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oser1 (拍嘎爪得白醬)》之銘言:
: 廢燃料棒再製是濃縮鈾製程,
不完全正確,再處理也包括鈽、鋂的提煉
MOX 燃料的可裂成份包含天然鈾、鈽、再處理鈾(以及一些可裂的超鈾元素)
: 台灣沒有生產核燃料能力,
: 自然也沒有再製能力。
從日本核燃料自主化的發展歷程來看倒也未必
如果真的想要走核燃料再製,最優先要做的反而是使用 MOX 燃料的示範反應器
日本的普賢電廠就是 MOX 燃料的示範電廠
普賢電廠確認可行之後,再向外推廣到其他電廠(例如福島第一電廠的 3 號機)
至少在福島第一電廠 3 號機開始實裝 MOX 燃料的時間點
日本還沒有核燃料重製的技術,一直到 311 前不久才跟法國技轉
直到現在也還沒生產出任何一束 MOX 燃料
台灣也曾經想要委託法國做用過核燃料再處理
(不過那只是想借人家工廠當倉庫,不是真的想拿再製後的 MOX 燃料來發電)
送用過燃料去法國或英國再製,這只是一般的商業行為
基本上並沒有太多的限制,送去了多少核子物料就要送回來多少
所以說即使自己沒有用過核燃料再製的能力
你還是可以委託法國或英國幫你作,有錢可以使役歪國人,沒問題
長期來看、如果要做核燃料再製,就應該要使用再製後生產的 MOX 燃料
這個規劃的上位政策是能源自主化
換言之、把用過核燃料當成「礦脈」來利用
透過核燃料循環來延長燃料使用週期
透過快滋生讓鈾-238變成可裂的鈽
這是一個把核燃料效能最大化的概念
雖然日本在福島事件上確實顯現出執行面的諸多問題
快滋生示範反應器文殊也執行不力、行將就木
但是從能源自主化或是核燃料最大化利用的角度來看
至少日本的政策規劃是明確而完整的,論述也相當地符合邏輯
: 如果廢核燃料有比鈾礦石更高
: 的經濟價值,早就被收購不會在
: 核一、二、三廠堆置四十年。
台灣的能源政策一直不是很完整
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裡,能源自主化並沒有明確地成為政策目標之一
雖然早在七零年代就開始有核燃料再製的相關技術
九零年代已經有廠商可以提供成熟且完整的核燃料再製服務
台灣卻一直沒有把核燃料再利用作為能源自主化的一個選項
沒有上位政策支持,台電自然也不會願意去做
其實一直到現在,能源自主化也還是沒有被設定為政策目標
依照現在政府的構想,到 2025 年台灣依舊有 80% 的燃料必須外購
還不說風機和太陽能板在生產原料或維護上對外國的依賴
: 這種東西可以精製做燃料自然可以
: 精製做炸彈,恐怖組織國家想買但
: 我們不能賣,自己精製的能力三十年前
: 被美國利用張憲義廢掉。
: 所以,核廢料在台灣沒有解。
: 不要被核癈料濃過鈾礦的科普騙了。
可能的選項並不少,只是在眼前這個時間點沒有人會去做選擇
整個能源政策或放射性廢棄物處置議題,都是政治凌駕專業
然後政治人物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扛下責任做決定
用過核燃料還是可以送去國外再製、然後把 MOX 賣掉(並非完全沒有人要)
台灣或許蓋得出深地層的最終處置場
國際間也有在討論是不是應該把最終處置場的接收範圍擴大
現在都是自己國家蓋自己的最終處置場,這樣地球就到處都是最終處置場了
如果以洲為單位,比較有機會找到合適的場址,而且不會搞得到處都是
亞洲的話澳洲是可能的候選
澳洲本來就有鈾礦,礦場作為處置場址是蠻常見的選擇
總之、用過核燃料的處置其實有很多潛在的可行方案,就是沒人敢做決定
這些能源的決策、或是放射性廢棄物處置的議題
決策時間都長達幾十年,不可能在某個八年執政中就突然搞定
如果沒有從長計議的規劃,某幾任政府願意去背黑鍋做決策
也許再過二三十年也還是不會有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