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5725
我不是先知,也無力扭轉乾坤,甚至花了三、四十年,才一路摔摔跌跌地爬過省籍、藍綠
的高牆。
終於明白,只有傾聽,才能理解,唯有理解,才能接納。
一部鈕承澤導演的《軍中樂園》,讓柔情鐵漢姚立明潸然淚下;
一部魏德聖監製的《KANO》,讓犀利醫師柯文哲淚灑人前。
兩個在不同家庭背景下長大的台灣之子,觸發情感的開關或許截然不同,
但對這片土地的愛卻都是真實存在。
不一樣的時空背景,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思鄉情懷。
這是你從未見過,屬於臺灣外省第二代最真實的生命經驗。
政治,最遙遠卻又最親近的事。那些檯面上的人物來來去去,距離我們,彷彿是永遠也觸
不到的遙遠天界。但政治,卻又是眾人之事,衣食住行與之息息相關,甚至,還牽引著最
親密的情感共鳴。
過去,我們總聽見許多人的口裡掛著外省人、本省人,宛若一條鮮明的界線,把人們一分
為二。甚至連交友往來,這條界線都是一道抹不去的障礙。
然而,數十年過去了。不論當初來自何地,現在我們都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脣齒相依
。那麼,或許我們該從理解開始,聽聽來自各個族群的情感與過去。了解了各自的那些過
去,打破高牆,才能攜手共創現在,也才能有共同的未來。
「使人和睦」是姚立明此生最大的心願。本書將帶領讀者一窺曾經發生在臺灣這塊土地上
的歷史,同時也勇敢地邁出步伐,在理性、包容的態度下展望這座島嶼,因為,我們早已
是一家人。
各界推薦
吳念真、柯文哲、姚嘉文、鈕承澤、蔡英文、魏德聖 真情推薦
*
蔡小英啊 請管好有些消費228秀下限的dpper好嗎?
尤其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只會嘴的,做的卻不一樣的。
序
不論生長在牆的哪一邊
我不喜歡講自己的故事,因為乏善可陳。我也不想讓別人寫我的成長經歷,因為擔心寫手
不明白我講這些故事的本意,寫出來會讓讀者誤解我「自以為義」—以為我想用這些故事
證明自己已經越過藍綠高牆,好像我很厲害,別人都不行。
直到圓神美麗能幹的專案企畫經理真真寫信給吳念真導演(我收到副本)介紹這本書時說
:「姚老師外省二代的背景,他花了三、四十年才走出高牆(參考本書內容)……」我才
放下心。因為真真作為第一個讀者,如果她可以從故事中發現,我從來就不是先知先覺,
只是好奇心重,喜歡打破沙鍋,再加上年輕時魯鈍無知,有一些特別的人生經歷,才一路
摔摔跌跌地爬過省籍、藍綠的高牆。
嘗試爬過高牆,最大的挑戰在於高牆兩邊的人都會用異樣的眼光看你。原來同一邊的人會
覺得你背叛他們,另一邊的人永遠不覺得你跟他們是一夥兒的。
生長在一個父母、父母的朋友都是「外省人」的環境,我高中以前的同學幾乎沒有「本省
人」,參加的教會是每逢主日一定為執政掌權者禱告的國語教會(從不過問掌權者行為是
否正當),連娶的老婆都正好是眷村長大的孩子。從我開始不迴避說「我是臺灣人」、開
始嚴厲批判馬英九政府之後,那些跟我「有共同過去」的同學、朋友,也開始用質疑的眼
光看我,我成為他們眼中的「變色龍」。
現在許多支持我言論的網友鄉民,在倒扁時代曾視我為寇讎。不知道未來我再度監督批判
民進黨政府的時候,在他們眼中,我會不會又變色了。
從有機會參與公共事務開始,聖經「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這句話就一直是我的提醒。這
句話讓我想爬過高牆,去看看牆的另外一邊。當看到了牆另外一邊的人物風景,我開始痛
恨這堵高牆。因為它遮住了兩邊人民的視線,剝奪了兩邊人民去看、去聽、去理解、去接
納的自由,更為掌權者提供蒙蔽兩邊真相的機會。
我跟柯P原本就是各自生長在高牆兩邊的人,我們過去的生活經驗毫無交集。因為痛恨這
堵高牆,所以我答應做他參選臺北市長的競選總幹事。
不同的生長背景造就了每個人不同的史觀,只是沒有人可以選擇生在哪個家庭。推倒省籍
、藍綠的高牆,不是要改變個人的歷史記憶,是讓個人的眼光沒有攔阻地更加寬廣。所以
,在為柯P站臺助選的時候,我說:「我們可以有不同的過去,但是我們會有相同的未來
。」原本生長在同一塊土地上卻背景大不相同的人,因為沒有高牆的阻礙,可以一起創造
共同的未來。
「傾聽」和「接納」是推倒藍綠高牆的兩具推土機。傾聽不是與生俱來,需要用心學習。
只要踏出傾聽的一步,就不怕沒有下一步的接納。
我的記性並不好,小時候的故事記得的不多也不完整,除非是印象實在深刻。一個偶然的
機會,跟圓神簡社長聊到年輕時的事,他用心傾聽,聽得出神,鼓勵我說給更多人聽。我
想,說不定聽到的人多了,接納隨之而來,願意說、願意聽的人—不論生長在牆的哪一邊
—也會越來越多,那我們就一定可以有共同的未來。
*
也許228這天很值得去紀念、去深思
但每年都這樣搞
老實說啦
我心理一點激盪都沒有
這麼多年來 打開電視這一天都常看到為了悲情而悲情
已經麻木了
但是這兩天的柯p
反而讓我相信十年後、二十年後的自己
平凡如我不是被害家屬也不是加害家屬
228只會記得這一天
柯p說了寬容如海的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