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聞網址: ※超過一行請縮址※
http://mypaper.pchome.com.tw/mhchen0201/post/1369011264
2.新聞來源︰
2016/11/27(民報時事專欄)
3.新聞內容︰
三立電視台在《新台灣加油》節目中,播出前總統陳水扁的錄音談話,陳水扁說,他當總
統時直到第二任、也就是經過四年後才出現內亂,所以在任內還能做點事,但現任總統蔡
英文「才做半年就內亂」,情勢較他當總統時不知嚴峻多少倍。
前總統陳水扁沒有說錯,他在第一任時,雖然國、親兩黨全面抵制,但綠營內部非常安定
,造成在2004年的總統大選能勝選。2000年的總統大選民進黨是依賴中國國民黨內部分裂
而獲勝,但2004年的總統大選是綠營真正獲勝。有人認為民進黨所以能獲勝,是因為228
的「手護台灣」造勢成功,總統大選才獲勝,這種評估有問題。
陳述228「手護台灣」造勢成功,拉抬了陳水扁氣勢,才贏得總統寶座,是倒因為果的說
法,正確的陳述應該是陳水扁的氣勢高漲,才能凝聚兩百多萬的民眾,若不是陳水扁參選
總統,不要說兩百多萬民眾,連凝聚二十萬民眾都有困難。
陳水扁表示,他在第二任時才出現內亂,蔡英文執政半年就出現內亂,這種說法完全正確
,只是陳水扁並沒有說明為何會有這種現象,一般人認定是蔡英文及陳水扁的人格特質不
同,才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事實上除了人格特質不同外,時空背景完全不同才是最重要的
因素,目前的總統就算是陳水扁,一樣出現內亂。
台灣的政治版圖原來都屬中國國民黨的,後來出現反中國國民黨的人。會反中國國民黨者
,往往是自主性較高、妥協性較低的人,這種個性越強,會越早離開中國國民黨。留在中
國國民黨的人往往妥協性較高,也比較講究政治倫理,相對的,綠營的人平均來說妥協性
較差,比較缺乏政治倫理,各個都是老大,心中就是沒有大老。
依照綠營的習性,很容易出現人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各個都是老大,不容易團結。
2004年的總統大選所以會大團結有兩個因素:第一個原因是面對國、親兩黨強大的壓力,
刺激綠營內部的團結,當時雖然是民進黨執政,但是朝小野大,更因為藍營不能接受下野
的現實,擺出癱瘓政府的姿態。
相對的,目前的處境與以前正好相反,馬英九促使中國國民黨解體,從2014年的九合一選
舉到2016年的總統大選及立委選舉,是中國國民黨自己「倒店」,民進黨吸收不少以前中
國國民黨的「顧客」,因而大獲全勝,並不是民進黨的氣勢強而獲勝。由於綠營沒有外來
的壓力,因而顯現出人人一把號的個性。
第二個原因是資源的分配問題,中國國民黨的特色是資源的分配相當穩定,若不是馬英九
寡頭領導,打破該黨分配資源的傳統,也不會一敗塗地。相對的,綠營一向扮演改革者,
大家都不談利益,變成暗中搶利益,內鬥是必然的,只是陳水扁的第一任總統任內,並沒
有出現搶資源而內鬥的糾葛。
陳水扁當選第一任總統是意外,大家都沒有心理準備,當然沒有搶資源的問題,而且從一
個缺乏政治資源的團體變成政治資源暴發戶,當然沒有搶資源的糾葛,當時還出現一則笑
話,一位被任命為部會首長者,認為自己缺乏行政經驗,所以希望居副,不過因缺乏適當
人選,還是勉為其難的接任首長。陳水扁執政初期,竟然忘了國營事業有數千個職位,直
到任期將屆滿時,才想到國營事業的職位,在這種環境下,當然不會因搶職位而內鬥。
蔡英文的情況就不同,在2012年的總統大選前,因為大家認定馬英九必定跨台,連中國國
民黨內部都這麼認為,綠營內部就出現爭政治資源的糾葛,後來因為大選出乎意料之外,
大家的希望落空。可是經過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中國國民黨已呈現解體,大家心裡有數
,蔡英文沒有機會落選,所以盯著各種政治資源。
從2016年1月16日總統大選到5月20日新任總統就職,是蔡英文一生最風光的時刻,藍營暫
時性的瓦解,所以沒有聲音,綠營則齊聲擁護,有人開玩笑的說,大家都在等待分配資源
,所以不會有意見。五二0之後,資源已分配大部分,很多人希望落空,更有人認定自己
不被尊重,埋下內亂的種子。
對蔡英文不滿的人不會表示因為沒有分派到政治資源或是不被尊重而批判蔡英文,而是以
其他藉口來譴責她,剛好綠營的民眾本來妥協性就比較差,只要有人喊打,就會群起喊打
。不過有一大群人卻無條件支持蔡英文,形成「保皇黨」。事實上綠營最大的隱憂不是新
政府民調低迷,而是內部出現「保皇黨」與反蔡的對峙,而且可能越演越烈,它將重創綠
營。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4.附註︰
其實我也覺得,綠營一直講甚麼老藍男,其實只是鬥爭的藉口
還有獨派大老的作用只是出來扯後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