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循環的源頭,就是「失業率」與「不安全感」
以下為小魯推測:
1.總公司指標:各店業績未達OOOW,換店長;全區三成未達指標,換區經理
2.區經理(某人親信)無能,只會提高壓力 (就像當兵的無限提早集合)
3.店長,同上,開始設定每個員工的業績指標
4.小員工怕失業 (失業後不好找工作,收入中斷)
5.窮忙時代,小員工存款很少
然後,
總經理覺得這方法有效,又跑去跟董事長邀功:
......「你看,現在就是我領導有方,上個月業績又增加了5%」
※ 引述《s920355 (小囧)》之銘言:
: 小魯有朋友在做服飾業
: 昨天突然跟我說壓力大到吃不下飯
: {有這麼誇張?}
: 因為店業績沒有達底標
: 主管"希望"大家能一起盡一點微薄之力
: 出個1~2千元幫自己買衣服(?)
: {實際洞深 平均每個人要花2w6才達底標}
: 反正花了錢也達不到底標
: 不懂還要底下的人添購新衣?
: 連高層 什麼嘉南區主管
: 還說各分店未達底標者"自行補齊"
: 我想這也許是業界的淺規則
: 但想問問大家 這樣算不算惡性循環呢?
: 薪水就在少 還要買衣服...
除了某些毫無作為的中間管理人
問題的核心在於「員工怕失業」!
依照勞基法,上一天班、領一天薪水,達不到公司(到職時談的)目標,走人
看起還好像沒問題
但是....... (在PTT,「但是」總是很重要)
1.業績目標,到職前不清不楚 (資委會也不管;工會能力不彰),卻成為聘任條件
2.媒體洗腦帶風向,很多員工也不重視工會 (又是一個要扣薪水的?)
3.慣老闆A引進外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