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聯合新聞網
2.完整新聞標題:
把不婚族當敗犬 你可能有「厭女症」
3.完整新聞內文:
2015-07-04 03:04:19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http://0rz.tw/oTMLP
日本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話題作「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近期由聯合文學引進中
文版。 聯合文學提供
如果你曾想過女性比較不會開車、情緒化、缺乏邏輯;女性都愛高富帥,害許多男性交
不到女友;學歷收入高的女性很難找到結婚對象,而不婚女人終究是「敗犬」,你可能得
了「厭女症」。
日本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話題作「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近期由聯合文學引進中
文版。該書以「厭女症」的角度,解讀恐同、剩男、敗犬、魯蛇、女校文化等種種現象,
震驚日本社會。
厭女症來自英語Misogyny,指憎惡、蔑視女性,對女性化、女性傾向與特質抱持蔑視的行
為或心理。上野認為,厭女症不只是單純蔑視女人,而是男人在建立男權社會的過程中,
必須將女性「他者化」,以此證明自身的存在價值與優越感。
她舉例,男人應有過「幸好我不是女人」想法,女人則多少起了「當女人很吃虧」念頭。
有這種念頭的人,心中都有厭女症。
「厭女症」已普遍融入民眾日常生活,在男人身上表現出來的是「女性蔑視」,在女人身
上表現出來的則是「自我厭惡」。但擁有厭女症的男子,下意識蔑視女人,卻在建構「厭
女」的社會化過程中,認定須透過「擁有女人」才能建立自我認同與成就感,形成日本社
會「剩男」現象。
二○○八年秋葉原隨機殺人事件,凶嫌說行凶動機是「找不到女友」,「剩男」、「男性
弱勢化」問題頓時成了日本社會關注焦點。
上野認為,日本社會對「剩男」的擔憂,源於男人必須「擁有女人」才能建立自我認同的
迷思,這種迷思便誕生於建構「厭女」的社會化過程。一旦無法達成「擁有女人」的目標
,這些「魯蛇」便轉為憎惡、攻擊女性,包括歧視不婚「敗犬」、外表不符合男性想像的
「醜女」。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34389
5.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