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獨家】極危植物「海米」拉警報!貢寮龍

作者: NEDYA ( )   2022-11-16 09:34:14
【獨家】極危植物「海米」拉警報!貢寮龍門沙灘清理工程恐重啟,居民憂保育成效歸零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77662/
上下游
記者 孫維揚
2022 年 11 月 14 日
新北貢寮的龍門沙灘上,生長著一種台灣極度瀕危植物——海米,但沙灘卻因被傾倒建築
廢棄物,而陷入清理與植物保育的兩難。為了避免機具清理沙灘傷害到海米,龍門里居民
從2020年開始以人工撿拾廢棄物,因此對海米保育產生深刻認同感,而植被保育也降低了
社區的揚塵困擾。
但最近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以下簡稱「工程委員會」)將再度討論重啟清理工程,居
民與保育專家都擔憂,若是容許機具進場清理,不但會干擾海米生長,還可能影響沙灘上
其它珍稀植物,更破壞社區好不容易建立的保育共識。
居民與專家建議,應維持人工清理方式優先,若有工程也需要居民參與保育規劃。工程委
員會則強調,會顧及海米的生存,避免使用大型機具清理沙灘。監察委員則回應會密切監
督工程執行單位,減少對環境與居民衝擊。
https://reurl.cc/bGGzQy
生長在貢寮龍門沙灘的海米,在《紅皮書》被列為「國家極危」植物。(照片提供/鍾國
芳)
全球最南界的海米原生地,卻堆置營建廢棄物
海米(Carex kobomugi Ohwi)屬於溫帶莎草科植物,以全球尺度來說並不稀有,台灣卻
僅剩馬祖與貢寮龍門沙灘上存有野外族群。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鍾國
芳解釋,海米在《2017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以下簡稱《紅皮書》)列為「國家
極危」,屬於最高保育等級,龍門沙灘的野外族群更是2015年才重新發現。
林業試驗所(以下簡稱「林試所」)植物園組組長董景生表示,貢寮龍門沙灘為全球海米
最南界原生地,「它們可能具有耐熱基因,在氣候逐漸暖化的情形下相當重要,因此需要
好好保育」。
然而過去因填土工程管理疏失,2011年福隆貝悅飯店與台 2 線興建工程把夾帶磚頭等建
築廢棄物的石英沙堆置於龍門沙灘。原本監察院於2020年請工程委員會主責,預計用大型
機具清除龍門沙灘的建築廢棄物,但卻引發傷害海米的疑慮。因此觀光局東北角國家風景
區管理處(以下簡稱「東管處」)在同年6月召開會議,改請龍門里居民人工撿拾建築廢棄
物,並由林試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下簡稱「特生中心」)等單位協助保育海米

https://reurl.cc/911Z2O
當年工程堆置於沙灘的土方,仍可見到建築廢棄物(攝影/孫維揚)
居民燃起保育熱忱,海米成為社區榮耀
龍門里居民則是開始人工清理龍門沙灘後,才認識原本視同「雜草」的海米。里長吳世揚
笑說,居民只會辨認如濱防風等較有經濟價值的植物,「海米可能看過,但都不知道需要
保護」。經由專家和保育人士介紹,居民才瞭解龍門沙灘海米的獨特之處。
「想著家門前的植物那麼珍貴,就會有點榮耀」。吳世揚說明,居民認識海米後,都出現
積極保護海米的使命感。不僅例行性前往沙灘撿拾建築廢棄物,也會主動驅趕或通報任意
採摘植物與在沙灘開越野車的外來遊客,讓沙灘上的海米安穩生長。
長期投入貢寮生態保育的講師林紋翠協助龍門里居民認識海米,也幫忙申請林務局的社區
林業計畫,讓居民藉由上課瞭解、保護海米與列當、濱旋花等其他列於《紅皮書》的濱海
植物。她認為,居民已經將海米保育深化到社區意識裡,「他們還學習辨認外來種植物並
定期清除,以利維持海米生長空間」。
海米也對龍門里居民有所回饋。林紋翠說明,東北角沙灘容易因海風而揚塵,嚴重影響鄰
近社區空氣品質,但因居民保育海米而妥善維持沙灘植被,讓揚塵侵害明顯降低。另外,
居民也發展社區小旅遊,帶領遊客認識與觀察濱海植物,促進社區經濟發展,「感覺現在
是居民與海米共同維繫龍門沙灘的生態與生活」。
https://reurl.cc/bGGz0v
龍門里居民除了巡邏,也會定期移除沙灘上外來種植物,維護海米等珍稀植物的生存空間
。(照片提供/林紋翠)
清理工程會議再起,居民與專家擔憂海米再受威脅
生長趨向穩定的海米,生存卻可能再受威脅。由於廢棄物清理進度緩慢,工程委員會技術
術處長曾鈞敏表示,工程委員會將於11月15日召集東管處、新北市政府、林試所、特生中
心等單位,前往龍門沙灘現地勘查,討論建築廢棄物接續清理方式。她強調,工程前會劃
設海米生長區,在區域內維持人工撿拾廢棄物,其他區域則可能以機具過篩等方式進行。
然而龍門里居民得知消息,因清理方式可能為「重啟機具清理」而膽戰心驚。吳世揚擔心
地表示,目前海米自然復育速度緩慢,現地沙灘上的數量僅約數十株,「如果受工程重新
開挖影響,再度消失了怎麼辦?」
林紋翠也認為,雖然龍門沙灘的海米族群有逐漸外擴跡象,但繁殖狀況仍不佳,「濱海氣
候變化大,海米本來就難以每年開花,種子萌芽機率更低」。她認為,若經過清理工程擾
動,可能導致沙灘上海米數量銳減,且無法評估何時族群能再恢復。
雖然工程委員會說會預先圈地,只針對無海米族群分佈區域開挖,但鍾國芳強調,「就地
保育不是只保護部分環境,剩下區域就能擾動,那對保育對象沒有幫助」。他解釋,物種
保育也著重鄰近物種與環境維護,要保育海米,應該維持龍門乃至整個福隆沙灘穩定性,
避免工程影響臨近環境。
林試所與特生中心雖有收取龍門沙灘海米的植株與種子,進行移地保育,不過繁殖速度也
相當緩慢。董景生說明,海米在北部繁殖情形較差,主要是於中部的特生中心保育,目前
無性繁殖狀況穩定,但種子繁殖成功率亦不高,海米種子極少,也因為相關研究較少,短
期較難解決海米種子繁殖遇到的困境。
https://reurl.cc/6LLyWM
在龍門沙灘的海米,可能受到清理沙灘工程干擾再度受到危害。(攝影/孫維揚)
其它瀕危植物不受保障,施工揚塵衝擊生活品質
龍門沙灘若重啟清理工程,不僅是海米,生長於沙灘上的其它珍稀植物生存同樣面臨威脅
。鍾國芳解釋,《紅皮書》中等級為「國家瀕危」的列當,或因人為採集而數量減少的濱
防風等植物,也生長在龍門沙灘上。因為這些植物比海米還不受重視,不會被圈地保護,
若進行清理工程,可能會被機具直接剷除。
「如果開挖沙灘,讓植被消失而出現揚塵,對生態與居民都有衝擊」,林紋翠表示,海米
與保安林的植株可能會被揚塵覆蓋而影響生長,沙塵進入社區也會劣化當地空氣品質,影
響當地居民生活起居。
吳世揚說明,工程機具為了開挖可能頻繁出入,衍生出交通安全跟噪音問題,在老年人居
多的龍門里更需要關注。更重要的是,破壞龍門沙灘的植被,也破壞了這些年來社區發展
跟居民保育動力,「好不容易建立的保育意識,沒了濱海植物可能就是歸零」。不僅從海
米保育衍生的在地旅遊、淨灘會中斷,居民也難以再去沙灘接觸珍貴植物,將使得保育共
識無以為繼。
https://reurl.cc/EXX2OR
於龍門沙灘生長的濱防風族群,可能也會因清理工程而受到嚴重影響。(照片提供/林紋
翠)
https://reurl.cc/pZZmQb
於龍門沙灘生長的濱旋花,瀕危等級「接近受脅」。(照片提供/鍾國芳)
維持人工撿拾優先,居民請求積極參與清理監督
眼見龍門里居民的付出,鍾國芳認為,龍門沙灘不適合重啟大規模清理工程,「他們非常
符合社區自發性保育實例,人工撿拾對環境衝擊又小,我認為是目前最好的沙灘清理方式
」。且海米至今仍未從《紅皮書》移除,應該要以保育海米為重,而避免以工程清理沙灘

吳世揚也表示,居民希望維持人工撿拾,才能減小當地環境與生活衝擊,「傾倒廢棄物的
錯誤已經造成,我們怕工程清理會變成另一個破壞沙灘的錯誤」。若是清理工程非要進行
,他也期望居民能被明確列為參與者,在施工過程監督植物保育,隨時可向工程單位表達
意見,維持良好溝通。
為保障當地植物生存,林紋翠建議,若要重起機具清理沙灘,需先妥善規劃生態補償措施
,「不僅是海米,列於《紅皮書》上的植物都應受到保護」。工程單位先盤點沙灘上珍稀
植物,並協助社區另外設置復育地,工程結束後再將植物移回沙灘。另外施工期也應避開
植物結籽季節,才能維持植物採種與繁殖研究。
董景生也說,假設清理工程進行,林試所等保育單位會先協助明確界定敏感區域,會同時
考慮沙土流動等環境變化因子,避免清沙掏空沙灘地形而影響鄰近海米生存。同時保育單
位也會留意其他珍稀植物,確保不會因清理工程而消失。
工程單位允諾僅用小型機具,監委強調需讓民眾參與
曾鈞敏表示,考量工程對沙灘環境與海米的衝擊,規劃工程區域時,會在海米生長區域規
劃緩衝帶,以小型工程機具複合人工方式進行沙灘清理工程為主,同時提醒工程單位密切
留意施工對當地植物的影響。東管處管理課課長曾慶春則說明,之後定奪清理工程實際執
行方式,會與在地居民充分揭露與溝通,盡量減少工程衝擊當地生態與生活。
監察委員趙永清強調,已經指派調查官跟工程委員會與東管處確認清理工程規劃,並收到
兩方承諾,將以維護海米生存、不使用大型機具而產生環境破壞的前提討論清理工程,後
續亦會持續監督執行清理的相關單位。他也強調,這次會議和清理工程需有在地居民參與
,才能確保他們的意見被納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