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爆卦、新聞請用政治當標題。
※ 嚴禁以問卦、轉錄方式偷渡政治
※ 政治文一天限制兩篇。
※非新聞類以下可自行刪除
1.媒體來源:
The Glocal全球政經評論
2.記者署名
湯鈞佑
3.完整新聞標題:
永續普京:蘇爆後的“改革開放“如何造就威權?
4.完整新聞內文:
俄羅斯憲法法院近日裁定,允許若公投後獲得過半數支持的俄國總統普丁,於2024年任期
屆滿後得以連選連任2次,繼續擔任總統至2036年。
然而,儘管政治地位穩固,經濟議題始終是俄羅斯的燙手山芋。據官方統計,俄羅斯能源
和原物料部門,佔了全國出口過半份額。此外,俄羅斯近9成的財富,更掌握在3%的富豪
手中,資產分配極度不均。何以俄羅斯從蘇聯時期共產式的平均主義,演變為現今產業與
收入結構扭曲的情勢,一切都得從90年代經濟轉型開始談起。
經濟轉型背景
史達林過世後,蘇聯的經濟表現遂漸衰退。在共產計劃經濟制度下,雖然人民充份就業,
但卻出現了中央管理權限過於集中、官僚主義與人民搭便車心態嚴重等情況,導致供結與
需求嚴重脫鉤。
赫魯雪夫上任後,嘗試將中央生產管控權下放地方單位,卻造成地方主義興起。布里茲涅
夫(Leonid Brezhnev)則企圖透過擴大企業自主管理權與加強職工物資刺激,以提高生
產效率,卻不斷遭受保守派的挑戰。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的改革與開放新思
維政策更造成蘇聯政治與經濟的全面惡化,最終在動盪中宣告瓦解。
如果我們從經濟的角度分析蘇聯瓦解的因素,可以歸納到下列幾個原因:
首先就是生產缺乏效率,在蘇聯時期共產計劃經濟制度指導之下,原本希望能夠透過公有
道德心達到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偉大宏願,但因為搭便車心態嚴重,而變成了各不盡所
能,各取所需的悲劇。
再者,蘇聯時期企業幹部的任用往往是政治因素大過於技術因素,也使的得企業的管理體
制權力過於集中,企業完全沒有自主性。
第三,蘇聯時期的計劃經濟,由中央統一下達指令,原本應該由生產者配合消費者的社會
變成了由消費者需要配合生產者,完全沒有市場經濟可言。總之,蘇聯時期的經濟背景可
以說,蘇聯時期的改革往往集中在結合市場和計劃,強市場弱計劃。一方面原不放棄政府
對經濟的直接控制,另一方面又強調發長展商品經濟,造成了殘缺不全的計劃與發育不良
的市場。
經濟轉型方法
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為了解決沉重的經濟壓力,俄羅斯採用了哈佛大學學者Jeffery Sa
chs所提出的震盪療法(Shock Therapy) 作為解決方法。震盪療法緣源自於華盛頓共識,
也就是IMF和World Bank 針對由中央過度到市場經濟與資本存量過時的國家給予的轉型建
議。華盛頓共識中指出,後社會主義的國家應最大程度的自由化,並且最快地私有化。並
在財政與金融方面採取緊縮政策。換句話說,後社會主義國家應該最大、最快的將財產配
置權由計劃轉為市場,財產權由公有變為私有。而師承華盛頓共識的震盪療法主要包含三
大類內容。
第一是自由化,實行價格與貿易自由化,以建立自由市場,配以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其次
是私有化,將國營企業透過私有化憑證,不可轉移的私有化憑證,無償公平地分給每位公
民,以迅速地將國營企業轉變為股份有限公司,重建國家經濟結構,並且引進戰略性的投
資人以解決國營企業的獨佔問題。最後是穩定化政策,透過緊縮貨幣與財政政策,以期解
決自由化和私有化所帶來的通貨膨脹問題以及防止資金過度流動與短缺的宭境。
自由化與穩定化
在90年代經濟轉形的推廣過程中,以自由化政策的推廣最為順利。俄羅斯政府於1992年1
月1號開放的90%的零售價格與80%的批發價格。相對於此,穩定化政策的執行卻顯得窒礙
難行。
1999年上半年,在緊縮財政政策背景下,俄羅斯的商品服務價格卻仍然上漲了1020%,工
業生產下降了13%。嚴重的府會衝突,使得葉利欽不得不撤換當時的央行行長,由鷹派的
馬秋行Georgy Matyukhin切換為鴿派的葛拉申科Viktor Gerashchenko。
1992年下半年,Gerashchenko上任後,將財政政策改為寬鬆,大幅增加的對企業的貸款,
取消企業的債務。
1993年,葉利欽發布了行政命令,將央行的獨立地位改為直隸於總統府。同時,IMF發表
聲明責成俄羅斯必須不顧一切壓制惡性通膨,G7更在香港峰會中宣布對俄羅斯給予284億
美金的援助,在國際社會的支持下,葉利欽於1993年將財政政策又改回緊縮。
1994年,由於反對激進轉型的陣營獲得國會大多數的席次,並且在新憲法的規定中,明確
記載了央行的獨立性不受國家權力機關影響,使得此時的央行又將俄羅斯財政政策改為寬
鬆。
1995年因為適逢車臣戰爭,國際上要求俄羅斯穩定總體經濟的壓力又不斷地一波一波響起
,使得此時的俄羅斯政府又將財政政策改為了緊縮。
1996年由於總統大選葉利欽大派補助,此時俄國的財政政策又改為寬鬆。
1997年由於葉利欽的勝選,沒有任何重大的選舉考量,使得此時的俄羅斯財政政策又轉回
緊縮為主,而1997年也是俄羅斯經濟表現最佳的一年。
私有化
而俄羅斯政府的私有化政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概述。第一階段是1992年到1994年6月,
俄羅斯政府透過職工私有化,員工可以無償及優惠取得企業股份,以及全民憑證私有化,
國民可以免費獲得面值10000盧布的私有化憑證,完成對於當時的商業、服務業還有小型
工業,還歸於民的私有化進程。
在1994年7月到1995年,由於適逢車臣戰爭、國會選舉,還有當時的國際能源價格高漲,
俄羅斯政府用能源國有企業的股權對銀行貸款,並且約定如果1年後政府無法還款,銀行
可以獲得能源國有企業股份的處分權,分析當時掌有俄羅斯金融體系的高層可以得知:
這一群金融體系的高層,大多是在1991年自由化開放國際貿易後,透過貿易起家,繼而掌
握金融公司,最後再透過第二階段私有化取得能源企業所有權的人,而這一批人在後來就
被稱為新俄羅斯人。
經濟轉型成效與原因
以總體經濟成長率來看,在俄羅斯執行震盪療法的過程當中,1992年到1996年俄羅斯的GD
P數字,數年的呈現負數成長,直到了1997年才回升。如果分析為什麼震盪療法執行成效
不彰,會得到以下幾點因素。
第一:職工私有化無法提升效率。在第一階段俄羅斯私有化過程當中,職工花費了很少的
代價就成為企業的擁有者,職工只想繼續就業不願增加工作量,使得俄羅斯的生產效率仍
舊低落。而此時的俄羅斯政府因為不願意讓廠商大規模的破產,只能夠不斷的金援,造成
的軟預算的預計。
第二,全民憑證造成通貨膨脹。在第一階段的全民憑證發放過程當中,由於憑證可以直接
兌換為現金,使得市面上突如其來增加了1.5兆的盧布,造成通貨膨脹的惡化。
第三,抵押拍賣形成了寡頭。由於第二階段是私有化過程當中,俄羅斯政府過度高估自己
的還款能力,造成了能源國有企業賤價拍賣,而這些貸款給俄羅斯政府的財團也透過了這
些金錢的捐輸,拉緊了與政府關係的緊密程度,形成了新一批的特權階級,也就是新俄羅
斯人。
經濟轉型中的美麗與悲愁
比較俄羅斯90年代經濟轉型的歷程與震盪療法理論可以得知,俄羅斯在自由化的歷程當中
十分的順遂,而在穩定化政府策上,俄羅斯政府始於沒有辦法貫徹緊縮政策的初衷。
在國際社會與西方強權強烈要求震盪療法下,俄羅斯國內的反對派不斷地希望能夠暫緩震
盪療化的步伐與幅度,使得葉爾欽政權在經濟還有政治雙頭馬車之間徘徊。造就了93與96
年,由於選舉政治考量的因素,使得經濟改革停滯,政府的支出增加,財政政策以寛鬆為
主,由於沒有選舉考量,經濟改革又重新的啟動。財政政策又改為緊縮,在私有化上,俄
羅斯政府私有化的推廣也違背了震盪療法的理論,只供私有化並沒有帶來戰略性的投資人
。而股權憑證由於可兌換現金造成了通貨膨脹,抵押拍賣更可以說是政府為了抵抗國會和
民意而獨創。
最後,回顧俄羅斯轉態經濟轉型,雖然透過自由化順利建造了市場,但是卻沒有辦法真正
的提升生產效率,而私有化雖然消除了過去的官療,但卻創造新一批俄羅斯人。也變成了
俄羅斯90年代經濟轉型中獨特的美麗與哀愁。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youtu.be/r7sBs1qZcv8
https://i.imgur.com/A6tzWq9.jpg
6.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