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F/DKO失利 中小企業喊冤
2016年02月03日 04:10 江富滿
金管會日前針對不當銷售TRF/DKO銀行象徵性開罰新台幣200至400萬元,TRF/DKO自救會
召集人、匯聚科技總經理郭永福表示,相較於單一受害者動輒損失數千萬至數億元之譜,
金管會的作為恐怕難平民怨,中央政府及立法院財委會應積極介入協調銀行團商討對策,
釐清責任歸屬,同時建立賠償機制,TRF/DKO尚未到期的處理對策更應加速確立,避免引
發金融風暴。
郭永福表示,據統計,市場上操作TRF/DKO的中小企業據悉就有上千家,預估台灣企業客
戶損失金額超過數十億美元,且多數投資人都被要求選購2年期,在獲利有限、風險卻無
窮的不對等條件下,人民幣重貶導致人民幣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及DKO(歐式觸及
出場遠期合約)等高風險衍生性商品讓投資者損失慘重。
郭永福指出,最令投資人不滿的是,有銀行在銷售TRF/DKO等高風險衍生性商品過程中,
積極主動推銷,只要銷售對象資產大於5千萬,不管負債高低,短期償債能力是否良好,
是否有專業外匯人員等,即符合專業機構投資人條件者,不管企業主是否有實質需求,即
大力鼓吹企業購買,未明確告知投資者「獲利有限、損失無限」的不對等條件,讓許多中
小企業主,在不明就裡甚至是以銀行續約額度,利率和主管觀感等人情壓力下貿然投資購
買。此外,部分相關銀行派出的銷售業務大都不具銷售此等高風險衍生性金融商品資格,
某家銀行高層經理坦言,TRF/DKO的複雜性與高風險,在初期販售時,恐怕連銷售人員都
無法完全了解其含意與存在風險,才會在市場上造成穩賺不賠的假象,衍生今日風波。
某國際貿易公司董事長Paul指出,該公司主要業務往來為歐美市場,完全與人民幣無關,
但銀行卻大力鼓吹其購買TRF作為避險、套利工具,但並未告知投資風險,讓他平白蒙受
數千萬元損失,最令人詬病的是,甚至有銀行將企業融資額度結合TRF包裹出售,例如企
業需要2,000萬銀行融資額度,銀行給予1,500萬正常額度,另外500萬要求企業購買TRF,
人民幣暴跌造成企業損失,銀行更反過來要求企業提前返還融資,行徑惡劣,政府有必要
針對此等銀行就企業沒實質需求,銀行又推銷承做TRF和DKO等商品者進行徹查,還給投資
者一個公道。
(工商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203000163-26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