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點想法提供參考。
首先是企業進入外地大都會使用當地薪資作為參考依據,而非本地薪資。
這有很多因素,除了招募/吸引人才以外,也還有當地法規的問題。
譬如日本東芝去美國設點,薪資將會以當地水準為主。
又如台灣某紡織業去越南設廠,並不是依照台灣薪資為準。
所以大陸企業來台除非幹掉所有台商,不然要聯合壟斷壓低薪資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
我認為並沒那麼可能。
再來是提到的大陸企業財團化,這在我眼中很難說是如同西方一般「財團化」。
畢竟在大陸經商除了經濟底子、與實力要好之外,更重要而且非常之重要的是政治關係。
也就是不管企業多大,多少都有點政府在背後的影子。
與西方的自由貿易市場還是有點區隔。
那教授的疑慮是:「人家地大錢大,我們中小企業拿什麼去跟人家拚?」
在這個問題上有個盲點,那就是拿我們中小企業去和對岸財團做對比相殺了。
至少這個對比要清晰清楚。要拿對岸的中小企業來比。
這邊的中小企業要依照資本額規模來對比,這跟戰車對比一樣,要看噸位嘛。
不然就像VK30.01H明明是中戰硬是被插在重戰的廠同樣血淚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