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自由時報
2.完整新聞標題:
從IS性奴到和平獎得主 25歲穆拉德勇敢為族人發聲
3.完整新聞內文: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今日稍早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了新科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其中1
位就是年僅25歲的納迪亞.穆拉德(Nadia Murad),她在21歲時曾經被「伊斯蘭國(IS
)」俘虜,成為性奴隸,成功脫逃之後,她勇於為雅茲迪族人發聲,竭力促進世界的和平
,與剛果的婦科醫師德尼.慕克維格(Denis Mukwege)共同獲獎。
綜合外電報導,納迪亞.穆拉德是庫德族的其中一支─雅茲迪族人,原本居住在鄰近敘利
亞邊界的北伊拉克,但2014年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卻攻入穆拉德自小居住的村落,殺害
村落中的所有男性、俘虜孩童並訓練成戰士,並且綁走女性,強迫女性擔任IS的工人或是
性奴隸,穆拉德的母親與6個兄弟,全都命喪於IS的殘暴之下。
當時21歲的穆拉德被IS抓去之後,被強迫與IS的士兵結婚、放棄原本的宗教信仰、打扮得
像是穆斯林女性一樣,在穆拉德成功逃脫之前,她曾經被虐打、被以性奴隸反覆出售,還
曾受到多名IS士兵輪姦。3個月,後穆拉德終於成功利用假證件,逃難數十公里,回到伊
拉克找到其他同為雅茲迪族的同胞,後來在援助組織的幫忙下,去德國依親。
成功脫逃的穆拉德成為了雅茲迪族的人權活動者,她希望世界上不再有人口販運、強暴、
戰爭,穆拉德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奔走、為雅茲迪族人發聲,儘管每到1個新的場合演講、
作證,穆拉德就得揭起1次瘡疤,重新述說過去痛苦的故事,但穆拉德仍不畏懼,更書寫
了自傳「最後的女孩」(The Last Girl),希望自己能成為最後1位受到如此殘暴對待的
女孩。
2016年9月,穆拉德被任命為聯合國人口販賣倖存者尊嚴親善大使,同年10月,她又獲得
了由歐洲議會頒授的「沙卡洛夫獎」(Sakharov Prize)與「瓦茨拉夫·哈維爾人權獎」
(Václav Havel Human Rights Prize)。
☆民眾如遇同居關係暴力情形,可撥打113保護專線,或向各地方政府家庭暴力防治中心
求助。☆
https://i.imgur.com/PaHtfZE.jpg
穆拉德(見圖)在21歲時曾經被「伊斯蘭國」俘虜,成為性奴隸,成功脫逃之後,她勇於
為雅茲迪族人發聲,竭力促進世界的和平。(法新社)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572159
5.備註
最近和平獎好像都選擇女權鬥士居多 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