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人寫的,只要是人寫就必定涉及其主觀價值判斷
(發生的事情這麼多,光是做取捨本身就是主觀)
而世界上所有國家義務教育的歷史都是國家找人寫的
自然也就涉及每個國家的立場和它要如何形塑國民的國家觀
我們讀的歷史是國家寫的,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
回到標題:還要學中國歷史嗎?
答案絕不只是要不要,更是要多少,怎麼切入及什麼是「中國」等問題
「中國」是什麼?
原先中國其實是古代漢人世界觀的一部份,指漢人主要的居住地
漢人帝國征服其他地區,中國就擴張
漢人軍民與其他民族通婚,強迫他們學習漢語言變成漢人,中國也擴張
漢人成立兩個帝國,就說中國分裂
把所有漢人都併入一個帝國,就說統一中國
就連非漢人要統治漢人時,也懂得要稱呼自己的帝國為中國,藉此讓漢人臣服
建立中華民國的人非常聰明,知道怎麼做可以合理化中華民國統治大清帝國領土
1. 國名取成可以簡稱中國,把漢人世界觀轉變為現代國家觀
2. 延續過去漢人帝國的朝代史觀,以更合理化統治曾被古漢人帝國統治但現今是非漢
民族居住的地區
3. 創立涵蓋所有中華民國境內民族的「中華民族」,讓非漢民族少一些獨立的動機,
同時又能以漢文化(改稱「中華文化」)去漢化其他各族,更進一步穩定中華民國。
如果知道上面這些
問題就不是台灣人該不該學中國史
而是用「中國史」這三個字本身來指代漢人帝國/ROC/PRC史
有其根本的兩個功能:
一方面去剝奪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非漢民族了解自己民族的機會
(中國史就算提到蒙人藏人壯人維吾爾人苗人也是限於他們影響到漢人帝國的部分)
另一方面,藉由模糊古人世界觀/現代國家觀,讓非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漢人
產生一種祖先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錯覺而將其視為祖國
(也就是為何原po(一位台灣漢人)會有一種「所以你也是中國人」的感覺)
如果原po認為自己是台灣人
那重點就在台灣人歷史教育為何非得採用這種帝王/中華民國建國者推崇的中國史觀
漢人當然有權學漢人的歷史,但難道就一定叫中國史嗎?
既然著重於漢人的歷史叫漢人史不是更貼切
那漢人史應該學多少呢?
歷史知識學的多當然比學的少好
但在現在台灣人教育中,漢人史無疑是多到擠壓其他應該學的歷史
首先,
相對於中國歷史教育形塑中國人的國家觀
台灣人的台灣史教育仍缺乏形塑台灣國家觀的架構
過度著重在清治 清割讓和中華民國接收的部分,其他時期明顯不足
且未強調來台移民,在荷西鄭清日中華統治政權不斷更迭間
逐漸形成台灣人命運共同體
最終因中華人民共和國獨立等因素,讓從來只是殖民地的台灣逐漸發展自己的國家
另外,
南島人學漢人史,漢人卻不學南島人史
學漢唐帝國擴張,卻不學南島人遷徙史
知道鄭和下西洋,卻不知南島人早在之前就已遷徙到
菲律賓 馬來西亞 印尼 馬達加斯加 檀香山 復活島 紐西蘭(那些語言都是南島語言)
學清帝國/ROC/PRC近代史,
卻不學與台灣背景相近的太平洋南島人島嶼的殖民與國家史(更何況這裡不少是邦交國)
版上漢人抱怨現在小孩要記的台灣南島人族群從以前九族增到十六族
卻不知道沒被承認和已消失的族群更多
卻不知道台灣的南島語言多樣性最高
台灣歷史教育的問題,不只是要不要學「中國史」這麼簡單
怎樣從族群平等的角度切入 怎麼建立國家認同 如何讓各族群都能了解自己與彼此歷史
都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 引述《rockok71 (財財)》之銘言:
: 事情是這樣的
: 昨天跟我一個豪朋友
: 在聊天
: 不知道為啥就聊到歷史
: 我跟我朋友說
: 我是台灣人
: 中國的歷史 我才不想學
: 他就靠邀我說
: 那你的祖先
: 清朝來台灣的
: 開墾台灣的
: 所以你也是中國人
: 我後來想想也是齁
: 不管分省外省
: 只是後來晚來而已
: 除非你是原住民
: 我想問的是
: 那我們現在還要學中國歷史嗎?
: 有什麼八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