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爭大事紀
2019/06/08 黃國昌嗆小綠就退黨
2019/07/14 林飛帆加入民進黨
2019/07/22 私菸案
2019/07/31 柯文哲籌組台灣民眾黨
2019/08/01 林昶佐退黨 (立委)
2019/08/13 邱顯智辭黨主席
2019/08/13 洪慈庸退黨 (立委)
2019/08/21 黨主席選舉徐永明擊敗林亮君
2019/09/03 高潞以用因助理補助遭開除 (立委)
2019/09/19 時力擬提名總統候選人
2019/10/04 陳雨凡、蕭新晟退黨 (參選人x2)
2019/11/08 林亮君、吳 崢退黨 (議員)
2020/07/31 徐永明因 Sogo 案羈押
2020/08/05 徐永明退黨 (黨主席)
2020/08/05 黃郁芬、林穎孟退黨 (議員x2)
2020/08/23 黃國昌飆罵錄音檔流出
2020/08/23 曾玟學退黨 (議員)
2020/08/26 黃 捷退黨 (議員)
#友綠派 vs 自主派
回顧上面的大事紀,應該足夠勾起大家這一年來對時力紛爭的種種回憶,也甚或會對此感
到深深嘆息。在這過程裡有幾個重要事件,特別值得提出來討論,理解時力何以至此?尤
以去年黃國昌一句「當小綠就退黨」言論成為時力路線之爭檯面化的起點。
2019年6月,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和韓國瑜民調依然在伯仲之間的當下,時力「自主派」
和「友綠派」的衝突矛盾日漸升高。
「友綠派」認為,應及早建立支持蔡英文的意向,維繫本土路線,並就立委激烈選區與各
台派政黨協調出最適人選,以維護國家整體利益;「自主派」則秉持黨的發展最重要,堅
持走中間路線,立委選區提名及總統提名,皆可以拿來運用牽制以取得最大的政黨利益。
關於路線之爭,其實這並不是真正你死我活的話題,因為這兩派從2015年時力創黨後,就
一直保持著平衡的態勢,在各個議題上的價值取向,實現了本土路線和中間路線的「三角
形」。
中間路線,或可稱為黃國昌路線,本應可以藉著肅貪和正義的形象,奪取許多支持第三勢
力選民的選票。但在去年中,又有一件影響時力發展很重要的標誌性事件:「柯文哲組黨
」。
由於柯文哲和黃國昌的路線重疊的關係,民眾黨的創立,是對時代力量國昌路線的最大威
脅與掏空。從這一刻起,就宣告了國昌路線在選舉空氣票發展上的侷限性。
黨內本土路線的支持者大概也知道,民眾黨當時創造的氛圍對時代力量的殺傷力有多大,
因此幾位南北議員想要串聯,取得黨內話語權、及早改變路線做出區隔,但在原本黨權力
的結構失衡下,卻又不斷失敗。
既然往中間路線的票源已經大受影響,但黨內的主事者卻又提早烙狠話、不肯容納本土路
線同志的意見,最終分裂的引信早已種下。
只要仔細一想就能發現,當初「友綠派」的黨內同志,其實只是要求聯合路線類似的同陣
營,去對抗主要敵人而已,整體上並不是有大問題、完全不能接受的戰略。
後見之明來看,如果黃國昌不堅持殺「他口中所謂的小綠」的話、同時兩條路線並行(就
跟過去兩三年時力的經營一樣),算上不分區票源的加加減減,現在時代力量至少也是3席
區域立委加上2~3席不分區立委起跳,還有各地未退黨的16席認真又年輕的地方議員。
這樣的時代力量,絕對還能在台灣政壇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也能有足夠的能量來抵禦未
來會發生狀況的徐永明事件,頂多損血而不會潰敗如斯。
當然,這一切終究還是崩解了,崩解在黃國昌其人有號票之能,卻無容人之量,並且心中
充滿著對於「小綠」這個稱號有如心魔一般纏繞的執念上面。
一言不合就清黨,迎來的就是一言不合就退黨的後果。也許現在的情況只是反應了主事者
待人接物應有的回報,但這最終難堪的結局,是一年多的爭執以來,最令人難過的事情了
。
#戰神,呂布
除了上述有關台灣戰略的考量之外,時力內部的國昌路線其實還有一個十分兇險的架構,
就是路線的存亡繫於一人之上。
台灣的政治軸線在現行局勢之下,雖有左右派的論述空間,但投票驅動力絕對會紮紮實實
面臨到「中國因素」。其中因其而衍伸的,就是「台派」和「和中」的政治拔河。
從長遠的國家發展道路來看,希望的是台灣最終跟其他民主發展成熟的國家一樣,從「台
派」和「和中」這個主邏輯,漸變成國家治理方向上的「左派」及「右派」的選擇。
當然,要達成以上條件前提,是建立在中共式微以後、台灣少了一個世界性大敵國、國家
正常化的狀況下,才能有餘力將左右變成主軸線。換句話說,對於台灣每個公民來說,統
獨在現行的當下,絕對不是假議題。
綜上所述的背景脈絡,不論是本土路線或是和中路線,都有其論述的價值觀基底,兩邊運
用各自的邏輯在對抗、在說服大眾,藉由民意拔河來擴充其支持度。
在這情況下,所謂中間路線,意圖跳脫主軸線,從別的角度進行論述的作法,雖不能說有
大錯,但終究還是要面臨到主軸線的選擇問題。而為了實現中間路線想要達成的理想,藉
由對主軸線的模糊表態、或是對本土路線頭人發動衝擊,稍有不慎,很容易就變成和中派
拿來打擊本土路線的工具人。
此外,由於中間路線的基底不夠厚實,想將副軸線拿來取代主軸線,某種程度上便需要強
大的個人魅力、運用重量級曝光來吸引夠多的支持者,支持者又再變成粉絲,才能推動路
線的前進。
而所謂「強大的個人魅力」要一直堅持著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不但要天時地利的條件
,個人聲量想維持不墜,更需要非常突出的個性與特點,藉由不斷地重覆於傳媒露出,變
成某個副軸線價值的代言人。簡言之,因為沒有主軸線基底,所以支撐這件事情需要一個
完美的「人設」。
現在回頭一看,不論是柯文哲的「廉能治理」以及黃國昌的「肅貪揭弊」,或是兩者人設
皆有的「公開透明」、「拒絕喬事」、「公平正義」,這些特色,都有其背後操作的方法
論及包裝手段。
人設形成,隨著個人聲量的益發提高,這樣的特色又廣受政治粉絲喜愛,反過來,又更加
強了此人設的能量。到後頭,就算中間路線的領導者不全然為這樣的人設性格,他也成為
了「神」、或是他所扮演的這個角色,有了「神性」。
於是,當「拒絕喬事的人」對外上說不管黨務,私底下卻又拉幫結派、喬來喬去、不容他
人的真實性格被披露之時,對於社會大眾是多麼大的衝擊。短短一分鐘的錄音,就毀掉這
些年來所有努力塑造的人設、破解所有信任。
時代力量最後選擇了「呂布路線」,但當政壇呂布被數位曹操俘於白門樓之時,也代表了
這種沒有準備充足 second source 的政黨,完全無法抵禦主帥殞落的衝擊。最終,時力
與其曾對神懷抱信仰的支持者們,通通被困在台灣政治的下邳,難以脫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