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二十多年來薪資成長緩慢的因素有很多,我覺得比較重要的因素有:
1.週休二日,工時縮短
2.全民健保開辦,企業增加支出
3.勞退新制開辦,企業增加支出(過去舊制勞退,大部分企業主都各顯神通賴掉這條支出)
4.大學以上學歷者供給爆增. 近年來大學畢業生年產數量是二十多年前的4~6倍,當年
考大學是叫做"擠進大學窄門",現在是只要有錢(或願意背學貸),人人都可以混到
一張大學文憑
5.全球化浪潮下勞力密集產業外移;環保意識擡頭,高污染行業也出走
6.內需市場太小,2300萬人的市場真的就是沒辦法提供那麼多大學以上職缺
7.台灣年輕人不願意從事藍領工作,即使收入可能比基層白領高很多
8.低價爲王的消費文化. 商品/服務漲價就一堆人靠腰,倒逼企業去挑戰cost down的極限,
這種情形下企業常常把用人成本也cost down了
再談到大學生起薪22K的問題. 本人工作中接觸了不少28歲以下的年輕人,其中佼佼者
並不會比五六年級差,甚至可說更爲優秀. 竊以爲還是因爲大學門檻太低了,畢業生
素質良莠不齊,一堆假貨魚目混珠,這些假貨拿22K工資我認爲完全合理,但是這就
一起把真貨也拖下水了. 不過真金不怕火煉,有實力者英雄不怕出身低,在好的公司中
必然會很快展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