投共了
: 買新創更快 而且要急著在這些公司還沒成長到一定規模前下手
: 這就是亞投行的目標
: 另外歐洲也看準這些誘因
: 法國在這一兩年內資訊產業也在投資台灣 但門檻相當高
: 目前已經有雲端產業服務據點搬到仁愛路上了
: 只差資料中心 礙於政府、資源、水土和法令限制還無法完整搬過來
: 英、法、澳也知道台灣的世代在溝通上有代溝
: 希望藉由亞投行看是否能藉由轉手為其降低資金轉入門檻
: 總之 亞投行的目的是為新創主導權而來的 但不限於資訊產業、生技或其他方面也有
你描述的情形叫做全球化~
這已經發生很久了,只是因為最近比較夯的馬雲是中國來的,
台灣對於中國有相當複雜的糾結,加上台灣的管爺世代收割經濟成果,
但又不願意釋放出來,造成這個話題可以燒很久。
亞投行就是跟IMF、世界銀行等一樣,
從經濟殺手告白一書中給我的觀念:這些組織是已開發國家集合而成的合法鱷魚~
這些投資銀行就在世界上找一些久經戰亂,建設落後的國家,
然後派出一些使者(也就是經濟殺手),去跟這些國家領導人說,
IMF或世界銀行可以貸款美金多少錢給你,利息很低,
這些錢可以拿來建設基礎建設、鐵路、通信、馬路等等,
但是這麼好拿的錢,想要拿到,需要一些條件交換的,
就是這些工程必須發包給IMF或世界銀行指定的公司,
例如,奇異、通用等
如果是亞洲開發銀行,就是三井、住友或三菱重工等,
造橋鋪路好了,還必須跟這些廠商簽下一定的維護合約,
所以,這些落後國家,簽了契約,拿了錢,東西蓋好了,
但是這些錢最後還是回到已開發國家的這些大廠商,
落後國家莫名其妙的背了一大債務,然後東西蓋完後,可能什麼都沒有拿到。
還要被這些條約綁很久,
以前這些廠商還會雇用當地人力,促進勞動就業率,
但是現在都跑去非洲找人來了,對當地的就業市場沒有幫助。
中國的亞投行,就要是協助國內鋼鐵業、地產建築業、運輸業找新的業務來源,
因為中國之前為了救經濟,QE灑的比老美多很多,
讓一些原本因為技術落後需要被淘汰的產業,拿到政府的錢後又活了下去,
例如鋼鐵業~現在中國是全世界的鋼鐵大國,生產遠大於需求量。
因為中國現在為了要救經濟,在QE上必須要慢慢的關上開關,
但是老習知道關上後,國內的產業絕對哀鴻遍野,倒給你看。
這對他的位置絕對是一個威脅~所以搞一個亞投行,
去幫助亞洲落後的國家進行建設~例如緬甸、寮國、仰光、兩伊、阿富汗等等
(甚至非洲也有可能)
把寶鋼之類的過剩鋼鐵輸出到這些國家,
再把錢換回來~
一個資金的乾坤大挪移啦,比起直接國內借錢這些產業,
至少有把東西外銷出去,等於把風險轉嫁出去。
其實台灣加入亞投行,有沒有好處?有待評估。
台灣缺乏強大的基礎建設公司,我們沒有輸出重工業的本錢,
唯一有能力輸出的資訊設備,中國也不比我們差~。
如果真的加入了,中鼎、台泥、亞泥、中鋼等這些公司或許有機會吃到一些肉,
其他的產業,目前暫時看不到~
大家如果不清楚亞投行,去看看經濟殺手的告白一書吧。裡面寫的更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