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報導者
2.記者署名:
文字 柯皓翔 洪琴宣
設計 江世民
共同採訪/劉致昕
3.完整新聞標題:
交友×PUA×假投資:分解「沉浸式詐騙」手法,你需要的4個反制手段
4.完整新聞內文:
原本依靠電話、ATM的詐騙,在社群年代有了3個「前所未有」:騙子能以低成本接觸到
受害者;各階級、年齡層的受害者被大量觸及;分辨假投資平台愈趨困難。結合新科技
,交友網站、PUA話術、假投資如何變成新時代詐騙的黃金方程式?我們如何識破詐術?
《報導者》根據6位受害者親身經歷,還原人們何以深陷真假難辨的虛擬世界,我們也採
訪專家建議,帶你破解詐騙集團的沉浸式陷阱。
如何破解詐騙集團的假身分?
檢查可疑網站、LINE ID是否已有民眾回報
如同上述Eve的遭遇,許多被害人先在交友軟體認識人、私加LINE、由騙子充當暗樁引導
投資,進而被洗腦。民眾容易依照詐騙網頁指引,步步掉入投資詐騙陷阱。
此類騙局中,可疑網址、LINE帳號是可著力的防詐節點。
資安業者趨勢科技與刑事局合作,民眾可加入「趨勢科技防詐達人」LINE帳號,直接由
單一介面來進行檢索,確認網址、LINE ID是否已被檢舉。
如何破解假投資網站、釣魚連結?
檢查網址、網頁是否以假亂真
前白帽駭客、現任趨勢科技威脅架構師費爾德(Fyodor Yarochkin)表示,觀察詐騙
網站可先看網域名稱是否玩文字遊戲,例如混淆英文字母i、l等。
許多歹徒會註冊與真實公司相似的網域名稱(如蝦皮為shopee,假的為shopaee)、仿造
介面,引誘使用者登入,騙取個人或帳戶資料,電商平台、銀行皆有類似案件發生。
銀行雖設有簡訊OTP把關,不過當今假頁面已可做到同步發送,使民眾帳號、密碼、驗證
碼三者全失,仍應多加留意網域名稱。
費爾德補充,Google搜尋引擎第一個出現的網站未必是真的,歹徒可下廣告或操弄SEO
演算法,讓假網站觸及更多使用者。今年已出現假的LINE官網、好市多。
不過若肉眼無法辨別網站真假時,我們還可以怎麼做?
透過WHOIS查看網站是否近期才成立
成立網站時,其中一項要件是申請網域名稱(如:google.com)、建立獨一無二的網路
世界地址(如:https://www.google.com)。
當網域被創建後,就會產生WHOIS資料,記載其註冊日期、註冊單位、註冊人Email等資
訊。
詐騙集團做假網站多半求快,因此民眾可參考WHOIS資料,觀察網域是否為近期創建;若
為國內大型公司,多半可查到網域註冊人、地址、公司名稱等資訊。
網域可向電信業者申請,不過當今更簡便方式是向GoDaddy、NameSilo、webnic等平台商
購買。使用這類服務,申請人資訊可能被隱藏、或只顯示為平台業者。
如何破解假App?
一律從認證平台安裝App
現代生活已離不開智慧型手機,方便的背後卻也隱含個資洩漏風險,許多來路不明的App
正是資安破口。
惡意App可能藉由釣魚簡訊層層包裝,引導使用者點選連結、下載應用程式。
網站可能以「更好體驗瀏覽效果」等名目,誘使使用者點擊。
接著,網站會詢問是否安裝apk檔(安卓作業系統),檔名可能冒充瀏覽器程式,
但實際上卻是惡意軟體。
Gogolook軟體與AI數據技術研發總監李彥儒解釋,apk檔安裝方式會開啟手機最大權限,
若為惡意軟體,可能發送病毒、釣魚簡訊給他人。
許多假投資App也透過這類非正規方式安裝。民眾下載任何App,仍應透過Google Play、
App Store等權威平台。
如何保護隱私、強化資安?
檢查個資是否已外洩
除了末端的詐騙行為外,前端可能涉及個人資料外洩問題。流出去的手機號碼、購物平
台資料,成為歹徒施展詐術的著力點。長遠來看,做好個人資安管理、維護個人隱私也
是關鍵防詐預防針。
民眾若想確認自己個資是否外洩,可透過HaveIBeenPwned.com、 Firefox Monitor等平
台,輸入個人Email做檢查;若不幸捲入外洩事件,應更改相關帳戶的帳號密碼、或開
啟多重認證服務。
留意任何收到的連結,避免個資被騙
透過社群平台,釣魚連結、惡意程式可以藉由既有人際網絡快速傳播。2020年曾出現以
Facebook好友訊息方式傳送「是你?」釣魚連結,誘使民眾點擊、輸入個資。
刑事局預防科偵查員廖伊俐補充,在LINE上,很多民眾不知情狀況下轉傳好康資訊、貼圖
,然而不明連結點入後,可能騙取民眾個資或信用卡號。有的則會誘使民眾廣傳資訊到多
人群組,最後把收集到的個資轉賣給詐騙集團。
就算是親友傳的連結、短連結,都須再三留意,不宜逕自打開或輸入個資。然而若不慎點
選,是否有多一層防護機制?
以Facebook為例,民眾可開啟「雙重驗證」功能,若系統偵測用戶從陌生裝置登入,即會
收到通知、防止帳號被盜。
調整隱私設定,防止身分被偽冒、避免受陌生訊息騷擾
今年4月,一名陳姓獸醫師發文指其Facebook照片遭詐騙集團盜用、被創建超過200個假帳
號騙取感情及錢財,造成當事人極大困擾。
民眾使用社交平台,可限制個人檔案為「私人」,或把瀏覽權限限縮在「朋友」、把關自
身分享的個人資訊,免被不肖人士盯上、利用、甚至販賣;接受交友邀請前亦宜三思、確
認對方身分。
不少人使用LINE時,常收到陌生人訊息、或被拉入大型群組。衡量自身需求下,民眾可關
閉「自動加入好友」功能,即可避免陌生人單方面透過電話號碼加為好友、擅自拉人入群
。
如開啟「阻擋訊息」,則可攔截來自非好友的訊息。
檢視應用程式授權、刪掉不用的社群平台
趨勢科技全球消費市場開發暨行銷協理劉彥伯說,不少民眾喜歡透過Facebook應用程式玩
星座、心理測驗,也會推薦朋友加入,不過這些應用程式可持續收集用戶資料,最後可能
被拿來做運用。民眾可重新檢視自己帳號提供哪些授權,未來提供新授權時,更要仔細確
認。
2019年一項資安研究估計,過去5年有13億名社群媒體使用者資料外洩。劉彥伯建議,不
常用的社群媒體帳號,民眾可考慮刪掉,「你放在那裡,你以為你都不用它了,但過一
陣子有人就幫你拿走了。」
瞭解最新詐騙手法、關心周遭的人,建立防詐安全網
愈來愈多詐騙手法緊扣時事行詐,例如近期就有歹徒誆稱「五倍券」綁定出錯,要求民眾
操作ATM設定;或是奧運期間,假借LINE貼圖名義騙加好友。
民眾可以加入165官方LINE帳號(@tw165)或165全民防騙、趨勢科技防詐達人Facebook粉
絲專頁,掌握最新詐騙手法,或高頻率出現的釣魚訊息。
未來,隨著人工智慧、自動化工具盛行,詐騙招數可能將持續「變種」,人人都可能成為
被詐騙的受害者:獨居老人可能被靈骨塔詐騙、青少年可能被交友詐騙、遊戲點數詐騙、
經濟弱勢者可能受投資詐騙胬。
開發電話辨識軟體Whoscall的Gogolook行動科技共同創辦人鄭勝丰分享他的觀察,在詐騙
走向「沉浸式」、歹徒願意放長線釣大魚的時代,多關心身邊的人,或許才是防詐不二法
門;只要願意提點一下對方、聊上幾句,就有機會帶著當事人及時跳出詐騙情境。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tinyurl.com/yh267tvu
6.備註:
因為這則報導 網站設計的非常特別 我有點不知道怎麼定義以及張貼全文
不過因為內容非常有意義 設計也值得一看 所以各位還是自己點進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