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新唐人
2.記者署名:蕭靜
3.完整新聞標題:
川普:實際通脹率或遠高於9.1% 美國將面臨大蕭條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s://i.ntdtv.com/assets/uploads/2022/07/GettyImages-1410541265-800x450.jpg
2022年7月23日,美國前總統川普(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坦帕會議中心舉行的美國轉折
點學生行動峰會(Turning Point USA Student Action Summit)上發言。(Joe
Raedle/Getty Images)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7月26日訊】前總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就拜登對衝擊美國
家庭的通貨膨脹的處理方式進行了抨擊。他告訴亞利桑那州的集會者,真正的通脹率遠遠
高於9.1%的官方比率。
週五(7月22日),川普在普雷斯科特谷(Prescott Valley)舉行的集會上發表了上述言
論。當時他正在參加前電視主播卡里‧雷克(Kari Lake)競選亞利桑那州下一屆州長的
助選活動。
在演講中,川普重申了自己的經濟記錄,包括高就業率和低通脹率。
川普告訴集會者,在他的任期內,「我們擁有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沒有通貨膨脹」
,同時補充說,「拜登創造了47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
2017年2月,也就是川普上任整一個月時,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總通脹率按年計算為
2.8%。雖然CPI指標在他的任期內有所波動,但其最高值是2018年7月的2.9%,而在他任職
的最後一個月,即2021年1月,通脹率為1.4%。
在拜登的領導下,通貨膨脹率穩步攀升,2022年6月同比飆升9.1%,達到40多年來的最高
水平。
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7月24日對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面對
國家」(Face the Nation)節目說,美國的通貨膨脹「可能」已經達到頂峰,同時承認
像另一場戰爭或大流行病一樣「不受我們控制」的因素,可能再次導致物價加速增長。
對美國能源的戰爭
演講中,川普雖然沒有明確指出導致通脹飆升的拜登政策,但確實單獨指出了「拜登對美
國能源的戰爭」。
根據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數據,能源價格飆升是導致通貨膨脹
的關鍵因素之一,占總通脹數字的一半左右。
拜登自上任以來,簽署了一系列針對石油行業的行政命令,如撤銷Keystone XL管道許可
,凍結聯邦土地及水域的新石油和天然氣開採,以及終止某些機構的化石燃料補貼。
當前美國的汽油價格,約為拜登上任時的兩倍,總統將此歸咎於煉油能力不足、全球供應
短缺、疫情後需求的急劇反彈、俄烏戰爭和企業的貪婪。
為了降低汽油價格,拜登已下令從國家戰略儲備中釋放原油,呼籲美國煉油廠提高產量,
並推動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歐佩克)提取更多石油。
在亞利桑那州的演講中,川普批評拜登「乞求」其它國家抽出更多原油,而不是試圖提高
國內石油產量。
「我們變成了一個正在向委內瑞拉、沙特阿拉伯以及其它國乞求石油的國家」,川普說,
「然而,我們腳下的液體黃金,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多。我們是一個被激進左派的綠色新
政所吞噬的國家,然而所有人都知道,綠色新政將導致我們的毀滅。」
「就在兩年前,我們是能源獨立的。我們甚至是能源主導型的(國家)。而今,美國是一
個能源的乞丐。」川普說。
實際通脹率「遠遠更高」
川普還說,真正的通貨膨脹數字遠遠高於官方報告的數字。
「我們的通貨膨脹率是9.1%,但實際數字比這高得多」,川普稱,但沒有說明他從哪里得
到的數據,「而且它一直在升高,越來越高。它使家庭每年損失近6,000美元,比以往提
出的任何增稅都要大。」
雖然川普沒有提供自己對真實通脹率的估計,但根據經濟學家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開發的另一種CPI通貨膨脹指標,按照美國政府在20世紀80年代使用的相同方
法計算,目前的通脹數字為17.3%,創下75年來新高。
川普還表示,他認為美國正面臨著一個「比經濟衰退更嚴重的問題」。他告訴集會者,美
國人現在面臨著高通貨膨脹和緩慢增長的組合,即所謂的「滯脹」,人們應該為全面的蕭
條做好準備。
「我們現在正陷入一個非常糟糕的處境」,他說,「不是衰退,我們將面臨比衰退更嚴重
的問題」,「我們會有一場大蕭條。」
原文:Trump Blasts Biden Over Soaring Prices, Says True Inflation Rate Is ‘
Much, Much Higher’ Than 9.1 Percent 刊於《英文大紀元》網站。
(記者蕭靜編譯報導/責任編輯:徐耕文)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https://www.ntdtv.com/b5/2022/07/25/a103487203.html
6.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