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博大精深,只能說你讀的越多之後,才會發現原來自己懂得這麼少
與其來找佛教的聖經,不如探討本師釋迦牟尼佛出世的目的在哪
這個答案其實佛陀他老人家 已經給我們了
那就是引導一切眾生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法華經),簡單說就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成佛
但每個眾生的習慣和想法都不同,佛怎麼可能用同一種方法教化所有人呢?
自然就會有所謂的因材施教,這個中國的孔老夫子也是用同樣的方法
佛經百百本,雖然經過了好幾次的集結,但說實在的對初學者,甚至是有點程度的人而言
都還是有點像瞎子摸象。如果不了解佛陀本意的,甚至你還會覺的佛經裡自相矛盾。
直到隋唐的智者大師 (天台宗 四祖),為佛法做了系統化的整理 (判教),
才能讓後世比較全面性的了解佛教的教義。也因為智者大師的貢獻,他被奉為東土小釋迦
(該注意的是,這些大師都是有修有證的聖者,請不要拿一般學者的研究和他們相提並論)
在這邊作簡單的介紹,若更有興趣者,請參閱蕅益大師的教觀綱宗 (天台判教的簡易版)
佛陀此生的的說法,可以大致分成五個階段
1. 華嚴時,代表著作:大方廣佛華嚴經、梵網經
最初的時段,佛陀現出的是佛陀的本地風光,先為那些程度比較好的大菩薩說法
一般的凡夫、小乘人沒有能力見到釋迦佛的真身。
2. 阿含時,代表著作:阿含經
佛陀將這些大乘根基已成熟的菩薩教化完畢後,接著就中規中矩的度化一般凡夫了
自然佛陀所呈現的相貌就是一個老比丘,和你我都差不多,
在這個時段,很多人證得了 初果 二果 三果 四果(阿羅漢果) 等小乘涅槃
這些人證到阿羅漢果後,以為自己已經成佛了,稱自己為"無學"
所謂: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事實這些人雖已是聖人,旦仍有所不足,不夠圓滿
3. 方等時,代表著作:阿彌陀經、維摩詰經
佛陀為了將這些小乘聖人更進一步的教化,佛陀所採取的方法是先讓他們看看
大乘菩薩的功力,讓他們知道自己還有所不足。這在維摩詰經裡面有非常多的例子
舍利弗、目健連等佛陀身邊首席大弟子,被維摩詰居士可以說常常被電得滿頭包
4. 般若時,代表著作:金剛經、楞嚴經
佛陀讓小乘聖者、凡夫見識到大乘菩薩的功德後,就更進一步的帶領他們
進入大乘空觀,算是為接下來真正進入佛教核心思想作布局。
5. 法華涅槃時,代表著作:法華經、涅槃經
在這個階段,佛陀前面的方便已經全部施設完畢,佛陀正式的告訴大眾:
人人皆可成佛,而這也是本師釋迦佛出世的唯一目地
所謂: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
除佛方便說 但以假名字 引導於眾生 (法華經)
而舍利弗等多數小聖尊者,也在法華會上轉入大乘菩薩:心生大歡喜 自知當作佛
佛教從本師釋加如來涅槃以來,已經經過了幾千年,各家考據也是眾說紛紜
旦藉由有修有證的祖師們的努力(智者大師等),我們後世學佛者才有辦法一窺
佛法的全貌。整個核心思想看起來,的確是合情合理
佛法如果不是人人能成佛,又怎能成其大?
講了這麼多,佛教沒有一本所謂的聖經,可以包容一切,就是因為眾生彼此習慣想法不同
旦核心思想是一樣的,就是要讓大家都成佛
換一個角度,你也可以說,哪一本經對你最有啟發,哪一本經就是你的聖經
最後,有興趣的可以聽聽 淨界法師 所說的 教觀綱宗
https://goo.gl/SPzo8u (宣講於2015年 洛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