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中時電子報
2.完整新聞標題: 創辦人鬧雙包 Flying V戰友撕破臉
3.完整新聞內文:
中國時報【康文柔╱台北報導】
募資平台Flying V爆發創辦人爭議,Flying V發出一紙聲明給所有會員,以不指名道姓的
方式,宣稱有人冒用Flying V創辦人名義;募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出面反擊,兩個台
灣網路新創圈的著名團隊公開撕破臉。
台灣創業風潮方興未艾,連「創業」本身都能成為一個商機。看準群眾募資平台的提案者
需要一定程度教學,曾參與Flying V草創期的團隊成員,另外成立貝殼放大顧問公司,不
料竟導致雙方爭議。
Flying V在農曆過年前夕突然發出聲明,表示Flying V登記公司名稱為昂圖股份有限公司
,該平台由林弘全提出想法、創立,由鄭光廷擔任執行長營運且共同出資成立至今。
同時並強調自2014年開始,特定人士在尚未得到公司許可下,就對外宣稱為flyingV創辦
人╱共同創辦人。「且於任職其間多次擅自做出超越職權的決策,無視公司制度並不當使
用公司資源,加上個人誠信問題故遭公司解職。」
通篇聲明措辭嚴厲,雖未指名道姓,卻顯然有特定對象,震驚台灣的網路新創圈。
Flying V創辦人林弘全更在臉書表示,「在一間公司裡,如果業績好,我們會說他是top
sales(頂尖業務),而top sales常常會覺得都是靠自己撐起一家公司,並且拿業績要脅
老闆。」
隨後貝殼放大營運長、共同創辦人王佑哲公開回應,為另一個創辦人林大涵打抱不平,
Flying V與貝殼的私人恩怨浮上檯面。
林大涵則表示,他自2011年昂圖改組時,即持有技術股,使用「Flying V創始團隊」身分
曾獲得同意,甚至為了公司草創,薪資只領2萬元不到。因林大涵的聲明有截圖為證,網
路輿論開始傾向林大涵。
兩個團隊各有人脈與支持者,以致網路新創圈的看法也分成兩派。相關業界人士指出,領
薪水的員工不能算創辦人,「不過從薪資單來看,這個薪水不合理,絕對包括技術股,林
大涵做很多事,也是創辦人在做的事。」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goo.gl/w1F9sO
5.備註:
平台上的贊助到底是什麼行為?
在 flyingV 上發起的群眾募資案件,本質上不同於一般的「贈與」或「交易」。贊助者
給予提案者資金;提案者在完成提案後給予贊助者回饋物,flyingV 提供專案刊載與金流
服務,當募資專案成功時,平台會向提案者收取募資金額的 8% 作為手續費;
當募資專案失敗時,平台會退還募資金額予贊助者。除刊載與金流外,專案回饋之履行
與遞交及稅捐稽徵事宜(如需開立發票或收據)則為提案者之責任。
來源:flyingV
好8%不能一起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