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candoit (向遠方走去)》之銘言:
推 Justice5566: 找個理由放假而以 09/13 13:00
推 blackbrid: 日本人真的很喜歡爬山,這次暑假去爬旭岳,人真的很多 09/13 15:01
→ blackbrid: 有些還是拿拐杖的 09/13 15:01
→ dj720c: 應該不能說日本登山人口多,而是他們集中在暑假出門 09/13 17:15
→ dj720c: 以比例來說,台灣登山人口比例遠高於日本 09/13 17:16
→ icandoit: d大的說法挺有趣的?不知道登山人口數據是怎麼來的呢? 09/13 20:57
推 blackbrid: 我去的時候雖是暑假,但當天是非假日,台灣的山只有假 09/13 21:21
→ blackbrid: 日比較多人,平日真的不多..... 09/13 21:21
推 s813141: 日本的小學生 都爬落差1000m上下的 好像只是郊遊... 09/13 23:01
在 #1NruDI0n 篇看到日本的登山人口的問題,
忽然想藉機分享去爬山的經驗。
今年的運氣不錯,除了富士山外,
還有機會能夠去日本爬同樣是三大名山的白山。
富士山太大眾化了,大眾化到有點不討喜,
網路上也一海票紀錄,就不佔版面了。
我想分享的是白山,
白山是我今年去河口湖玩的時候,
民宿老闆在交誼廳放了一本叫"三大靈山"的書,
吸引我去翻了一下後才知道的。
它雖然跟富士山、立山並列三大名山,或叫三大靈山,
不過比起富士山與立山,白山的知名度還真的不太高,
台灣的朋友沒人聽過就算了,
連續問了十來個道地的日本友人,也沒半個人聽過的。
大概就像五岳在岳界無人不知,
但若問沒在登山的人北大武跟秀姑巒山,就不是人人聽過是一樣的道理。
也因為這樣,
絕大部份爬白山的都是日本人,
整段行程除了我以外,沒遇到其它外國人。
比起富士山更能體驗在日本登山的文化。
白山就在合掌村左下一點,一般是從金澤過去比較近,
位置在這
https://goo.gl/maps/t2tGjcP31d82
由於種種因素,我選擇從新大阪租車開過去,
新大阪距離白山登山口288公里,有夠遠,
所幸有兩百多公里是高速公路,相當好開。
晚上七點出發,半夜十一點到登山口,
登山口旁邊的停車場已經停滿車了,
停在離登山口稍遠一點的地方後小睡,
陸續還是聽到有車子停靠聲與人聲,
換句話說,日本人登山也是跟台灣人一樣蠻熱血的,
常常半夜不睡覺開車衝到登山口去爬,
這點倒是讓人覺得蠻親切的。 XD
在車上睡到早上六點多起床,七點整裝出發,
沿路遇到的登山客,都非常的有禮貌,
遠遠的感覺到有人靠近,立刻向兩邊讓開,並且會親切的問好。
跟下山的登山客交會的時候也是,彼此一定會點頭問好。
(這時又要拿富士山來比了,爬富士山一開始我也是很認真的向每個人問好,
結果沒半個人理我,半小時後我也就停止向人打招呼了,
我想是因為登富士山的人實在太多了,一個一個問候太累了乾脆無視吧。)
登山口
http://imgur.com/Pg4DlJH.jpg
走個三公里多之後就有一間避難小屋,
一般登山客並不會住這個避難小屋,
但依然保持的非常好,窗明几淨的,相當舒服。
http://imgur.com/t4IoyHP.jpg
小屋前可以看到有一對父母,帶著一個非常小的小女孩登山。
http://imgur.com/v7jYH41.jpg
路上也不時可以看到家長帶著小孩,像這個是爸爸單獨帶著兒子。
http://imgur.com/UWDSESZ.jpg
目測小孩頂多是國小生吧,年紀很小。
但是請注意,
白山的登山口只有1260m,最高點的高度2702m,
以單攻而言,爬升有1450m,稱不上是輕鬆,
而這張照片拍的地方,已經差不多是在2350m左右,
單日爬昇超過一千,小孩子看起來還是很輕鬆,
可見得平常就有登山習慣了。
除了避難山屋之外,
在山頂前半小時路程的地方有個叫白山室堂的山屋,
山屋後面是一間神社,
而山屋裡面有賣各種飲料跟餐點。
整體而言,整個山屋佔地超大的,應該有比九九山莊還大。
室堂裡面很熱鬧,有運作中的暖爐,竟然還有棒球可以看。
http://imgur.com/5zfmiwc.jpg
登頂時也陸續遇到好幾個小孩子,沒拍到小孩照片。
只好分享三角點的照片。
http://imgur.com/OL3D9gn.jpg
山頂展望
http://imgur.com/Dk2RarT.jpg
從山頂看佔地超級大的山屋
http://imgur.com/Epm0TPr.jpg
下山的風景
http://imgur.com/diaOLcu.jpg
http://imgur.com/59HRpFK.jpg
下山走另一頭一樣有維護的很好的避難小屋。
http://imgur.com/xXmM7df.jpg
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
雖然我沒有統計數據,
但日本登山的風氣應該也很興盛,
不至於會遠低於台灣才是,
否則怎麼能夠在上面經營有販售各種飲料餐點的民營山屋。
或是正確來說,說到底台灣的登山風氣也是始於日本吧。
就我登白山所看到的來說,
日本登山跟台灣不太一樣的點是,
台灣登山的年齡一般來說偏高,
通常都落在四十到六十歲居多,
三十幾歲的已經會被叫年輕人了。
而男女比例差的有點多,
男女比大概將近6:1到8:1吧,一般還是男的比較多。
而白山不知為何,
明明不算是輕鬆的路線,
我所遇到的男女蠻平均的,至少有6:4或7:3,
除了年紀看起來很大的,
或是父母帶小孩登山,也有年輕人自己組團,也有純年輕女性的,
感覺上年齡層的分佈也比台灣來的平均。
當然,這只是我一次登山的觀察,不足以稱為樣本就是了。