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國家自己守!小英要省「保護費」 推動台灣國防工業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32549
三月十五日,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在上午宣布林全組閣之後,立刻展開國防產業之旅的第一
站,來到國防科技最前線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當天與會產官學研陣容堪稱當選後產業之
旅最壯觀的一次, 顯然十足有備而來。
蔡英文在致辭中強調,新的國防政策要包含產業發展戰略思考,每分軍費支出都要創造最
大經濟效益。當外界摒氣凝神注目著台灣史上第一位女總統將如何統御三軍,蔡英文以提
升國防自主,順勢帶動台灣企業升級轉型的起手式,宣告台灣走向「寓軍於民」的新戰略
起點!
對外軍購猶如上繳「保護費」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而維繫國家安全更是一頓昂貴的飯。近十年國防預算占中央政府總
預算比率約在16%到20%之間,也就是納稅人繳給國家的錢有接近五分之一給了軍方。即使
馬政府採軍事消極作為而逐年調降比例,但2016年國防預算仍高達三二一七億元,約占國
內生產毛額〈GDP〉1.87%,對於已勒緊褲帶的台灣而言,這筆龐大支出絕對會排擠其他公
共投資。
我國國防規模及需求均名列世界前茅,其中的軍事投資約占整體國防預算三成,未來每年
也應在千億元上下。長期以來,軍方內部各軍種都是以「外購派」為主流,2000年之後,
陳水扁政府對外軍事採購不斷在國會中被駁回,但也在八年內累計花費約七十二億美元。
馬英九政府即使被美方多次質疑軍事投資並未展現足夠決心,但也在八年內累計花費約
205億美元。算算這十六年兩朝下來,台灣已經花費超過六千億元的天文數字在購買「洋
槍大砲」。倘若認真檢視整個採購清單,不禁讓人深思這些國家銀兩是否都花在刀口上了
?愈來愈多人調侃著,對外軍購猶如上繳的「保護費」。若將其中部分用於自主發展,是
否更有效益?
小英的「三個重心」構想
要如何讓預算分配更符合正義?如何擴大國防經費的投入效益?過去八年來,小英和其智
庫新境界基金會逐步建立新的國防戰略觀,亦即把產業發展納入國防政策的戰略思考,以
求每分軍費支出都能創造最大經濟效益。
在此新思維下,國防內需必須做為拉動台灣產業升級的一環,利用加速發展軍民通用科技
來強化國防自
主,也讓台灣工業實力進入到國防航太層級。也因此,國防產業成為蔡英文五大創新產業
領域之一。她在去年就提出「三個重心」的國防產業聚落構想〈見下方圖表〉,預期在
2016到2020年間增加八千個工作機會,創造2500億元商機。
此外,就理想的國防預算分配而言,人員維持費、軍事投資與作業維持費三者應維持四:
三:三的黃金比例。然而,這個目標也將是小英總統未來嚴苛的考驗。
新新聞
教練機自研自製國機國造
以目前常備部隊全志願役已經確定延後實施下,部隊的人員維持費以往都還在五成以上,
若全面實施募兵制,則人員維持費必然大幅提高,再扣除作業維持費後,能用於未來的軍
事投資的預算實在有限。因此也很難再完全依賴高成本的高額外購老路子,而必須尋求國
防自主之路。
由於中國軍事投資逐年增加,並在國際全面防堵台灣獲得先進武器,加上外購武器常因欠
料待修而妥善率過低,或無法如期取得汰舊換新的系統,致使兩岸軍事已產生不可輕忽的
失衡。在這樣的外部壓力下,民進黨新政府更勢必要以強化國防自主來因應困局。
事實上,早在2000年《國防法》第二十二條修法完成後,國防自主的概念便有了相關的法
源基礎:「行政院所屬各機關應依國防政策,結合民間力量,發展國防科技工業,獲得武
器裝備,以自製為優
先,向外採購時,應落實技術轉移,達成獨立自主之國防建設。」
然而,從修法前的一九九九年我國外購軍售佔國防採購預算之68%,到修法後的近期幾年
反上升到75%,顯見國防科技自主政策推動成效並不理想。因此,針對喧囂已久的空軍高
級教練機替換案,蔡英文當選後立即再度宣示必須實現「國機國造」,將接近七百億元經
費用於「自研自製」。而軍方也立即改弦易轍,由國防部長在立院宣示國內漢翔及供應鏈
之相關技術絕無問題,也讓國內航太界燃起新生機。
讓在地產業成為國際供應鏈的一環
深化國防自主是一條長遠的道路,為盡早獲得高階武器系統,外購途徑也不可偏廢。此次
在中科院的訪問之旅中,蔡英文也提到,過去都先以武器採購來優先思考,但是相對應的
工業合作也不可忽略,未來應積極利用工合手段來移轉關鍵技術,進而協助產業發展與增
加就業。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的工業合作,都是一國科技扎根的重要過程,甚至讓在地產業
有機會藉由此合作而成為國際供應鏈的一環,這不僅是提高裝備妥善率的重點,也藉由進
入全球供應體系來增進台灣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