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efauth (山丘上的長號手)
2016-07-16 10:49:45※ 引述《iGao (Olala)》之銘言:
: 說在前面
: 理解能力跟解釋能力是兩回事
: 就跟「物理天才」≠「很棒的物理老師」是一樣的
: 比方說讓資工系的畢業生去讀陳壽寫的原版本三國志
: 或是說讓歷史系的畢業生去算矩陣力學
: 結局不是腦袋死當就是綻放光芒
: 如果有哪位鄉民願意試試的話請務必分享心得
呵呵,原文恕刪。
其實跨組閱讀與應用真的沒有很難,不需要講得好像不同世界。
一般口說語言,是用視覺符號+音調符號搭配,人類要經"長時間"訓練學習會的。
而書籍上的知識,用視覺符號印刷出版,任何人要理解這些符號前,
必然需要經過大腦先接收(翻譯)再消化(理解)的過程。
這個兩階段過程是很花功夫的,沒有一蹴可及的事情。
資工系真的會"一開始"讀不懂陳壽寫的原版本三國志,
但是不代表資工系的人"經過學習後卻還是"讀不懂陳壽寫的原版本三國志。
歷史系的例子也是同理的。
再來,任何語言或知識的學習,乃至於任何技能的學習,都必須經過"學徒階段"。
不要告訴我什麼"天生內建XX知識"那種唬爛,生物本能不代表天生知道化學方程式啦!
人類不是學不會,而是學徒階段太辛苦不願意再來一次。
那些嘴巴講跨組閱讀應用難如登天的,其實常常對自己的小孩子說"這個你要會"勒!
說別人學不會某某的,根本顆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