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Eriri (英梨梨)》之銘言:
: 英文WIKI上有他的詳細故事
: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Song_Yoo-geun
: 抄襲方面的爭議有兩個
: 第一個是在仁荷大學時攜帶空氣淨化機上學
: 宣稱是自己製造的 結果被發現是一間小公司生產的
: 他的父親跟小公司說 讓他的孩子宣稱是自己製造的 對這台機器的銷售會更好
: 第二個就是跟他博士期間有關 也就是讓他沒法拿到博士的這件事
: 這件事有點匪夷所思...
: 他的文章登上了天文物理的期刊ApJS後被指控抄襲 最後被撤搞
: 匪夷所思的地方是 抄襲的對象並不是抄襲其他人
: 而是抄襲他指導教授以前單一作者的文章 等於算是自己抄自己
: 那篇原始文章是發在一個會議的整理論文集上
: http://bit.ly/2MHsHiv
: 我印象中 像是工程界發在conferece文集常被認為等價(甚至可能高過)一般期刊論文的
: 但一般而言 物理界的人通常只看重發在期刊上的paper
: conference的文集比較沒那麼有意義 甚至有時候可能不需要peer review
: 宋幽根的指導教授也是這麼宣稱 認為本來發在研討會的文章根本就稱不上是正式文章
: 所以宋幽根並不算抄襲
: 但考慮到內容實在太過接近幾乎沒有新東西 ApJS最後還是決定撤搞
: 我感覺這有幾種可能 一種是指導教授自己貪圖發表 就便宜行事
: 但話說回來 兩篇文章差了十年以上 想要發表的話應該早就可以發表了
: 或者 就是教授的確想搞他
: 但教授甚至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替宋幽根和自己合作的那篇文章做擔保
: 說如果文章並不足夠原創 他就請辭負責(最後也離開了)
: 也可能是為了讓他畢業 指導教授給他方便 把以前半發表的工作給他正式發表
: 當然他的確是個世俗意義的早慧天才 從小在家家庭教育或自學
: 也很快地通過許多同等學力考試
: 但如果看他一路上的成績 也不是真的就是完美無瑕
: 例如他六歲時在考小六同等學力時 數學不知道幹嘛考不好
: 他的父母宣稱題目對他沒意義才考不好 跟學校打官司
: 後來搞到沒辦法進中學註冊 最後乾脆直接考國高中的同等學力
: 於是才成就了七歲進大學的紀錄
: 或者 大學一開始成績只有大約B+(GPA 3.8/4.5)
: 後來讀到一半就宣稱大學那種被教授決定好的制式教育 對他沒意義
: 他想要搞弦論 但在大學沒法做弦論
: 於是就從從大學退學 在網路上修完線上大學後 就跑去讀研究所
: 一路上 不管是到了大學還是研究所 其實給他的方便還不少
: 給他金錢補助 又給他單獨授課 甚至都因為他而成立單獨的委員會
: 也不是真的完全沒有可能上面的人為了各種理由
: 可能考慮他年紀還小 或者甚至是為了讓成就"天才"的名聲替機構打廣告
: 就想讓他順利畢業 於是就給了他一點方便
: 當然 這也只是我對於各種可能性的猜測 不代表真相就是如此
: 只是有點可惜一個有雄心的年輕人的學術前程就這樣蒙上陰影
: 不管到底算是他自己或者是別人的錯
: 身為第一作者對論文的內容原創性一開始就注定負有責任
: 他如果一開始的時候就承認錯誤 或許還有一點點重新來過的機會
新聞講的這篇文章:
"後來他和日本、台灣的學者一起發表論文收錄在SCI,但還是過不了畢業審查",
和你講的那篇ApJS的文章不是同一篇.
這篇文章他是在中研院天文所和所上的日本以及台灣學者做的,
主要是BH的gap emission,
宋之所以不過是因為博班口試時無法回答口試委員關於這篇論文的問題,
而被認為他到底是否在文章裡實質扮演第一作者的貢獻.
他會被比較嚴格審視也是因為之前就有論文抄襲的事件,
所以口試委員的審核會比較嚴格.
但要老實講, 像台灣這樣教授同意讓你口試就等同於口試過關在很多國家都是不適用的
(除非他想搞你, 不然是丟教授自己的面子),
有些國家, 連你碩士畢業前的論文都要先送外審,
審查委員收了審查費當然還要填表格回答細項的意見,
可不像台灣大多口試委員都不見得有認真看過學生的論文,
所以在國外通不過論文口試, 並不是那樣稀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