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fct (小尼)
2021-08-28 00:28:37剛花了幾分鐘看原文
這是review 相關的研究論文
尤其是以SARS、MERS等戶內外傳播的
相關研究論文的回顧研究
他的主要論點是,根據以上sars、MERS 等
相關研究論文review
飛沫傳播、及飛沫污染物傳染並非大宗
氣溶膠才是大宗傳播途徑
(這個結論我第深感懷疑 跟一年多來
我們所見多數為家庭傳染、接觸傳染、情色業傳染
背道而馳。 以及許多情況下反而不散播 如帶病音樂指揮家舉辦音樂會 觀眾卻無人受災
)
第二點
室內使用隔板為防礙飛沫
卻阻礙氣流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的說法
我沒有在原文看到
是記者加的還是?
即便原文有寫到
我認為證據不足 過於武斷
引述《akway (生活就是要快樂)》之銘言:
: 台灣新研究登《科學》期刊!公共隔板將增加感染風險
: 自由
: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國立中山大學最新研究今(27日)登上《科學》期刊(Scienc
e
: ),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與團隊發現,許多公共場合用來隔開座位的隔板,將
增
: 加武漢肺炎(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病)感染風險。
: 中山大學新聞稿指出,這篇由台灣、美國、以色列氣膠學者跨國合作的研究顯示,全球
武
: 漢肺炎超級傳播事件,均指向「氣膠傳播」為主要感染途徑,而非過去認知的飛沫或接
觸
: 傳播。
: 研究第一與通訊作者、中山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兼氣膠中心主任王家蓁指出,比起飛沫,
氣
: 膠不僅在空氣中懸浮得更久,可長達數小時,能夠傳播到比現行規範的1至2公尺社交距
離
: 更遠的距離,氣膠一旦被吸進體內後,小顆粒的病毒氣膠,尤其是5微米以下,更可直
接
: 越過鼻咽及上呼吸道,到達肺部更深處的細微支氣管甚至肺泡處,而不被現行的鼻咽採
樣
: 篩檢偵測到。
: 研究也提到,過去大眾常認為氣膠傳播只會發生在長程傳輸,卻忽略了氣膠傳播在短距
離
: 傳播的威力更甚,因為離感染者距離愈近,病毒氣膠的濃度其實更高,目前全球各國所
採
: 取的防疫規範,是根據接觸及飛沫傳播而設計,並無法有效遏止氣膠傳播,無疑是在防
疫
: 上的一大破口,這也是目前疫情持續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 研究強調,氣膠傳播並非難以防範,須更加留意「加強空氣的清潔與消毒」、「氣流的
流
: 動方向及影響」,許多公共場合用來隔開座位的隔板,設計用來阻絕因咳嗽或打噴嚏噴
出
: 的飛沫,卻可能妨礙氣流的流通,增加氣膠傳播的風險,且許多文獻都明確提及,呼氣
氣
: 膠的濃度遠高於飛沫,因此更需優先考量防範氣膠傳播。
: 研究建議,除了現行的避免群聚、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外,口罩的密合度對於阻絕氣
膠
: 更加關鍵,其他包括改善室內通風、避免室內髒空氣重覆循環、加裝含有可過濾氣膠微
粒
: 濾網如HEPA濾網的空氣清淨機,或於室內加裝可有效抑制病毒活性的紫外光燈(UVC)
皆
: 可有效降低室內病毒氣膠傳播。
: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6529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