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nopoliest (中肯無益於中出)》之銘言:
: 其次,請繼續看高玉樹在台北市長之後的經歷。
: 交通部部長 (1972年5月29日-1976年6月9日)
: 行政院政務委員 (1972年5月29日-1989年5月31日)
: 總統府資政 (1989年6月-1996年5月19日)
: 總統府資政 (2002年5月20日-2005年6月15日)
: 當完台北市的第一任官派市長後他就調到中央當交通部長了,請問這是冷凍他嗎?
: 當然不是,你大概不知道,當時有幾個人是當過內閣閣員之後才當上行政院長的吧?
: 我就只拿交通部長來說吧。在高玉樹前面兩任,有個叫做孫運璿的交通部長,他的
: 任期是1967年12月11日到1969年10月11日;在高玉樹後面兩任,有個叫做連戰的人當
: 過交通部長,他的任期是1981年12月1日到1987年4月23日。很巧,這兩個人都當過行
: 政院院長。
: 好的,我們看看行政院院長。孫運璿當完行政院院長後,繼任的人是俞國華,他和
: 孫運璿同時進入內閣,擔任財政部部長(1967年),俞國華排隊到孫運璿當完之後才
: 當上行政院長。接下來呢?當時碰到李登輝的政治鬥爭時期,換上的是只當了半年的
: 李煥,接著就是郝柏村。李煥是1989年6月當上行政院長,正好就是高玉樹轉任總統府
: 資政的時期,也是他最後的機會。
: 怎麼沒點名他當行政院院長?你去問李登輝吧。
這篇真的不愧是政黑文茜體,完全抓到斷章取義,片面解讀資料的功力。
孫運璿
交通部部長 (1967年11月29日-1969年10月1日)
行政院政務委員 (1967年11月29日-1978年5月29日)
經濟部部長 (1969年10月1日-1978年5月29日)
行政院院長 (1978年5月26日-1984年5月25日)
連戰
交通部部長 (1981年11月25日-1987年4月22日)
行政院政務委員 (1981年11月25日-1990年5月30日)
行政院副院長 (1987年4月22日-1988年7月20日)
外交部部長 (1988年7月20日-1990年5月30日)
臺灣省政府主席 (1990年6月15日-1993年2月27日)
行政院院長 (1993年2月27日-1997年8月31日)
高玉樹
交通部部長 (1972年5月29日-1976年6月9日)
行政院政務委員 (1972年5月29日-1989年5月31日)
孫跟連在政務委員任內,都是同時兼任閣員,
連戰是交通部→副院長→外交部,
之後離開中央,但是去當省主席,其後就接了行政院長。
孫運璿是交通部→經濟部,然後就接了行政院長
祇有高玉樹,從交通部長被換下來後,整整13年的政務委員,沒有兼任其他閣員。
然後文茜體不說1976~1989的蔣經國冷凍他,說1989的李登輝不用他。
偉哉文茜體,讚嘆文茜體~
PS.
文茜體剛剛又發了一篇
雷震案是1960年的事,然後12年後蔣經國還讓高玉樹當交通部長,
說是跟連、孫一樣要接行政院長的程序?
文茜體可以繼續這樣寫,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