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Knowing
撰文/何宇軒、整理/郭丹穎
2.完整新聞標題:
王炳忠:我只怕我身邊一個人
3.完整新聞內文:
去年(2014)的318太陽花運動,在一片反服貿的聲浪中,主張大中國思想的王炳忠異軍突起,一戰成名。他的政治主張,與當時檯面上的「青年意見領袖」相比,算是異類,同時也受到許多質疑與攻擊,連賴以發聲的臉書帳號也遭惡意檢舉停權,可說是到了「有口難言」的地步。
因為這些事件,讓他遇到一位原本素不相識,但因為有相同理念,而願意主動貢獻專業來幫助他的好夥伴。提到這位夥伴,王炳忠說,「因為我氣勢很強,身邊的人大多怕我,但我卻是怕他的」。不禁令人好奇,這位能讓王炳忠敬畏三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物?而王炳忠又為什麼會怕他呢?
他是王炳忠口中的「正國兄」林正國,是義務協助王炳忠管理粉絲團的網管。在王炳忠透過臉書傳達思想時,林正國則是在旁提出建言,甚至適當地踩剎車,讓王炳忠的理念更有效率地流傳。
說到王炳忠與林正國認識與合作的經過,就不能不提王炳忠一路走上檯面崛起,以及如何面對不同意見的網友挑戰的往事,請看Knowing專訪。(以下以「王」代表王炳忠,以「林」代表林正國。)
問:你與正國當初是怎麼認識的呢?
王:話說我跟正國兄認識,太陽花事件是個很大的影響,所以包括之後遇到的網路霸凌經驗,都是在太陽花以後第一次碰到,因為過去我沒有粉絲專頁,只有個人臉書。當時太陽花事件,我到立法院前,希望能和這些霸占國會的學生對話,那個事件之後就突然被媒體關注,很多人就知道我這個人,當時的經驗是私信被灌爆,一天一下子幾千封的私訊就湧入我的臉書,那我當然不可能回,因為全部都被塞爆。
當天晚上我的臉書就被封鎖,它顯示訊息說被檢舉,因為疑似涉及什麼腥羶色啦、令人不悅啦,各種讓人覺得不舒服的理由。另外一個原因是有網友檢舉「這不是我的臉書」,因為他們說我不叫「王炳忠」,而叫「王偉忠」(編按:當時在公開場合,曾有活動主持人把王炳忠名字誤念為王偉忠)。我當時也不曉得臉書的機制是什麼,總之可能是人數夠多,網軍部隊集中火力來檢舉單一臉書帳號,那我的帳號就被封鎖。
問:當時你的反應是什麼?
王:我那時很氣憤,因為我覺得,我可以忍受你的意見跟我不一樣,跟我辯論都可以,拿我的名字去做文章,我也一定程度的容忍,可是你影響到我發聲的權利,這我不能接受。那天半夜三點多我很氣,我就寫新聞稿,認為一定要趕快讓別人知道,我的發聲已經被堵死了、講不出話了,就盡我所能把這件事發給所有認識的記者。大概過了一兩天之後,我的臉書又復活了。
問:是自動復活嗎?
王:我不知道是自動復活,還是我出來抗議所以復活,總之過了一兩天後,我的臉書又開通了。其實這樣的遭遇到後來一直不斷出現,常常過一兩個月又來一次,而且是無預警的,所以我那時候其實是很擔心受怕,每天都不曉得會不會突然又被封鎖,當時我一看到臉書又復活,就很珍惜機會,要來看看到底網友都給我什麼私訊。
問:網友會給你哪些訊息呢?
王:很多都是來罵、來亂的多,但也有很多加油的,那我就想把這些加油的人找出來,因為我覺得這是很難得的機會,說不定過了幾天我的臉書又被封鎖,所以我就從裡面挑出對我比較支持的網友。在挑的過程中,正國兄也在裡頭,所以我們是這樣認識的。
問:那正國有讓你感到特別不一樣的地方嗎?
王:正國兄一開始不是為了賺錢來幫忙,我們本來也不認識,是因為理念所以認識,他本來就有電腦方面的專業,看到我的臉書被封鎖,主動說我應該要經營粉絲專頁。我過去一直沒考慮這點,因為我覺得我也不是甚麼大人物,弄個粉絲專頁會不會太抬舉自己、把自己弄成像明星一樣?所以當時有點保留。我就說我的個人臉書也在講話了啊,為什麼要另外再搞個粉絲專頁呢?
問:正國怎麼說呢?
王:正國兄提供很多專業的意見,包括說粉絲專頁是個能夠長久穩定蓄積人氣的地方。他認為,我現在就算不想抬舉自己,但實際上我已經被媒體還有很多網友希望成為某種聲音的代言人。
問:所以這讓你開始覺得有設立粉絲團的必要?
王:個人臉書比較像是我跟你真的認識,我才加你做朋友。那現在沒辦法,我可能要應付很多我不認識的人,當中可能對我有褒的有貶的,我都得應付,所以正國兄就覺得在這樣的情況下,粉絲專頁是一定需要的。後來我也的確發現粉絲專頁的好處,比如說到目前為止,粉絲專頁還沒有發生過被封鎖的現象,這可能是臉書本身設計對粉絲專頁比較寬,它本來就能夠一定程度的去承載很多人來檢舉。
問:很好奇你跟正國的合作,是怎麼分工的?
王:有的時候忙不過來,尤其選舉(編按:王炳忠曾在2014年11月參選議員),我就提供材料。比如說我把圖片跟我想講的話給他,他去幫我設計。例如這個圖要不要裁剪、畫質要不要調、兩張圖一起放還是一張圖就好,這就是由他的專業去判斷。或者我提供我要講的文字給他,至於要不要刪減、分段怎麼分,就是正國兄專業判斷。經由專業的網管,讓思想可以擴散得更廣。但思想還是我訂的,不是找人替我捉刀,我的粉絲專頁講的言論一定是我的意見、思想性的回覆一定是我回。
問:在合作的過程中,有哪些磨合嗎?
王:因為我個性比較有主見,一開始不習慣,就覺得會不會幫我管理臉書之後,這個臉書就「不像我」?所以有很多意見,那正國兄又是比較謹慎認真的人。通常我周遭的朋友或人都是怕我的居多,因為我自認氣勢滿強的,但是我怕他比較多,因為他很謹慎、專心認真地跟我講話,反而讓我不敢怠慢,假如我隨便講一個東西但他很認真的做了,那我要負起責任。
問:感覺你很尊重他的意見?
王:也不是說要刻意尊重什麼,我覺得要合作或如果你信任一個人,就要給人權力。如果自己又要東管西管,那人家要幫你都不知道怎麼幫。這也是我參選以來的感觸,我們要有團隊,但不是每個人都要完全一樣,如果從理念到個性都一模一樣才能合作,那就沒人了啊!那就是像馬英九啊!我現在組一個團隊,也要找各式各樣的人,有不同的專業和不同的個性,不需要每個人個性都跟我一樣。你看正國兄那個臉是滿嚴肅的,有點嚇人,會不會?(笑)
林:(笑而不語)
問:你剛剛也提到正國比較謹慎,那會不會讓你在發言的時候有所修正、妥協?
王:(問旁邊的林正國)你記得嗎?就我想講的東西比較強硬,然後你建議不要這樣,其實滿多的,可是講不出來
林:對啊,滿多的。
王:你講。
林:因為炳忠比較大中國思想,這其實在台灣不是那麼受歡迎,曾經我有建議過他不要說得這麼獨特,也許有時候可以順應潮流一下,但炳忠他的回應是,這是他的堅持,曾經有這樣的狀況是他會比較強硬,我會建議他稍微......
問:語氣比較放軟之類?
林:對。
王:像對我來講,立場主張這我不會妥協,但表達的方法跟手段,我可以溝通。比如說,有些文你第一句話打什麼很要緊,因為通常大多數人臉書刷過去,他沒有時間看長篇文章,他主要看第一句話你表達的題目是什麼,那我可以不要寫那麼說教的標題。或者說正國兄建議要多拍一些照片、或者我去哪裡參與什麼活動、得到什麼感想這種的,不要那麼硬的灌輸我自己的理念。還有像有時候我想說把一些罵人留言刪掉算了,正國兄就會說,有些罵人的東西我們留在那,也是激勵我們自己的粉絲,他們會去幫我們辯駁。
問:感覺你們的個性滿互補的。
王:對。
問:那如果有意見比較不一樣的時候,是怎麼溝通呢?
王:前面說過,最早我比較抗拒一點,很擔心會不會這樣就變調什麼的,但如果選舉來了,也由不得我有時間去想這麼多,應該要讓願意幫忙的人多些權力來幫忙。還有我們也會看成果,有時候發現,同樣的東西,照其他人的話來講、來包裝,反應就比較熱烈,那我們就要從善如流啊,這也是我對政治的了解。我們當然有一個既定的方向跟目標,這是不會變的,但是我如何達到這個立場的方法、手段,是要隨著時間環境去變的。(未完待續)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news.knowing.asia/news/4142f8b7-5c5b-4140-817a-75100cf265d9
5.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