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問一下
有扁平足的人怎麼辦,蹲一下就進入苦痛模式了
(個人機會180度)
有人扁平足還蹲著上的嗎,用什麼姿勢?
每次看到沒有坐式的都寧可回家
馬桶根本是救星好爆=_=/
※ 引述《eddieyu (正妹都愛ばか囧)》之銘言:
: 原來馬桶害人這麼多年 現在才知道
: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76/2235669
: 現代馬桶併發症
: 說到持續進行腸道保健的各種資訊,就不得不提到我們所該斤斤計較的設備──
: 現代馬桶。
: 我個人由衷地覺得,腸道在文明社會中最大的敵人就是這項人體工學的惡夢,我
: 們稱之為馬桶。
: 在「非文明」社會中,人們會蹲著排便,藉此可避免由我們的「現代」管線設備
: 所引起的併發症。在自然的下蹲姿勢中,藉助大腿接觸腹壁,腸道可以獲得支撐
: 並呈現一直線,因而帶來許多重要的健康益處。下蹲姿勢可以使腸道受到支撐。
: 我們發現美洲印第安人從未罹患任何直腸問題或痔瘡,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習慣
: 蹲著排便。假如你來到法國、義大利、南美洲或中國,你會發現馬桶通常是在地
: 上挖出的洞,而你必須蹲著才能上廁所。這一切都顯示,蹲著才是自然的排泄姿
: 勢,藉此使所有內臟維持在適當的位置。當養成蹲著排便的習慣後,就不會有靜
: 脈血管自直腸突出(即痔瘡)。
: 馬桶最初大約是在一八五○年從英國開始流行起來,因而普及到整個文明世界,
: 而且速度相當快,因為配管系統大約也在此時開始普及,讓原本都儲存在夜壺或
: 埋入土中的排泄物有了更乾淨的處理方式。馬桶最初的設計者是鐘錶匠亞歷山大
: ‧卡明(Alexander Cumming),後來再經過家具工約瑟夫‧布拉瑪(Joseph
: Bramah)所改良。這些人原先並非從事醫療,也並非生物力學的從業人員,所以
: 他們並不了解下蹲能帶給人體何種物理優點。
: 同樣地,普羅大眾也並不了解下蹲的優點何在,所以「又新又經改良」的馬桶很
: 快就流行了起來。
: 一直到了一九○○年代初期,醫師們所面對的細菌性疾病案例急遽增加,才開始
: 對於當時的生活習慣有所質疑,其中嫌疑最大的舊式馬桶。在一九二四年的《腹
: 部文化》中,作者引述了當時頂尖醫療權威的說法,這些言論批判馬桶的不良設
: 計,以及因而對健康產生的後果。
: 作者說:「這種新奇玩意兒早該在發明人裝在人類屁股下方以前,就把發明人給
: 害死才對。」
: 有趣的是,透過研究證實了膳食纖維重要性的丹尼斯‧布基特醫師,在研究為何
: 傳統非洲人甚少或幾乎未曾罹患腸癌的同時,對於下蹲姿勢也有了相同的觀察結
: 果。或許也是因為他花了幾十年推廣膳食纖維的重要性,所以他對於排泄姿勢的
: 研究從未正式公開過。
: 便祕、疝氣、靜脈曲張、痔瘡以及闌尾炎都與馬桶的使用脫不了關係。這種問題
: 的解決方法在數年前問世,那就是當你坐在馬桶上時,利用腳凳將腳部提高,藉
: 此模仿出下蹲的姿勢。
: 利用馬桶所造成的各種有害結果,來自單純地坐著同時,身體往前壓的姿勢,使
: 我們的腹壁與結腸失去了蹲姿時的支撐。
: 主要的腸道問題都是發生在腸子的兩個部位──位於右下方的盲腸,以及位於左
: 下方的乙狀結腸。結腸的這兩個部分正是平常蹲姿時與大腿接觸的部位,當我們
: 使用馬桶時,我們並不會對這些部位施加物理壓力,因而使排泄物積存在這些地
: 方。
: 正如我們所見,腸道淤積問題導致排泄不良,進而對血液造成額外的毒素負擔,
: 也對解剖學上的相對應部位帶來負面的反射作用。
: 關於《救命大清腸》
: 洛克菲勒醫學研究院的一項實驗,指出有「良好」的生存環境,細胞就可以活得
: 非常久,甚至可能是無限久。實驗的細胞在乾淨的營養液中活了29年,直到一天
: 助手忘了換新的營養液,才造成這組織的死亡。詹森醫師依此理論,提出腸道組
: 織淨化對人體健康的積極重要性及施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