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歷史與台灣主體性

作者: antiabian (強勢回歸─比企谷八幡)   2014-01-20 00:08:26
身為一個小學就歷經過政黨輪替,接觸過部編版、民間版編輯歷史教材的過來人,
我對歷史雖說不上有多深的認識,但對於衣些簡單的基本概念,我相信還是能說出
幾分道理的。
最近曾在說課綱編輯沒有台灣主體性,或是充滿大中國主義,但是我仔細思考一下
台灣的歷史,要說台灣主體性,我們這些人,或者更精確的來說,是我們這些漢人
(閩南、客家、外省籍)都沒有這資格來談論這個議題,或獨占、先入為主去闡釋,
因為台灣在荷西時期之前,是由原住民,也就是由一群native Taiwanese居住的土
地,但當時是由荷蘭與西班牙建立的殖民統治,漢人移墾是少數,遑論以漢人為主
的信史、史冊。
台灣被納入中國版圖,最早是起源於明鄭時期(澎湖更早,元朝即有設官職),但當
時統治範圍僅限於以台南為中心的部分南部地區,這時才是建立第一個正式的漢人
政權。但明鄭說實在話,就是軍閥扶植朱姓宗室的殘存政權,仍然是奉朱氏為主,
而非如自由之社論說鄭氏所為無法代表已滅亡的明朝統治延續,那難道是他所認為
的是,主張反清復明的政府奉清朝為正朔?
到了施琅攻台,康熙時期才正式將台灣收為中國版圖,開始清朝兩百多年的統治,
(國小康軒課本寫清領時期)這時候是漢人新一波的移民開墾潮,今日大多數台灣民
眾的先人都是這時候過來的,但這時候還是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中國這概念來源已久
,至少在商朝就有了),而且移民社會中,族群間難免會有衝突,這時候也沒有所謂
的台灣人族群意識,或是所謂的台灣主體性。
要說台灣人族群意識,比較有可能是因為日本半世紀統治,加上地緣因素之隔閡,
在十九世紀末逐漸形成的一種地方意識,這應該是台灣意識的雛形。但是台灣人意
識,則是主張台灣人的出生尊嚴,這概念是慢慢形成的,尤其是遭遇到外來的對抗
或壓制時,才會意識到或慢慢出現這種概念。但在日據時期,台灣人還是用中國字
、說中國話(不論是閩客方言或官話)、過中國節日為主,仍然是沒有一種文化或是
族群的共同概念,和中國文化還是不好區分。甚至在政治上有出現過積極要讓中國
統治的台灣民主國運動、同盟會羅福星領導的苗栗事件,這些都說明台灣人對於中
國意識還是有情感存在。
但是在日本戰敗後,卻出現了兩種論調,一種是認為自己打贏了,一種則是自己打輸
了的情感,可見當時對於自己是哪國人,已經有不同觀點。但是大多數的台灣人,還
是抱持著對於重歸祖國懷抱的期待。但光復初期,因為種種因素釀成二二八事件的悲
劇,造成省籍間的衝突,行成了前往大陸回故鄉的「半山」衣錦還鄉,脫胎換骨成為
台灣人的「半敵對」角色。在這種從殖民地轉為母國領地的非殖民化過程的權力移轉
角色,卻是以母家與半山的結合勢力領銜主演,讓台灣人感到相對剝奪感。但不得不
說就算是二二八發生時,當時台灣人對於要獨立的說法並不是主流,主張要獨立、擺
脫國民政府統治的的兩派為台共的謝雪紅、從事台獨的廖文毅。
但後來老台共的謝雪紅與日後從事台獨運動的廖文毅流亡香港,中共建立政權後謝雪紅
回去中共,廖文毅則是到日本發展台獨。這其中還有國際勢力的介入,美國當時確有意
推動台灣托管論,並暗中支持台獨,但後來看了看,就出現師樞安的名言了。而台獨論
者會認為國民黨是將台灣作為反共復興基地而建設,跟日本殖民是一樣的,他們要建立
出台灣主體性而主張台獨,甚至主張台灣人與中國人是不同的民族。
台獨原本是一種政治上的選擇也可以是建立台灣主體性的基礎,但要建立主體性的台灣
意識並不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為此不惜把國民政府統治視為另類殖民統治,甚至美化
日本帝國主義統治台灣的貢獻,這無疑是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地主在遭遇政治經濟上
的挫折後,對體制的不滿。但這種心態是在日本殖民統治下,被日本價值體系盡毀三觀
,失去對自我民族、文化的信心信仰,接受日本的價值文化體系,以「日本觀點」來看
事情。當然我不否認日本人對台灣經濟與現代化有貢獻,但這些貢獻是為了殖民所建立
的偏差式經濟,且在戰後遭到嚴重破壞,若從日本經濟圈中脫離,將會變成失去經濟上
的依存,造成民生上的重大問題。
蔣經國曾和台灣耆老的談話中說,他住在台灣四十餘年,可說老早是台灣人了。這句話
代表外省人和台灣人的感情上有所連結,構成一種新的認同,過去的「我是中國人」之
認同外,又多了一種選項。不失為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建立起一種自主的、主體的「
台灣人意識」的契機。台灣的本土化,應該是要基於普世價值,包含各族群利益,來促
進認同感。並以各族群知各自整體意識所形成,是多元、開闊、健全的共同體,而共同
體並不是說各族群自我主張、互不相讓,隨便湊一起的沙拉拼盤,這樣就算建立成功。
因為這無法凝聚成一種集體意識,要不分族群、彼此疼惜、相互祝福,以開放的胸懷、
穩健的腳步,共同經營台灣。(末句出自李登輝演講稿)
至於「政府遷台後,我國主權範圍仍及於全中國,惟治權不及於大陸地區」這句話,我
們不妨在號稱具有民主正當性,由朝野各黨推舉出的人選所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看到一
點端倪。依憲法增修條文前言所敘述,可知我國目前為分裂國家狀態,分為自由地區與
非自由地區,這是代表民意的各黨代表所制定,但是具體領土就難以界定。要說民國政
府已經滅亡,或是要認為中共是個國家,都可能是違反這規定的。
最後,我僅以一句話做結,代表對歷史的一點感觸。歷史的是非是千秋萬世的公道,並
非用一黨或一個政權就能壟斷其是非,需之「一字之褒榮於華袞,一字之貶嚴如斧鉞」
。否則,歷史就失去其讓人減少武斷與誤斷的教育意義和參考價值。期許大家能超脫這
些框架,共同追求未來的光明,企求超越今天的自我,共同為中華民國、台灣的明天而
努力。
作者: newfolder (囧)   2014-01-20 00:23:00
總覺得我好像在看甚麼聲明稿 XD 不過如果真的台灣能跟文中寫的一樣就好了
作者: antiabian (強勢回歸─比企谷八幡)   2014-01-20 00:24:00
末句出自李登輝演講稿(OAO) 改天我應該看一下阿扁的...
作者: newfolder (囧)   2014-01-20 00:24:00
現在台灣與其說族群隔閡 我覺得貧富差距的影響漸漸更為
作者: newfolder (囧)   2014-01-20 00:25:00
嚴重 以後可能會成為台灣的新問題..
作者: Asasin (Assassin)   2014-01-20 00:51:00
貧富差距是資本主義的濫觴,只是一般人都沒覺悟而以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4-01-20 02:33:00
2000時原po小學啊 真年輕~
作者: game721006 (Simon)   2014-01-20 02:46:00
那群神經病為了反KMT可以當臺灣人中國人日本人美國人,但它們絕對不會承認自己是中華民國國民,可是中華民國國民能享受的福利它們全都要,而且要得比別人還多,至於歷史怎樣…重要嗎?不過就是用來反KMT的工具罷了
作者: bunta (A tunnel of Your love)   2014-01-20 07:56:00
說真的,台獨份子明明也是坐船過來的漢人。只是比他們比民國政府早來。明明自己也是漢人後代……拋棄中國史,又常常在搞族群分裂。好厭煩綠媒。
作者: cy97 (Klaus)   2014-01-21 11:09:00
為了自己主張而數典忘祖的台獨人士跟綠色媒體真是禍害台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