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陳幸妤、楊又穎 二種霸凌、二個世界?

作者: MoneyMonkey   2015-04-26 21:24:25
※ 引述《yisdl ()》之銘言:
: 陳幸妤、楊又穎 二種霸凌、二個世界?
: http://ppt.cc/ESCr
這篇文章有一個誤會,
的確,新聞媒體上有很多抄來抄去的報導,名人、藝人講了很多話。
但它們在乎的只是要把網路關掉,要好好治一治鄉民。
幾乎沒有人關心事情的真相,幾乎沒有人關心楊又穎到底遭遇到了什麼事情。
無數鎂光燈之下,不需要打雷閃電,畫面就全黑了。
活著的時候幾乎得不到關懷,死了以後也只是被消費,
從這點來看,楊又穎比陳幸妤更慘。
: 昨天,本報的編輯台彙整了ptt網站上有關前總統女兒陳幸妤被該站網友「公認」被台灣
: 媒體霸凌最慘的人的相關新聞,包括網友以此命題發發文「問卦」,以及下方網友回應的
: 留言。
: 我想要說明的是,藝人楊又穎選擇告別世界,原因之一是遭受網路霸凌, 使得此議題再獲
: 社會重視,而多年以前,陳幸妤在媒體收視率(或者選擇性的政治立場)的追逐之下不斷
: 被獵巫,直到多年後才選擇遠離她成長熟悉的台北,恢復平靜。
: 電視裏楊又穎被霸凌的新聞一次次重播,網路上檢討、反省網路霸凌的聲音一波波,想得
: 到的重量級人物,從政壇到藝壇紛在臉書發言,網友戲稱是「被霸凌給洗板」,不少讀者
: 們也分享自己被霸凌的經驗。很多人選擇遺忘,或者輕淡,有人聲稱自己「強烈感受」,
: 也有如李蒨蓉夫婦者聲稱自己也是網路遭「獵巫」的受害者,但真的是受害者還是消費者
: 呢?
: 當然,我們也觀察到了不少名人/政治人物為此大嘆言論太自由,疾呼立法規範網路言行
: 準則,以預防悲劇,這些呼聲我們即使未必能認同,也做了些簡單的新聞處理。就連教育
: 部長吳思華,也聲稱贊成立法規範,但必須再找專家學者研商。
: 對於楊又穎事件,社會大眾的共識則是:悲傷、同情,原來霸凌無處不在,一直在發生。
: 希望不要再有楊又穎的悲劇。
: 然而,楊又穎和陳幸妤,是二種霸凌,二個世界嗎?
: 之所以彙整網友討論陳幸妤被「媒體」霸凌的新聞,其一在於提醒讀者們,儘管過了那麼
: 多年,但網友們留言(或者即時的第一印象,歷歷在目的畫面),她有沒有被平反過?沒
: 有!就如同楊又穎,一切已發生,她再也不能說些什麼。過去的事情是不是可以有些公道
: ?我們必須思考。別再有人白白進了攝影機壓迫與文字冤獄。
: 其二,楊又穎輕生是因為受不了霸凌的壓力,那本不是她該受的,終於留下遺憾;而對陳
: 幸妤而言,正如她帶著孩子在SNG面前逃竄,暴怒,哭泣都躲不開鏡頭,麥克風送到她面
: 前就被逼迫要講,是否媒體公審她的父親陳水扁時,非得連帶用醜陋的畫面,來批判她的
: 家教,並且殃及無辜的孩子不可?這不是追殺,什麼才是追殺?媒體「堵」人的遊戲,不
: 能適可而止嗎?
: 其三,比起楊又穎被霸凌的(社群)網路世界,陳幸妤更像是被主流媒體集中開火一般,
: 每一個都是檯面上受過良好教育的記者,每一家新聞台都是資本集中堆起強大的話語權的
: 巨人,在那種壓力下,一個弱小的女性即便有再強大的父母和權勢庇蔭,如果沒有足夠的
: 勇氣承受,甚而堅強抵抗,媒體霸凌又肯驟然撒手?
: 媒體當年貼身採訪陳幸妤,可用天涯海角、毫無遮欄來形容,畫面結合聳動的標題讓觀眾
: 對她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觀感。(翻攝網路) c 由 民報 提供 媒體當年貼身採訪陳幸妤
: ,可用天涯海角、毫無遮欄來形容,畫面結合聳動的標題讓觀眾對她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
: 觀感。(翻攝網路)
: 回到立法。我們真的希望在「霸凌」成為熱搜關鍵字後,或者拉高電視談話主題的節目之
: 後,再回頭修法「管」網路?那麼電視要不要管?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的尺度,又是在哪
: 裏?媒體會接受你立法規範言論內容,就像日前立委蔡正元要求NCC應管一管某些政論節
: 目一樣?就算網路推爆這要求,是否又害了自己言論自由受限,新聞自由倒退?
: 其四,有許多網友在新聞中留言,反省當年看著她被攝影機追著跑,那種無助下的苦笑、
: 慌張,就像是逃命似的,整個社會集體訕笑,拋棄人性基本的同情,以及理性思考法律制
: 度對她和她的小孩應有的基本隱私權保障,這一切,沒有被原諒,相信是痛一輩子,但網
: 友們的反省,甚至還向她道歉,又何嘗不是社會的一點點的進步?
: 這些思考或多或少有助於逼迫那些追擊特定人物(尤其是非公眾人物)的媒體工作者們(
: 當然也包括了我們的同事),能有最基本的人性思考,並在新聞事件外醞釀一股善良的氛
: 圍,而不是大家集體哀悼那些不該發生的憾事。
: 我們了解,認同我們如此詮釋這個事件的朋友不少,例如PTT上確有網友認為「民報很敢
: 」、「抄得好、照推」,然而也有許多不認同我們的朋友,例如YAHOO新聞留言中,有朋
: 友認為我們報導此是「護航」,「把霸凌分藍綠」,這些理解我們都接受,也都虛心反省
: 。
: 民報做為一個具有相當程度公共性質的新媒體,我們身為新聞工作者,道德並不比別人高
: 尚,然而有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存在事件本身、記者本身和社會觀感本身之間,它們是一
: 致的;在客觀事件的條件下,給受傷的人安慰,並且期盼往生的人安息。
: 因此,為著這些一致的價值觀,必須一再「戒慎恐懼」,顧好良心的尺度。
: 此時此地,我們還必須更堅定地理解:最好的療癒是反省,是阻止一些集體狂熱的事發生
: ,而新聞並非就是要挑起情緒和對立;有最起碼的人性思考和理性對話,就能彰顯某些社
: 會公義的價值,和大家在搶收視和騙點閱的扭曲空間裏好好喘一口氣。
: 網路如此,媒體也是如此。希望網友、觀眾和我們彼此互勉,動口前、動筆前、敲鍵盤前
: ,發新聞前,我們可以先停下來多想一下,即使是一分鐘,都有助於仇恨與情緒能夠同時
: 降溫,「別人要丟石頭,我不一定要跟著丟」。
: 一起放手吧!
:
作者: dorydoze (dorydoze)   2015-04-26 21:25:00
那些自稱他朋友的完全搞錯重點,根本就黑人裝熟
作者: solsol (亂風)   2015-04-26 21:28:00
他們就關心減少網路來的批判 楊又穎只是工具如果要認真講楊 會扯到演藝區風氣是不是真的這麼差那就打到演藝區自己了阿帕契事件時 演藝圈很有代入感的危機意識
作者: nightwing (內觀自心)   2015-04-26 21:32:00
一堆政客、媒體藝人 都拿這件事來做為自己洗白的工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