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中文系早晚會被裁系併系
十七、十八世紀時的啟蒙運動講的是理性與自由,其中的「理性」有一種講法是公理化和
系統化的思維方式,這東西的講法則是一套理論由上而下貫穿整體,而能解釋整個宇宙大
面向,剩下的部分都是不重要的細節問題,而且這套理論愈簡單越好,這是牛頓以來的科
學觀,雖然後現代對這講法多所批判,但這並不意味人們完全放棄這套思維方式,相反的
後現代也被吸收進現代性建構的體系裡。
延續上段,現在所有的學科都是由上述的思維建立的,這意味著各門學科都有共同的基礎
,也就都可以溝通。也因為分工的關係,而在社會以及學科領域上都有各自的功能和其位
置,就算是切入的角度、面向不同是如此,甚至是敵對的學派也是如此。演變至今各個學
科的研究也都會互相引用,這形成一套巨大的體系。這裡可以舉兩個例子:一是經濟學和
社會學切入角度不同但依然不妨礙理論和研究成果互相引用和借用、二是精神分析因為無
法被否證所以被科學取向的心理學界排斥,但因為科學無法處理主觀性問題,主觀性延伸
而來的情緒、情感、意義和價值等等……無法被科學處理,精神分析在處理情緒那塊是比
較擅長,而且有系統的理論,所以在諮商界常常被使用。上述兩例就是不同的學科和學派
都有其各自的位置和功能的例子。
反觀中文系的創系元老以及後代根本看不到這東西,他們比較像是新儒家看待西方文化的
看法:以極大的自尊包裹內心極度的自卑。一方面逼不得學習西方的東西,但另一方面又
不願承認自身文化核心的不足,好比牟宗三的「科學開出論」就是一個例子,從儒釋道挑
一些相近於科學的東西試圖論證出中國文化也可以開展出科學,但這種論證根本沒抓到科
學的核心,也由於他們抓的是十九世紀的康德,至今科學從十九世紀以來也已經經過至少
三輪的發展了,這根本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一方面試圖對抗西方,不願意學習完整的西方
整套體系也不願意學到核心;另一方面又欽羨西方的富裕所以去學德先生賽先生。
延續上段,這在本質上也是中體西用的變形而已,除了民族自尊心之外根本沒有任何的意
義。若是要讓傳統漢文化思想真正發揮作用則應該是上述第三段提到的東西,吸收西方的
整套架構,然後在尋找出傳統漢文化思想在此架構下的角色、功能和位置。有人會問:這
樣不會讓文化消失嗎?這說法是把文化本質化(文化中有某種永恆不變的東西而該東西能
代表該文化),這不符合生活經驗。
在延續上段,若整合不進現代性的體系,那麼等於只是閉門造車,出了中文系的學界大門
根本毫無作用,若中文系學生又認為中文系陳腐而不願意去當國文老師以此混口飯吃,那
麼根本也就沒有用了。
改名成為漢學系或台文系漢學組?
我認為台灣獨立後台灣不屬於中國,先撇開裁系併系問題,中文系一定會改名
看是漢學系或是台文系漢學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