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自由時報
2.完整新聞標題:
「我們不是國民黨」 民進黨千字文回應民團質疑
3.完整新聞內文:
2016-04-15 23:08
〔記者陳慧萍/台北報導〕經民連、島國前進發起人林飛帆等多個公民團體,今赴立法院
抗議民進黨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無法有效監督兩岸談判,民進黨今深夜發了兩千七百
多字聲明,逐項回應公民團體質疑;民進黨強調,民進黨是民主政黨,願意傾聽,也努力
溝通,「我們不是國民黨,也不會是國民黨」。
民進黨回應全文如下:
民進黨是民主政黨,我們願意傾聽,努力溝通,更期待好的溝通,讓各項機制的建構更為
健全。我們不是國民黨,也不會是國民黨。保衛社會、守護民主,一直是黨與所有公民團
體共同的目標,也在此基礎上攜手努力。民進黨歡迎並感謝各界的督促與呼籲,將來也會
在行政體系裡,以穩健的步伐,全力推動各項改革。
一、 溝通沒有停止
在《監督條例》草案形成的過程中,民進黨一直和公民團體進行討論,也曾經由民進黨立
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準法務部長邱太三及修法小組的立委們,會同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
賴中強逐條商議。
民進黨版本草案原定「立法院對協議草案之審定應於90日內完成,而對協議本文之審查,
應於30日內完成,但經決議可以展延10日,若協議草案與協議本文之審查逾期未完成,則
將視為同意」。後經黨團會議正式決議,明訂條文為「若協議草案與協議本文的審查在期
限內未完成,則交由立法院議決」,讓立院擁有完全主導審議的決定權。
民進黨也明確承諾,未來審查《監督條例》草案,一定會召開公聽會,與社會進行對話。
我們也再次強調,本草案並沒有審查時程表,沒有設下務必在520新政府上任前完成立法
的前提。我們要的,是最好的、最符合社會需要的監督條例。
二、國會全面主導
民進黨團版的《監督條例》的立法重點,是把「監督」兩岸協商與談判的「主導權」,回
歸到國會。國會在《監督條例》中,將會握有主導權和否決權。針對協議要怎麼審、政院
該如何修改、乃至於民間參與的強度和深度,都交由國會決定。至於「備查」部份,本為
技術性補充條文,若有任何疑慮,國會亦有權「審查」任何條文。
《監督條例》制定後,兩岸協議的談判和簽署的過程,將會在公開透明的民主程序裡面,
接受國會實質審查,也會督促行政部門落實衝擊影響評估,亦符合利益迴避與人權優先等
原則。民進黨希望用務實的態度來面對兩岸的經貿談判,讓各種協議可以在全民的監督底
下完成決議。
公開、透明、民主、決議,就是民進黨版《監督條例》的四大精神。這樣的《監督條例》
,既非所謂「不監督條例」,更不是「不談判條例」。
三、保持開放心態,回應社會期待
民進黨從來沒有忘記,是人民期待改變的意志,讓我們擁有國會過半的席次。我們會勇敢
承擔,堅持初衷。
針對經民連六點質疑,本黨謹提出下述回應就教於各界。民主的社會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只要是對台灣整體有利,民進黨都會誠實且務實地面對自己的不足。而在立法的過程中
,我們也會保持開放的心態,回應社會期待,歡迎大家繼續給予民進黨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